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祁连山地区包括祁连山地及以北的河西走廊平原,以南的柴达木盆地北部。它的北面与内蒙的阿拉善盟相邻,南面是柴达木盆地,东面止于乌鞘岭并向南延伸至西宁以东,西面与阿尔金山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以阿克塞的当金山口为界。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其中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冰川水资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利用本文提出的祁连山冰川融水径流模数的经验公式,估算出该区冰川融水径流为11.56×10~8m~3,占河西地区河川径流总量的12.5%。其时空分布不均匀,西部大于东部,夏季多于春季。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中、南祁连的大地构造属性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它们和柴达木地块具有同一前震旦纪基底,三者共同构成的柴达木板块。北祁连山的主体是介于中朝板块和柴达干板块间的早古生代缝合带。中朝板块的南缘有一个活动陆缘,由走廓弧后盆地和走廓南山北缘岛弧构成。从中寒武世以来,祁连山及其邻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古大陆克拉通裂解,大洋克拉通演化阶段和新大陆克拉通演化阶段。现今的祁连山是这些构造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11个新近纪沉积盆地的沉积相演化、古流向和物源演变的详细对比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新近纪4次沉积演变与构造隆升的响应.①中新世早期(23~19.5Ma):阿牙克库木湖、柴达木、德令哈和酒泉盆地的古流向和物源分析表明东昆仑和阿尔金已经抬升成剥蚀区.循化、贵德和临夏等盆地物源和古流向指示西秦岭和拉脊山也已成为隆起区.区域上整体地势差异不显著.②中新世早中期(17.5~15Ma):区域湖盆面积扩大,阿牙克库木湖、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的资料反映东昆仑、阿尔金和祁连山已经全面隆升,贵德循化、临夏盆地的古流向反映为盆地周缘型,指示西秦岭和拉脊山明显抬升,区域差异隆升造成盆地凹陷扩张进入湖泛期.③中新世中晚期(10~7Ma):阿牙克库木湖、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沉积物的粒径和沉积速率增大,与热年代学证据一致,揭示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进一步快速隆升.贵德、循化和临夏盆地古流向和物源反映为显著的多源性,除西秦岭和拉脊山外,位于循化和临夏两盆地间的积石山也开始隆起.④上新世(5.3Ma以来):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古流向没有明显变化,沉积速率和粒径继续增大,阿尔金和祁连山加速隆升为高海拔地貌.贵德盆地主物源区是拉脊山.区域上,地势差异加强,湖盆被肢解后逐步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及邻区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琦  袁道阳  谢虹 《地质论评》2017,63(1):7-20
受祁连山北缘断裂和广义海原断裂等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祁连山东段发育了由多条挤压逆冲断裂组成的古浪推覆体构造,形成地貌起伏大并向北逐级降低的独特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系统提取了祁连山东段(造山带内部与河西走廊盆地)的宏观地貌因子(如面积—高程积分和条带状剖面)并综合分析其所蕴含的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貌演化过程主要由构造变形控制,而并非岩性差异和降雨条件等因素。研究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冷龙岭断裂以及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所控制的古浪推覆体具有较高的HI值,龙首山东段的河西堡—四道山断裂南侧显示HI高值、北侧显示HI低值,表明祁连山东段存在由南向北的挤压扩展演化过程,这可能与祁连山北缘大断裂向北的扩展以及阿拉善块体向南俯冲作用有关;提供了祁连山东段向河西走廊内部挤压扩展的地貌证据。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地下水与河水的互相转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走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连续的山前平原地带,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共生关系的构造-地貌盆地所组成的。这些盆地呈南、北两排展布,南面的一排紧靠祁连山,北面的与低矮的北山邻接,南北盆地之间  相似文献   

7.
沉降在冰川表面的粉尘与微生物作用形成冰尘,冰尘能够降低冰川表面反照率,进而加速冰川消融。基于2012年和2014年夏季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采集的粒雪和冰尘样品,应用Sr-Nd同位素示踪手段研究了其Sr-Nd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以及来源。研究获得了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冰尘Sr-Nd同位素在冰川区不同海拔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粒雪中的粉尘主要来源于柴达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而冰尘中同位素示踪发现其来源不同于粒雪,主要来源于该冰川区局地粉尘以及周边的青藏高原地表风化物。Sr-Nd同位素组成也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区大气风尘传输的复杂环流信息。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6)
肃南县祁连山素珠链冰川矿泉位于祁连山主峰北坡观山河脑一带,由南泉和东泉构成,属祁连山主峰素珠链冰川区。泉域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北祁连褶皱带,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泉域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孔隙中,主要接受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和观山海子湖水的入渗补给。矿泉水的形成严格受地貌、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经地下水的溶滤作用而形成锶型天然矿泉水。矿泉流量、水温、水质动态基本稳定,属低钠锶型矿泉水。研究祁连山素珠链冰川矿泉水的成因及动态特征,对于在祁连山冰川分布区寻找同类型锶型矿泉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面积28×10~4km~2,其中,沙漠面积约占7×10~4km~2。 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柴达木盆地地区,查清冰川分布数量,研究利用高山冰雪水资源,使之服务于经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柴达木盆地(以下简称盆地)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所环抱,在这些高寒山区里,广泛发育着现代冰川,是十分重要的淡水资源。虽然过去曾对盆地边缘的部分现代冰川作过一些考察和研究,但由于资料及测试手段不完备,加之量测和登记冰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了第四纪冰川冰水与湖泊沉积,其重要特点是在黄褐色的钙质砂砾和含砾钙质泥岩中发育了大量的大型冰川刨耕变形层理及相关的杆状、板状和冰凌铸模构造,大型变形层理单个层系的最大厚度可达两米;其形态非常复杂,其中的管状、鞘状变形层理及杆状、板状构造更具特点;冰水沉积的岩性也非常复杂,既有粘土岩,又有含砾粘土岩,钙泥质砂砾岩,还有砾岩;其中有种粘土砾很有特点。 孢粉分析表明,其形成时代为第四纪,极有可能为更新世,与中国西部的第四纪冰期形成时代相同,但具体期次尚不能确定。柴西第四纪冰川与冰水沉积证据充分,对于研究中国第四纪冰期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与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及邻区贵德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同仁盆地、西宁盆地、门源盆地、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定西盆地、天水盆地、肃北盆地、酒泉盆地、玉门盆地、张掖盆地、武威盆地、哈拉湖盆地、苏里盆地、木里盆地、民和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柴达木等20余个盆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以祁连山第四纪构造地貌演化、盆地沉积序列、古生物及古气候特征为地层分区依据,对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层分区,并对部分地层名称做了厘定或统一。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特征总体为东部(主要为陇中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堆积了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地层;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冲洪积扇堆积及风沙发育;南部(柴北盆地)以冲洪积-湖积为主,晚更新世以来发育风成沙及黄土;共和盆地由湖泊转向冲积扇和风沙沉积;青海湖盆延续至今;中西部高山及山间盆地冰碛、冰水堆积以及河流阶地堆积发育。根据上述特征及划分原则,将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兰州—西宁地层区,贵德地层区,酒泉—张掖地层区,柴北地层区,共和地层区,青海湖地层区及肃北—门源地层区。  相似文献   

12.
雪冰反照率能够改变冰川表面能量收支平衡,是影响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矢量数据、MODIS逐日积雪反照率、气温和降水以及冰川物质平衡等数据,探讨了祁连山典型冰川区雪冰反照率特征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冰川多年平均反照率为0.532,冰川区面积大小与其多年平均反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16,P<0.05,N=91),即冰川面积缩减1 km2,对应的平均反照率下降0.0025。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反照率在夏季有明显的海拔效应,且强于其他时段,达到0.047?(100m)-1。典型冰川年均物质平衡量与冰川表面夏季(6—8月)平均反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老虎沟12号冰川和七一冰川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48(P<0.05)和0.66(P <0.05)。冰川表面夏季平均反照率这一指标能够较好地衡量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根据对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柴达木周缘露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提出5个区域断裂系统对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演化起着重要控制作用:(1)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统;(2)东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系统;(3)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4)鄂拉山走滑断裂系统;(5)甘森-小柴旦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展布方向、盆地内次级断裂的形成和分布、沉积中心的迁移及油气聚集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西宁盆地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通往柴达木盆地的交通要道。几年来随着西北地区的开发和柴达木资源的陆续发現,在工农业生产双跃进的今天,盆地的工业也將要遍地开花。为此正确的了解盆地內的地質及水文地质条件,对今后的工程建设,工业及城市供水等就具有特別現实的意义。然而由于过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中、南祁连的大地构造属性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它们和柴达木地块具有同一前震旦纪基底,三者共同构成了柴达木板块。北祁连山的主体是介于中朝板块和柴达木板块间的早古生代缝合带。中朝板块的南缘有一个活动陆缘,由走廊弧后盆地和走廊南山北缘岛弧构成。从中寒武世以来,祁连山及其邻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古大陆克拉通裂解,大洋克拉通演化阶段和新大陆克拉通演化阶段。现今的祁连山是这些构造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生成环境在南祁连为单一的裂谷环境。而在北祁连及走廊带,则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成环境:(1)中寒武世为初始大洋裂谷环境,(2)早中奥陶世为具沟弧盆体系的政熟大洋,(3)晚奥陶世为残留洋盆,(4)志留纪为前陆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现代冰川小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地跨甘肃青海两省,由一系列西北西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山脉总长800余公里。西段主要高山有大雪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和柴达木山,中段有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疏勒南山和哈尔科山,东段有冷龙岭。许多山峰高出雪线,发育了众多的山岳冰川,成为十二条较大河流的源头。其中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和党河,属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和巴音郭勒河,属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哈拉湖为一独立的内陆湖泊水系;布哈河属青海湖内陆水系;大通河注入黄河支流湟水,是祁连山区除庄浪河以外唯一的外流水系。充分利用祁连山高山冰雪资源,必将对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的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东林  张像源 《地下水》2005,27(4):256-259
河西走廊自南部山区至北部平原,地下水与河水之间形成有规律的、大量的重复转化过程.本文对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从祁连山中高山形成区到下游盆地湖积平原的消失区,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几个不同地带的转化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相互转化的关系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王秀芳 《地质科学》1959,2(7):198-198
全国地层会议兰州现场会议已于本年三月在兰州召开。会议共开了六天。到会的包括各有关研究单位、地质局、生产队及大专院校等31个单位的81名代表。会议报告讨论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祁连山、秦岭、河西走廊、北山、柴达木等地区。对几年来在上述地区开展的地层工作进行了一次检阅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2050年前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预估   总被引:42,自引:34,他引:42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1,23(4):333-341
根据有不确定性的综合预测 ,到 2 0 5 0年左右青藏高原温度可比 2 0世纪末升高 2 .5℃左右 ,其导致冰川强烈消融的夏季升温为 1.4℃ ,将使平衡线上升 10 0m以上 .冰舌区消融冰量超过积累区冰运动来的冰量 ,冰川出现变薄后退 ,初期以变薄为主融水量增加 ,后期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 ,融水量衰退 ,至冰川消亡而停止 .考虑冰川大小 ,冰川类型响应气候变暖的敏感性有重大差别 ,应用新编中国冰川目录的统计数据 ,选择若干区域 ,预估 2 0 5 0年前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 .祁连山北麓河西地区 ,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天山南麓吐鲁番 哈密盆地的多数出山河流的冰川 ,以面积小于 2km2 者占绝对优势 ,对气候变暖最为敏感 ,衰退迅速 ,本世纪初期出现融水量高峰 ,中期融水量减少 ,对每条河流的影响以 10 6~ 10 7m3 ·a-1计 .少数流域如疏勒河、玛纳斯河等 ,冰川融水量占河川径流 1/ 3以上 ,有若干 5~ 30km2 左右中等规模冰川存在 ,预期至本世纪中期才出现融水高峰 ,融水增加值以 10 8m3 ·a-1计 .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山冰川总面积达 2 2 0 0 9km2 ,有面积超过 10 0km2 、冰舌为厚表覆盖的大冰川 2 2条 ,退缩缓慢 ,冰川融水量在叶尔羌河、玉龙喀什河与阿克苏河等占 5 0 %~ 80 % .现在塔里木河干流主要靠天山西南部  相似文献   

20.
潘保田  曹泊  管伟瑾 《冰川冻土》2021,43(3):864-873
冰川物质平衡研究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源于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淡水来源。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缩,东段退缩尤其明显。基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宁缠河1号(NC01)冰川2010—2020年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数据,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历史影像、资源3号和哨兵2号卫星影像,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冰川学方法,分析了NC01冰川的面积、物质平衡及厚度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2008—2020年,NC01冰川末端位置持续后退,退缩速率为7.54 m·a-1;2020年冰川面积为3.32×105 m2,萎缩速率为0.075×105 m2·a-1。与此对应,2010—2020年冰川物质平衡持续为负,年均物质平衡为-0.98 m w.e.。由此推算,2020年冰川平均厚度减薄至17.52 m,冰量减少至6.83×106 m3。进一步研究显示,自1972年以来,NC01冰川持续减薄,而2010—2020年物质亏损速率要高于1972—2010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后期加速趋势,这与近年来气温的明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