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维宏 《大气科学》1993,17(2):251-256
本文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文[1]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熵平衡方程在大气科学中的具体应用与一般抽象描述的不同,并指出应从事物发展和演变的物理过程上辩证地去理解大气系统中熵演化方程的具体含意,最后还对与物理概念有关的数学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新疆气象局和河南省气象局共同主持召开的“全国统计物理在气象上应用学术讨论会议上,收到论文38篇,大多数论文都在会会上作了交流.现将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应用熵平衡方程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计算变熵场的可能途径.人们对于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简化熵平衡方程.计算变熵场,找出变熵场与天气演变的关系.例如用  相似文献   

3.
一次淮北连续暴雨的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完全的熵平衡方程中各项对暴雨的作用,作者认为先有外界能流和质流对系统的贡献,导致熵不平衡,与此同时系统内部自行调整使熵趋于平衡,从而产生气流的上升运动。因此,外界供给的能流和质流越大,系统偏离平衡态越远,造成的降水也越大。本文通过一次淮北连续暴雨过程的实例,证明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的熵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凤春 《气象》1994,20(8):48-49
该文利用熵平衡方程,对1993年8月4-5日,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生的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熵诊断分析。指出,在湿饱和大气下,降水过程实质上是熵由不平衡通过垂直运动达到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的研究普遍认为,纬向平均气流的偏差所引起的热量和动量输送在大气环流维持中起着决定作用,而且产生这些偏差的涡动,基本上是与瞬变天气波动相联系的[1]。有人认为,Rossby波的基本流型、急流、锋面、切变线、斜压波和切断环流的结构和演变均可由涡旋向量(切变与曲率)的分布加以分析和说明“’。在等摘面上,把位涡分解成切变与曲率两项,即为Ertel位涡方程[3]。由于上述两项间的转换不会改变总涡度,因而被广泛用来分析天气尺度系统的演变。例如Krishnamurti[4]和Kevser等人[5]的研究结论认为,切断气旋的发展是由于位于西…  相似文献   

6.
穆穆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8,12(2):153-161
本文进一步考察三维平衡模式初边值问题的适定性。文中解决了“ω-方程”边值问题的适定性,给出了解的解析表达式,并建立了一种加权先验估计。以此为基础,本文证明了:考虑无穷远处大气时,三维平衡模式存在唯一的关于时间t的局部古典解。本文的结果推广了文献[2]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熵平衡方程,并在数值模拟输出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熵平衡方程中的熵流项来分析2005年台风"麦莎"发生、发展和消亡各阶段的熵流特征.(1) 从对流层的低层到对流层的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熵流分布会逐渐由负熵流占优势互补趋向于以正熵流为主;(2) 对流层中层500 hPa的负熵流分布显示出,随着台风的强度加强(减弱),台风中心附近的负熵流强度也会随之加强(减弱);(3) 台风中心附近的负熵流分布和强度特征对于台风强度和未来移动路径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气中的耗散结构与对流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钱维宏 《大气科学》1992,16(1):84-91
本文论证熵平衡方程可用来判断大气中对流和降水的发生,非线性热力学理论中的超熵产生可用来判断天气系统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用局域的熵密度平衡方程,在有限区域内计算了1996年6月25日苏州非对流性暴雨的变熵值和有关物理量,初步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的相关知识,从非平衡态理论的熵密度平衡方程出发,计算了2004年6月23日发生在湖南西部和北部地区暴雨发生前24h至暴雨结束前12h每隔6h对流层中低层的熵变场。通过对各个不同时刻的熵变场的分析与比较,讨论了熵场变化与暴雨区域、强度及其演变之间的关系,为暴雨强度和落区预报提供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回归分析是它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预测当中广为应用。回归分析就是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在许多变量中挑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如何求得“最优”回归方程,国内外曾做过不少的探讨,在文献[1]中认为,采取“有进有出”的逐步回归  相似文献   

12.
大气运动的特征参数和动力学方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曾庆存 《气象学报》1963,33(4):472-483
应用尺度理論及相似性原理分析大气动力学方程,可以揭露各种模式的相互联系并确定其适用范围。在准靜力平衡及气压梯度力与柯氏力同量級的假定下,对于无粘性流体的絕热运动,可以确定出三个由外部参数决定的特征尺度:由柯氏参数l_0决定的特征时間尺度l_0~(-1),由溫度层結及平均溫度决定的特征速度尺度C_0,及由此决定的水平距离尺度L_0=C_0L_0~(-1),这三个尺度与相应的大气运动的特征尺度之比值ε=1/Tl_0,μ=L_0/L及M_a~(-1)=C_0/U(或者λ=M_aμ)就是决定大气运动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当o(ε)<相似文献   

13.
熵平衡方程及其在短时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钱维宏  张霆 《气象科学》1989,9(1):115-124
本文推导出了湿大气下的熵平衡方程 在分析了1983年7月1日苏北大暴雨过程的湿总温度后发现,湿总温度梯度的负值区能够预示短时内发生的降水,并且负值区制约着中尺度雨团的移动。  相似文献   

14.
台风暴雨大气熵变场的诊断和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于熵平衡方程,对两个深入内陆的台风暴雨过程在负熵流作用下的减熵运动进行了诊断和对比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1)台风大范围暴雨和强的负熵变相对应,因此可比常规方法较好地分辨出暴雨落区;(2)负熵变的汇合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特大暴雨和台风远距离影响的特大暴雨的出现提供先兆;(3)本文导出的熵密度变化方程可以阐明,雨区内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和降水导致熵减小的物理过程相联系的;(4)大气熵辐散,特别是中、高层的熵辐散,对暴雨发生和持续的作用,不仅和潜热加热同样重要,甚至更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风暴强度指数SSI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赵秀英  吴宝俊 《气象》2000,26(5):55-56
近年刊出的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文献(例如文献 [1 ]、[2 ])中 ,常常用到风暴强度指数 ( storms severity index,缩写为 SSI )。现根据检索到的部分文献中之解释 ,对其介绍如下。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 ,Miller认为 [3] :在强热力学不稳定和强动力学因子都出现时 ,才有强雷暴发展 (称“经典的 Miller个例”)。然而 ,后续的研究发现 ,这些典型条件不能包含发生的全部强天气。 Maddox等 [4] 、Vigneux等 [5]以及 Turcotte等 [6]指出 :在强热力学条件和弱的动力学条件下以及弱热力学条件和强动力学条件下也可出现强天气。与文献 [4、5、6 ]的思…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雷暴一般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俞小鼎等[1]通过主观临近预报和客观算法讨论了雷暴生成、发展和衰减预报技术;有很多学者基于大量的对流因子,选择各种不同的对流参数组合方案,建立了适合当地的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刘宸钊等[2-3]结合对流参数,利用相关系数法选取相关性好且稳定的预报因子,进行事件概率回归,得到雷暴预报方程。郝莹等[4]利用T213资料计算和选取与雷暴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在指出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结构上系统忽略预报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固有缺陷后引入了气象关联模式,简单阐述了气象关联模式在方程结构上将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明确加以刻画的建模思想,在献^[1]的基础上,指出系数的精度也会影响到模型的稳定性,将献^[1]单纯从系数大小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改进为考虑系数与变量之积的数量级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关联系数”的概念,为因子筛选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流层大气的负熵流和熵产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任承 《气象》2001,27(11):22-26
将原始熵平衡方程应用于大气系统,详细计算了对流层大气平均状态下的负熵流和熵产生及其各项分量,得出了它们之间的一些数量关系,并应用熵理论初步解释了大气运动的某些规律,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994年4月19-20日春季暴雨主枚是由对流层中低层涡和地面静止锋共同作用的结果,侧重于对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变动和熵平衡方程的诊断分析,能量场与该次暴雨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1990年8月11—13日甘肃省黄河干流以东(简称河东)地区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天气形势分析发现:暴雨出现在500hPa 最大西南风轴线右侧和700hPa 兰州低涡的强辐合区内。这是一次大环流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以及冷暖空气在其边缘交馁的结果。应用熵平衡方程,并配合水汽通量散度、涡度的计算发现,暴雨区位于熵的负值中心和水汽汇的叠置区域中,且暴雨区的移向与熵的负值中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