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地形信息强度进行DEM地形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的DEM地形简化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地形信息强度指数的DEM简化方案.首先提取DEM点位地形信息强度指数值,然后通过阈值法确定候选地形特征点重构DEM,以国家基本比例尺1∶5万DEM作为参照目标,并将重要点法和三维道格拉斯法作为对比方法,对应用该方法进行地形简化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大范围DEM简化中可以有效地保留地形骨架的结构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多尺度DEM建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进行3维空间数据处理,地形分析和进行三维视景仿真的核心数据。DEM常用TIN和GRID2种数据结构形式描述,其中,TIN由于具有可变的分辨率,精度高,能较好地表现不规则地貌的形态特征,因而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一般情况下,地形本身的数据量很大,当需要实现对地形的多分辨率显示时,便需要对地形数据进行简化,以得到不同分辨率的地形模型。因此,如何在保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对原数据模型进行简化,以减少数据量,消除数据冗余便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删除简化地形描述误差小于阈值的点,并对局部三角网进行Delaunay最优三角剖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该算法能较好地保留地形特征点,使简化后的地形与原地形保持最大的相似性。最后,利用试验对本文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利用局部Moran’s I指数进行DEM地形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简化是构建多尺度DEM数据库的重要技术。基于DEM地形数据空间自相关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Moran’s I指数的DEM简化方案,即在计算DEM格网单元局部Moran’s I指数的基础上,通过设定阈值提取候选地形特征点,进而重构结果 DEM。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实验样区,将重要点法作为对比算法,从候选特征点分布、高程统计参数、地形结构特征等方面,对该方法的地形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地形空间自相关特征的DEM地形简化方法原理明确,技术方案易于实现,执行效率高,相对于重要点VIP地形简化算法,重构DEM能较好地保持地形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数字高程模型地形描述精度量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5  
在首先提出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描述误差(Et)概念的基础上,以我国5个不同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EDEM地形描述误差的成因、影响因素、量测方法以及误差的数学模拟途径。统计分析的结果证明DEM地形描述误差与DEM空间分辨率及其地面粗糙度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EM地形描述误差Et的均方差RMS值可以表达为DEM水平分辨率(R)与地面垂直曲率(V)的函数:RMS Et=(0.0063V 0.0066)R-0.022V 0.2415。该结果可用以估算估算所建立的DEM的地形描述精度,也为确定适宜的DEM分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栅格DEM的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陕北延安地区燕儿沟流域为实验样区,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基于栅格DEM的地形特征提取和分析,以及DEM分辨率对地形特征的影响,并计算和比较了地形特征的空间统计分布。研究表明:一个相对真实的DEM能够通过修改生成DEM的基本材料,以及对DEM进行再加工而获得。由于DEM分辨率的不同,由此得到的地形特征值(如坡度、地形指数、河网密度等)在统计特性上也会随之变化。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坡度减小,地形坦化,地形指数均值变大,流域总面积变大,子流域数量减少,河流总长度减小,河网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点坡度熵在地形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度是定量描述地貌形态特征的重要因子。针对DEM坡度在地形简化中应用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提出了点坡度熵(SEP)概念,构建了量化地形信息的点坡度熵模型,研究了基于点坡度熵的地形简化方法。结合试验样区数据,将常用的重要点法与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保留地形骨架信息,取主舍次效果优于重要点法。该方法对后续DEM地形简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空间尺度DEM地形信息容量综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M包含了大量地形信息,是进行地形分析的基本数据。由于DEM数据的多尺度因素,加之地形、地貌特征具有宏观性与区域分异性的特点,不同尺度下的DEM地形信息容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绥德、佳县、富县和宜君县四个实验样区,以Arc view/GIS软件为技术平台,提取了基于DEM数据的地形因子,并运用比较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地形因子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取了单一值因子的量化表达模型,确定了DEM地形信息容量与分辨率、地域及比例尺之间的量化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DEM地形信息容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通化地区为试验区,利用Arc/Info软件,将原始的SRTM数据生成等高线,再插值生成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了高程差、坡度、坡向、地形阴影数字地形信息,并根据D8算法,对流域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的DEM在描述地形的整体变化上存在的差异很小,但高分辨率的DEM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地形的细微变化;在水文模拟方面,流域网络的数量及沟壑密度与DEM的分辨率成正相关的关系,但由于高分辨率的DEM信息冗余,在水文模拟方面,提取流域网络的时候会出现生成伪沟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可变四叉树的大地形实时可视化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平  胡鹏  吴艳兰 《测绘通报》2002,(10):58-61
根据视点的位置,并考虑地表的起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可变四叉树的地形简化算法,实现对规则格网DEM的连续多分辨率表示,减少地表绘制的三角形数目,使得在当前PC机条件下,能够进行大规模DEM的实时可视化和动态交互。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的地形简化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形简化作为一门重要的数据压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DEM。在大量简化算法中,地形简化指标作为地形简化的核心环节,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地形简化的好坏。本文对基于局部误差、曲率和法向量的五个地形简化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用离散的高斯合成曲面来模拟真实DEM,以解析得到的高斯曲率作为地形简化指标“真值”,对比研究了在离散高斯曲面上得到的五个简化指标与解析所得“真值”,通过对各个指标“保特征性”可信度的分析,获得了对这五个指标的整体评价,最后,实例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Creator生成三维地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Creator地形转换的四种算法,讨论了在Creator中生成地形的过程,并以福建省闽清地区水口店为研究区域,建立直观性的、真实性的三维地形。  相似文献   

12.
海量地形可视化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大范围、海量地形数据的可视化是当前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军事仿真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从计算机硬件、软件两方面对海量地形可视化的系列实现技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包括图形显卡的硬件加速、图形软件包的显示优化、地形简化、可视性裁剪、分块动态调用等;之后对海量地形数据可视化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在海量地形数据的简化算法、面向网络的海量地形可视化、海量地形数据的空间数据库存储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加深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形的生成技术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要介绍了三维地形生成的基本技术,结合三维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2.4的地形数据库模块,详细讨论了MultiGen Creator2.4中构建地形的四种算法,并以福建省福清地区水口店为研究区域,成功建立了视觉效果较好的三维地形。  相似文献   

14.
三维真实感地形生成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黎华  肖伟  黄海峰  夏斌 《测绘科学》2006,31(4):57-59
三维真实感地形的绘制是一个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过程,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三维地形建模、三维图形变换、光照模型、纹理映射,OpenGL图形标准中包含了这些关键技术的一些算法,简化了真实感地形绘制的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真实感地形绘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且说明了在OpenGL程序中如何来实现它们。  相似文献   

15.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规则格网DEM自动提取地形特征线的算法,在分析了这些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更优算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形场景并行渲染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维地形场景并行渲染过程涉及的地形数据分页及分块和基于缓存的并行数据调度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了三维地形场景并行渲染相关算法及基于分布式和微机多线程的实现方式,并对目前并行渲染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elevation models to promote, evaluate, and compare various terrain representation techniques. Our goal is to increas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errain rendering algorithms and techniques across different scales and landscapes. We introduce elevation models of varying terrain types, available to the user at no cost, with minimal common data imperfections such as missing data values, resampling artifacts, and seams. Three multiscale elevation models are available, each consisting of a set of elevation grids, centered on the same geographic location, with increasing cell sizes and spatial extents. We also propose a collection of single-scale elevation models of archetypal landforms including folded ridges, a braided riverbed, active and stabilized sand dunes, and a volcanic caldera. An inventory of 78 publications with a total of 155 renderings illustrating terrain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guided the selection of landform types in the elevation models. The benefits of using the proposed elevation models include straightforward comparison of terrain representation methods across different publications and better documentation of the source data, which increases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errain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18.
基于VTK的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比较了VTK用于地形可视化的几种典型算法,根据具体应用中的数据特征,采用其中的两种方法,实现了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地形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A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terrain representation, a DEM usually needs to be generalized at multiple resolutions in order to adapt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he preservation of main landscape features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in DEM genera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generalization method based on signal processing by resampling or low-pass filtering is just a data compression operation rather than the abstraction of real information. This study develops a structured analysis method to generalize DEM data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or valleys and filling the corresponding depression positions. The generalization process has two steps: geographic decision and geometric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hydr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 unimportant valley branches are detected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overage is filled by raising the terrain to make the terrain surface smoother.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algorithms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his method is able to retain the main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more effectively in terrain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地形建模,将6个地形隶属函数按照101×101,112×112,126×126,144×144,168×168,201×201,257×257 7种格网密度生成6种局部地形单元的规则格网DEM;使用反距离加权(IDW)等7种插值算法,将前6种格网密度下的DEM插值成257×257规格;从原始257×257DEM中随机抽取检查点计算残差,并对残差中误差进行分析。通过分组插值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地貌类型、采样密度和插值算法对DEM插值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