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东沟组由王钰等(1954)命名。由于小东沟组内涵含混,自创建以来,已使许多地层工作者对小东沟组的涵义、时代的理解,特别是使用于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造成了一定困难。作者从小东沟组岩石组合、生物群特征,以及在地层系统中的位置等方面对小东沟组涵义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小东沟组是独立于小岭组之外的晚侏罗世岩石地层单位。鉴于小东沟组存在的缺欠,作者建议在本溪东营坊、新宾东昌台、桓仁暖河子寻找模式剖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扬子地区奥陶系宝塔组与五峰组之间的介壳相地层历来存在两个岩性组:一个是临湘组,岩性为绿灰色瘤状灰岩,另一个是涧草沟组,岩性为灰黄色砂质页岩.二者均曾建立Nankinolithus带。1975年以后,涧草沟组一名被广泛引用于大巴山地区,意指宝塔组顶部瘤状泥灰岩以上的黄绿或桔黄色页岩,厚仅数十厘米.本文以五个实测地层剖面为例,从岩性特征和化石内容论证大巴山地区原宝塔组顶部的瘤状泥灰岩实与其上的原涧草沟组页岩为一套独立的岩性地层单元,符合临湘组的概念,故改大巴山地区的涧草沟组为临湘组。并据化石与国内外相当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白术沟组以其独特的岩石物理特性而卷入到推覆构造带的特殊部位。本文研究了白术沟组的三种构造位态,确定其主要呈第一种构造位态广泛分布于推覆体内部某次一级逆冲滑脱断层的下部,其上覆逆冲岩席由震旦系栾川群及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构成,下伏地层为下古生界陶湾群。前人将白术沟组置于栾川群的底部层位,笔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以含磷、铀为特征的白术沟组碳质千枚岩层实与我省北部华北地台区早寒武世辛集组底部含磷铀的碳泥质层为同一层位,同样的地层也见于确山西部的“银洞沟组”及大别山的“商城群”石门冲组含磷层中。  相似文献   

4.
康庄子组Rb-Sr测年为1565±110Ma和489±73Ma。前者与华北地层区内相邻地层在年龄上衔接,有利于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后者同关门山铅锌矿床两阶段铅上交点年龄相近,恰佐证关门山铅锌矿床矿化发生的时间。1796±7MaSm-Nb等时线年龄,1565±110MaRb-Sr等时线年龄和1402±211MaRL-Sr等时线年龄在地层上是衔接的,对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南候家屯组与辽东小东沟组在辽东北部连成一体,以往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分歧,皆由王钰等定义小东沟组含有熔岩——“为小岭期火山喷发初的火山活动产物”所致。小东沟组、候家屯组为独立于辽东小岭组,吉南果松组火山岩之外的地层体,为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辽东梨树沟组建立时未明确定义,建组剖面仅共分二层,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砂页岩,多数研究者将其理解为小岭期火山喷发的尾声产物,无疑是正确的,但近年已人为地演义为“远火山相和湖相”(沉积),并与辽西九佛堂(沙海)组对比,已失去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客观性、物质性及组内岩性、岩相的一致性。现据“组应概分,不易细分”等有关原则,建议废弃梨树沟组名称,将与小岭组有成因联系的远火山相产物(包括夹层)划归小岭组,其上部确与小岭期火山喷发无关的河湖(沼)相沉积归于聂尔库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河南山组是指分布于党河南山和疏勒南山等地、位于阿木尼克组之上的地层体。下部为兰灰色、白色石膏层,杂色泥岩及粉砂岩;上部为灰—深灰色泥灰岩、白云岩及灰岩,含腕足、珊瑚等化石。其界线层型下部以石膏层的始现与下伏阿木尼克组碎屑岩整合分界;上部以本组碳酸盐岩的消失与上覆羊虎沟组、巴音河群或下环仓组分别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作为分界。格曲组是指分布于东昆仑山—阿尼玛卿山的一套碎屑岩及灰岩沉积的地层体。下部为碎屑岩段,主要由灰—灰绿色砾岩、岩屑砂岩、变砂岩、火山岩及板岩等组成,含腕足、双壳、菊石及植物化石;上部为灰岩段,主要由浅灰—灰黑色不纯灰岩、生物灰岩、砾状灰岩组成,偶见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丰含蜓、腕足及珊瑚等化石。大都未见底,有时与老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未见顶,有时被新地层所不整合。  相似文献   

8.
笔者(1988)在辽东半岛南部的瓦房店、复州湾和金州七顶山的晚寒武世凤山组中发现二层笔石化石,第一层笔石产在湾湾沟段中,它们为 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Mu,Dendrograptus pennatus Lin,Dendrogra-ptus viminalis Lin,Callograptus sp.等;第二层笔石产在下楸树沟段中,它们为 Dictyonema kelanenseLin,Dendrograptus sp.,Callograptus sp.等,与笔石共生的三叶虫为?Calvinella sp.,牙形石为Proconodontus mueller。根据笔石和三叶虫等化石产出的情况及岩性特征,笔者认为辽东半岛南部晚寒武世凤山组可以从下向上划分为燕州段、湾湾沟段、下楸树沟段,寒武系的顶界即为下楸树沟段的顶界。  相似文献   

9.
辽西中生界义县组时代归属问题 ,争论已久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划分方案 :第一 ,隶属于侏罗纪 ;第二 ,隶属于白垩纪 ;第三 ,归属于为侏罗 -白垩纪 ,属跨纪地层。结合多年来各科研院所及生产单位采集的众多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分析及野外所见接触关系研究认为 :原义县组中下部层位岩性组合 ,根据其特征 ,需另建立组级岩石单位 ,应归属到上侏罗统 ,广义义县组上部层位一套岩性组合 ,需重新定义 ,时代应归属到下白垩统。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50年,河南岩矿测试走过了从艰苦创业到快速发展的历程,目前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前一个50年曾经硕果累累,特色突出。下一个50年也能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辽东地区第四系不发育。近年,由于旧石器时期遗迹的发掘,积累了较丰富的古动物、古人类资料,使得我们有可能应用这一成果建立辽东地区中、上更新统的标准剖面。辽东地区中更新统称庙后山组(太子河地区)和牛心山组(丹东—营口区);上更新统称山城子组(太子河地区)和金牛山组(丹东—营口区),代表了0.377—0.017Ma期间的堆积。古生态分析表明,庙后山期(牛心山期)为温暖湿润的森林—疏林草原型自然景观;山城子期(金牛山期)为寒冷的干旱草原—半荒漠型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3.
太子河流域下寒武统馒头组可划分4个相带,即潮上膏云岩相,潮上白云岩相,潮间灰岩白云岩相,潮下云斑灰岩相,属障壁海碳酸盐潮坪沉积。石膏形成于潮上带萨布哈,是干旱、燥热环境下的产物。成矿有利的古地理环境是古岛的前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河南宜阳罗圈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华北地台西南缘罗圈组发育和分布概况,论述了其成因和成因类型,提出了罗圈组时代的归属,认为罗圈组应是大陆高原冰川活动产物。其时代应属早震旦世晚期,大体相当于南沱组。  相似文献   

15.
辽西蓟县系雾迷山组发育两层震积岩,分别位于雾迷山组一段的中上部及二段的下部,其表现形式为碳酸盐岩中的振动液化泥晶脉及少量层内褶曲,可视为一个主地震活跃期的两次地震事件,为区内首次发现,填补了区内震积岩的空白。地震事件与大陆板块的开裂与拼接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次震积岩的发现,对燕山裂陷槽的开裂与扩张,提供了有利证据,对中朝准地台的板块活动解释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运行模式,提出地质队走向现代企业途径是将社会职能与政府职能部分从地质队中分离出来,按资源优化配制的市场规律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并根据地质队的现代特征,提出地质队改造成现代企业的框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期以来国有矿产资源没有作为资产,产权管理混乱,无偿占有使用,利用率低,流失浪费严重等现状,结合新矿法的实施,提出了矿产资源应实行资产化管理,明确产权,实行有偿使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罗圈组堆积冰碛在沉积海盆地中的搬运方式主要为浊流,由浊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征(块状、似层状、层状、板状)和组合方式可反映其移动距离的远近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情况。在陆源物质供应间歇阶段,沉积海盆地中生成碳酸盐岩沉积,构成连接含小壳化石的深海沉积与不含化石的浅海沉积的物理地层纽带。罗圈组为一穿时地层单位,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罗圈组与东坡组是因陆源物质搬运距离远近、沉积环境改变所形成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