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文  陈康  熊炜  王乔 《贵州地质》2018,35(3):240-246
基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项目,通过收集资料,实地普查和综合研究,掌握了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主要性质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等情况,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可分为12大主类、38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 742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5个,四级旅游资源29个,三级旅游资源203个;新发现旅游资源1 885个。结论认为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具有户外运动基地资源基础好,山地避暑休闲条件优越,人文社会环境好的开发条件。具有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开发空间大;优良级资源及新发现旅游资源多,潜在利用价值高;资源独特、品味上乘、稀缺;资源组合度高,全域性特征明显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孟庆田  兰安平  郑志勇  张坤  袁彬 《贵州地质》2017,34(3):210-213,222
本文依据贵州省榕江县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对榕江县旅游资源禀赋特征进行了归纳。同时结合榕江核心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幕府山地区的旅游资源 ,摸清了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各自的资源特点和开发潜力 ,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 ,结合其开发前景划分了 3大类旅游资源 ,提出了旅游资源的总体保护与开发设想及其空间格局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范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在不断扩大,生态旅游和地质科学考察旅游成为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和演化与地质学关系出发,探讨目前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中对地质学的应用及其不足,提出以地质遗迹保护为基础建设地质公园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强调了地质学理论与地质资料在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这是提高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平,开拓旅游新领域,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京九铁路沿线江西段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振兴  蒋玉珍 《江西地质》1999,13(3):210-214
江西是京九铁路沿线“资源最丰富,风景最秀丽”的区段,按地质成因,该区段沿线地质资源包括:地貌旅游资源,地质构造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矿业旅游资源,形成了庐山,鄱阳湖,南昌,井冈山,赣州,三百山6个重点旅游区。本文在分析了沿线地质旅游资源现状,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三山”(庐山,井冈山,三百山)“一线”(京九铁路沿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6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晓华  周年兴 《贵州地质》2002,19(3):196-200,155
基于对贵州省施秉县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首先对该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次指出了该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县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川西北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川西北旅游资源特征,指出了在川西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万青 《安徽地质》2006,16(1):71-74
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绿色”自然旅游资源奇秀神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本论文在对霍山县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即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要进一步做好各景区的统筹开发和管理工作、要加大在建景区的开发进度、要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9.
杨岗青  芮旸  牛西平 《地下水》2011,33(3):174-176
延安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资源尚未转化成旅游产品优势,文章在对延安地区旅游资源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产品开发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延安市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产品开发具体策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江苏省山景,水景,洞景,石文化,地学人文等5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全省旅游地学资源进行了分区,指出了开发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旅游地学市场的良好前景,提出了根据不同对象同不同的旅游地学产品,建设一支精干的旅游地学队伍,加强地矿与旅游部门的联合与协作等战略主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黑竹沟区域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开发黑竹沟区域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6)
在阐述地质旅游资源内涵的基础上,按照经典分类方式对井陉县测鱼镇周边地区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对该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述,并对该区地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研究认为观察区存在地质构造现象、古生物、环境地质现象、风景地貌四大类地质旅游资源,可通过开展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科学研究,加强地质旅游资源与区内已有旅游资源结合,加强与大学合作开发旅游资源,注重开发保护工作,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指标及规范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资源评价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四川旅游资源具体实际,提出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法。该评价法以资源依托、市场导向为指导原则,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项目、因素、因子及相关系数进行了系统探讨,初步建立了四川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框架、定量指标及评价步骤。  相似文献   

14.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作者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四个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并对公园各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定性评价中, 从美、古、奇、名、特、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定量评价方面, 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选取旅游地中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条件等作为评价对象, 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对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作出评价和鉴定, 划分了四个景区的等级, 并详细分析其结果, 从而揭示了该公园旅游资源的潜力和吸引力, 为该其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万年县神农宫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溶洞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奇、险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万年县神农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神农宫的评价得分为87.38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神农宫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分为高开发价值和中低开发价值两个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丹巴县的主要旅游资源特征及地质灾害的发育、活动与危害现状,针对丹巴县独特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丹巴县地质灾害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并以防灾、减灾的观点提出了保护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十分丰富。就如何充分利用旅游地学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浅析了目前旅游地学资源管理法治化的迫切要求,详细探讨了旅游地学资源管理法治化的内涵,指出了在旅游地学资源管理法治化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几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旅游资源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红 《江西地质》2001,15(4):276-281
本文对井冈山旅游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对该区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开发旅游资源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旅游岩石资源——石景的概念及其命名原则,并从成因上对石景进行了分类,最后阐明了石景在自然风景中的地位。 旅游资源是指能满足旅游者游览观尝、度假疗养、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一切物质对象,包括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计有石景、气景、水景、生景等类型。本文就石景的形态、类型,在自然风景中的地位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余波  黄正文  艾南山 《江苏地质》2011,35(3):332-336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川西地区留下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完整独特的地震遗迹资源。这些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野外考察,对主要重灾区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分析了该地震旅游资源的特征。根据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特点和区域特征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并就整个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互补与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