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勘探实例,介绍了地面电法、三维地震等地面物探手段在采空区、断层及陷落柱探测中的应用,结合地质背景及煤矿采掘情况,对采空区积水、断层及陷落柱的含(导)水性进行了分析,多数解释成果得到了矿方验证,效果良好。根据当前煤炭资源勘查形势,地面物探技术应从煤矿安全生产需求出发,致力于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探测,注重加强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物探技术应用研究,将采空区积水、断层及陷落柱导水等精细探测技术作为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富东煤矿主采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8、9、12、15上、15下号煤。近年来,随着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矿井水害日益呈现,对采掘工作面人员及安全生产构成威胁。以涌水水源与导水通道为划分原则,将整合后的富东煤矿面临的水害类型划分为采(古)空区及相邻矿井开采积水水害、含水层突水水害、断层破碎带突水水害、岩溶陷落柱水害以及地表水体突水水害,并分析了各种水害类型特点及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认为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直接进入第四系松散强含水体或断层破碎带,若支护不当,雨季沟谷中的地表径流、各种含水层中地下水以及上覆煤层采空区积水都会通过断层及陷落柱等导水构造发生水力联系,对矿井造成威胁。指出了矿井水害防治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和总结了大量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淮北煤田陷落柱的分布规律,并以刘桥一矿为例讨论了陷落柱导水性的判别方法.认为陷落柱的产状、"通天性"和控制断层是判别陷落柱导水性的主要标志.联系华北地区的许多矿区的实际情况,这些标志对华北地区许多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玉泉煤业属于资源兼并重组整合高水害高瓦斯矿井,15101首采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揭露一个陷落柱,为确保矿井安全,需对陷落柱的含(导)水性进行评价分析。掘进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陷落柱的含(导)水性,用钻探方法探测陷落柱的范围和含(导)水性,结合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巷道揭露情况,对陷落柱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该陷落柱内充填物挤压密实,为不含水不导水的陷落柱。  相似文献   

5.
陷落柱导水是煤矿突水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华北型煤矿陷落柱的特点及其危害、导水性陷落柱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发生陷落柱导水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水文地质预测与综合物理探测相结合预防陷落柱导水的思路和方法,并实例说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淮南煤田阜凤推覆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南煤田阜凤逆冲断层是一压性断层,使寒武系灰岩、砂泥岩推覆于二叠系煤系地层之上。该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对推覆体下安全采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测试了阜凤推覆体岩石化学成份并进行了含、导水性分析;研究了阜凤断层带构造岩的微观特征,并通过崩解试验分析了断层带介质的水稳定性及地下水径流的有利条件;最后利用灰岩浸溶试验及碳酸平衡原理进一步研究了阜凤断层带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结论是:阜凤推覆构造带属开放系统,具有地下水补给和径流的必要条件,是导水的。其导水性随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而增强,此结论已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煤矿区陷落柱分布规律与突水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煤矿区岩溶陷落柱主要分布在汾河流域与沁水盆地两大区域,在汾河流域,自汾河上游向下,陷落柱分布密度呈现出依次增大的趋势;在沁水盆地,表现为以盆地北缘的阳泉矿区分布密度最大,其它矿区密度较小的特点。通过对山西省煤矿区陷落柱突水性的分析,总结出判断陷落柱突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陷落柱是否处于强径流带,二是陷落柱充填物的胶结与压实程度,三是陷落柱所在矿区的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并以此为依据将矿区划分为突水可能性大、突水可能性中等和突水可能性小三种类型,成功实现了矿区陷落柱突水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霍西煤田霍州矿区是导水陷落柱发育的重点矿区,潞安矿区深部开采时存在岩溶陷落柱突水的潜在可能性,其它矿区岩溶陷落柱导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左德松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68-68,85
文章介绍了在范各庄煤矿南三、南四采区运用高分辨三维地震、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法进行综合勘探的成果,表明以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为主的综合勘探,在查明煤层赋存状况,断层、火成岩侵入,岩溶陷落柱发育,采用空区,断层导水性,第四系冲积层厚度及底部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指导煤矿生产设施和施工,提高矿井回采率,安全生产等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矿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大,矿井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陷落柱、断层导含水引发的淹井事件屡见不鲜,查明底板陷落柱的位置和富水性成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广泛应用于陷落柱导含水性探查的矿井直流电透视解释技术进行研究,以直流三维正反演程序与直流电透视方法相结合,采用共轭梯度算法求取模型修改量,提高反演速度,同时用一次拟正演求取雅克比偏导数矩阵与一个向量的乘积来降低计算机内存的占用,缩短了计算时间。首先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和常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研究了陷落柱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利用物理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与模拟结果曲线趋势相吻合,反演结果表明反演程序对目标定位准确。与其他解释手段相比,三维反演技术定位准确、图示简单明了,能有效反应地层相对电阻率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桃园煤矿井下所见陷落柱的出露特征。为指导巷道施工,消除水患威胁,采取了综合勘探方法查明陷落柱的范围、高度、导水性等情况,并阐述了注浆加固综合治理陷落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煤田开采的过程中,煤层厚度和构造等因素往往制约着煤矿的生产效率,在开采前对于这些因素的探测对于实际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建立对应的正演模型,在射线追踪的理论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煤层厚度、断层、陷落柱因素下,煤层地震勘探上的反射机制与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煤层厚度在时间域可识别厚度为1/4λ;断层、陷落柱在地震记录存在典型断面波、绕射波特征。煤层地震响应的研究为实际勘探的反演解释提供参考,为后期的煤炭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华北型煤矿垂向越导突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焦作矿区大量突水事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越导突水”的概念模型,并从这一模型展开讨论了由断层、密集型裂隙和陷落柱等构造形成的超导突水的8项特征,从而为研究华北型煤矿垂向越导突水实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某些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华北型煤田中发育的岩溶陷落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岩溶塌陷。本文在专题调查的基础上 ,总结了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的空间分布规律 ,初步提出了陷落柱宏观预测指标体系 ;从生产实践角度分析了影响陷落柱导水性的相关因素 ,讨论了三种与陷落柱有关的突水通道类型 ,并对陷落柱的鉴别及其与断层突水的区别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淮南煤田阜凤推覆构造带导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张性的正断层导水,而压性的逆断层不导水。阜凤逆冲断层是—压性断层,使寒武系灰岩、砂泥岩推覆于二叠纪煤系地层之上。该断层是否导水,对推覆体下安全采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测试了阜凤推覆体岩石化学成份并进行了含、导水性分析;研究了阜凤断层带构造岩的微观特征,并通过崩解试验分析了断层带介质的水稳定性及地下水迳流的有利条件:最后利用灰岩浸溶试验及碳酸平衡原理进一步研究了阜凤断层带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结论是:阜凤推覆构造带属开放系统,具有地下水补给和迳流的必要条件,是导水的。其导水性随煤矿开粟规模的扩大而增强,此结论已在煤矿生产实跋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综合勘探技术在范各庄矿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范各庄矿二水平南三、南四采区运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法进行采区综合勘探的成果, 表明以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为主的综合物探技术, 在查明断层、岩浆岩侵入、岩溶陷落柱发育、采空区以及断层导水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 F0 断层在各煤层中落差的准确确定, 及其赋水性探查, 对跨断层开采各煤层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大大减少了超前钻探工程量,减少了大型防治水工程投入,减少了防水煤柱宽度,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中,TEM法观测时窗的选择对取得好的探测效果关系极大对包括有陷落柱、含煤地层、构造的导、含水性的地质任务来讲,应采用较长的观测时窗,这样有基岩、奥灰界面参与益于解释深度的控制;对单纯的已知陷落柱含水性探测,可采用较短的观测时窗,在保证探测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用大回线-中心探头装置,观测不能超过其中心的三分之一,而且在观测区域的边缘,根据情况要做一些校正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雅庄煤矿是霍州矿区北端的一个井田,目前主要开采2#煤层。基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以来的突水资料分析,认为矿井主要水害为上马家沟组、峰峰组与太原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其突水方式是承压水通过导水断层或陷落柱涌人工作面;矿井以F2断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水位较高,为补给区;东部水位较低,其内的马家沟组、峰峰组与太原组灰岩水基本属于相对独立单元,但三者间存在局部有限导水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井今后的防治水工作应以查明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柱),并对其进行注浆加固与封堵为主。  相似文献   

18.
安泰煤矿构造较为复杂,断层较发育,各断层纵横交错,对煤层形成割裂。DF27断层目前已在井下实际揭露,涌水量较大且水文地质条件不清,严重影响了煤矿下一步的开拓布局。由于以往并未对该断层富(导)水性进行过专门研究及评价,因此对该断层开展富(导)水性探测研究工作极为必要。采用地面瞬变电磁、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水化学测试、示踪试验等多元地学信息相结合的勘查方法对DF27断层富(导)水性进行探测研究,将DF27断层的富(导)水性特征划分为两个区段:北段富水性中等,导水性差;南段富水性强,导水性好。依据水样中6大常规离子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判别断层的涌水来源主要为白垩系裂隙水。  相似文献   

19.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5):F0004-F0004
随着矿井机械化采煤的需要,对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精细勘探的要求日益提高,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成为煤矿探测断层.褶曲,陷落柱.冲刷带、火成岩侵入体、煤层厚度变化等开采地质条件最有效。最经济的勘探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煤矿巷道中的断层、陷落柱和煤岩体结构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条件不但影响掘进施工,同时也存在突水、瓦斯突出等安全隐患。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构造与围岩在密度、速度等物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利用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法探测煤矿井下异常构造。近两年来,任楼煤矿针对矿井巷道前方的未知隐伏构造做了多次MSP震波超前探测。以Ⅱ7322机巷为例,在巷道j19点前76m处,分别于巷道的左帮及右帮对迎头前方进行了两次超前探查,2次探测解释的2个异常界面位置分别为82m、101m和85m、102m,实际揭露2个断层位置为82m、109m,探测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实现了对掘进巷道内地质构造带的准确超前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