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根据国家台网中心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在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2个地区的台网监测能力,选取2个地区2021年5月18—29日的地震序列,对自动地震速报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国家台网中心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基本实现1min内的单路自动地震速报信息初次产出,根据地震台网密度的不同,产出时间从30~60s不等。与地震编目结果相比,云南漾濞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小,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大,2个地震序列震级偏差不大。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偏差较大的原因是该区域台站稀少且空隙角较大。自动地震速报系统存在少量的漏报地震,与系统定位时信噪比较低、台站空隙角较大及多个地震混叠在一起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速报震级与国际通用震级的初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玉梅 《地震》1994,(6):61-68
本文主要利用1986-1987两年速报震级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确定震级的精度,全国各速报台相对中国地震速报台网测定震级的偏差。同时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相对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美国地质调查所震中初定报告PDE和国际地震中心ISC报告震级的偏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9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云南地震台网区域自动地震速报及人工地震速报定位结果,对比全国统一编目结果,对定位偏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自动速报用时不受台站分布的影响,但漏报地震较多;人工速报用时与台站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台站分布均匀合理地区地震速报用时明显减少;②对于震中位置的确定,1类地震基本在规定范围内,但2、3类地震区域自动速报存在较大问题,人工速报虽有改善但仍需进一步优化;③区域自动速报系统对于M≥4.5地震震级的确定偏差较大,人工速报基本不存在问题;④震源深度偏差基本都在规定范围内,偏差超过规定范围的地震基本分布在台站稀少、分布不合理地区,人工速报对于结果的改善没有明显效果。最后分析了漏报和误报情况,为云南台网地震速报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6个地震台的记录资料,将2002-2008年间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速报的、震中位于云南省界外300 km以内邻省(国)的中强震速报定位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M≥5.0)(中国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目录,2002-2007年)及云南地震台网正式速报结果作比较(M<5.0),总结速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地震观测台网及各速报台站目前速报震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利用1984、1985两年速报震级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观测台网确定震级的精度及各速报台相对全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的偏差,同时也统计分析了全国地震台网相对地球物理所临时报告和美国地质调查所震中初定报告(PDE)的震级的偏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十五"数字测震台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速报能力,并成功地经受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考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后至5月31日,陕西测震台网速报地震669个,其中在地震速报规定范围内速报5级以上地震11个。在应对2009年11月5日陕西高陵4.4级地震(Ⅰ类速报地震)和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Ⅲ类速报地震)及余震序列时,两个主震各种速报参数偏差全部符合地震速报规定对相应类别地震速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华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在河北省台网开始试运行,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间自动定位结果和河北省地震目录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实时速报系统对于网内天然地震定位结果可靠,平均震中位置偏差2.12±1.46 km,平均震级偏差0.1,平均速报用时86 s.系统在线处理河北滦县M4.2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的要素,分析了影响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因素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结合安徽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实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部署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是由中国地震局出资,在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建设的一套全自动地震速报系统.本文介绍了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职责、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工作原理、部署情况与台网规模,分析了系统2009-2010年运行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对系统自动产出的地震定位结果进行初步的统计与比较,对系统运行的总体效果给予了初步...  相似文献   

10.
对嘉峪关地震台记录的500个地震逐一分析定位,将本台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定位结果对比,统计平均偏差率。详细计算本台及3个子台的四象限定位结果偏差率,对发生方位偏差的震中位置进行归类研究,寻找规律。研究发现,远震定位结果受台基噪声影响大,近震定位结果受地质构造中断层影响大。应用方位角法定位地震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定位准确度,近地震速报时注意肃南区域方位异常的偏差角度,可提供较为准确的地震参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嘉峪关地震台测震数字化记录近3年的资料,对此期间所发生的206例中强地震的震级进行统计,与《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提供的标准震级进行对比,对其偏差形成的几种因素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校正值,有利于提高嘉峪关地震台地震分析及速报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成都台数字地震仪测定震级偏差分析与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成都台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S震级的偏差,分析了仿真SK、仿真763与(CSN)震级的偏差程度,并给出了校正值。通过分析,得出了仿真763的面波震级MS7的偏差远远小于仿真SK的MS结论,因此,在速报中,应尽量使用MS7面波震级,有利于提高速报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东部地区的数字化地震台网在定位西部地区的某些地震时总产生偏差,这一现象很普遍。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2001~2003年测定的中国西部地区(云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地震,比较上海数字地震台网的大震速报结果,对上海数字地震台网在地震定位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进而加深速报人员对西部地区地震记录特点的理解,提高东部地区的地震分析人员对西部地震的速报精度。  相似文献   

14.
蔡杏辉  叶雯燕 《内陆地震》2010,24(4):375-380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台湾地区M≥4.0地震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校正值。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为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地震震级偏差改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湟源地震台2004年7月至11月数字化地震仪记录到的MB震级66个、MS震级40个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MB和MS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M网-M台计算出了湟源地震台MB和MS震级的偏差,并从震中距、震源深度及方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而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地震数据流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地震数据硬件系统是整个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基础;地震数据接收与自动定位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半自动CM T系统、地震数据格式转换系统和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这5个地震专业应用系统实现了台网中心的二个基本任务: 防震减灾和为地震基础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7.
选取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不同震级,不同地点的地震事件,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编目要求对波形进行WA仿真处理,对比仿真前后的震级大小,找出其中存在的偏差,为地震资料的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波定位方法的研究及软件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波定位方法是针对网内及网缘发生较大震级地震时,地震波记录限幅S^=难以辨认的情况,而编;与的单震相定位程序。该程序可由数字化仪输入地震波到时数据,然后进行定位,定位计算分两步进行,即初定和修定,初定仅根据区域台风提供直达波到时,列出走时方程,将走时方程线性化,解出四个震源参数,为了防止输入的个别错误数据影响定位,采取了图形显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