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背景因素和最大价格信息对BDM拍卖支付意愿的影响。为了分析农村居民对饮用水水质改善的支付意愿,本文选取便携式水过滤器为BDM的拍卖物。来自中国、柬埔寨和菲律宾的354名随机样本参与了本研究的实验,其中有一半的样本来自于家里有自来水的家庭,另一半来自于家里没有自来水的家庭。样本再被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样本被告知拍卖物的最高价格信息,另一组样本不被提供拍卖物的最高价格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被提供拍卖物最高价格信息的样本给出的平均支付意愿高于不被提供最高价格信息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参与者的背景因素(家庭是否有自来水供给)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收入、年龄和教育水平等)对参与者的支付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没有自来水供给的家庭比有自来水供给的家庭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较高的支付意愿;收入较高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较高的需求;菲律宾和柬埔寨的农村居民对便携式水过滤器的需求明显高于中国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层次性的分解与综合,将区域环境质量的时间序列变化概括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提出了用于环境预测的时域组合模型及其检验方法;以20年来西安市地下水污染预测为例,在电子表格软件Lotus1-2-3forWindows的支持下,完成了西安市地下水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六价铬6种污染及样本超标率、平均污染指数和超标区面积3个指标的数学建模。该方法事物变化规律清晰,预测精度远高于传统方法,同时也为西安市地下水污染的预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军 《西部资源》2011,(4):31-31
天然矿泉水号称健康的水,日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随着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在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矿泉水的健康安全标准将进一步升级。新的矿泉水国家标准最大的"亮点"在于增加了溴酸盐的限量指标,规定每升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成都龙泉山区主要饮用水源宝狮湖的自来水一厂处河流和东风渠大面镇河段的自来水二厂处河流进行断面监测,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饮用水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均属于Ⅰ类标准,自来水一厂的断面1、2与Ⅰ类标准之间的关联度为0.96,东风渠大面镇河段的断面3与Ⅰ类标准之间的关联度为0.94,符合生活用水的标准。同时针对龙泉山区的水质特点提出适当建议,使今后龙泉山区的经济与水环境达到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2012年4月初与5月初所采集的广州市自来水管网水样为样本,通过实验手段分析广州市市政供水中的水源、管网水等供水水质情况,对饮用水中卤乙酸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饮用水中总卤乙酸范围在5.91~45.75μg·L~(-1),符合美国EPA环保署对总卤乙酸含量的控制标准,其中二氯乙酸浓度范围为0.88~16.69μg·L~(-1),三氯乙酸浓度范围为3.72~27.00μg·L~(-1),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其含量的限制。对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一溴乙酸、二溴乙酸进行毒性检测中,测出这4种物质的细菌半致死效应浓度分别为184.07μg·L~(-1)、193.57μg·L~(-1)、13.47 mg·L~(-1)、15.00 mg·L~(-1)。以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为代表物质,用Fenton试剂氧化法降解模拟水样,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降解后的卤乙酸浓度,考察了Fenton试剂用量、p H值、模拟水样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卤乙酸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g·L~(-1)的100 m L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模拟水样中投加0.4 mmol·L~(-1)H2O2溶液及0.04 mmol·L~(-1)Fe2+溶液,反应时间为20 min,初始pH值为3.6,为Fenton试剂氧化法降解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最佳条件,降解率分别为69.28%和71.4%。  相似文献   

6.
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镉的摄入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近年来,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问题引起了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南方的广州,大米是大多数市民的主食,了解大米中镉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购买不同来源的大米,但对价格与安全的关系知之甚少。同时,锌的存在也会影响水稻cd的风险水平,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本研究对价格、安全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以广州为调查地点,通过从市场商店采购和高、中和低收入群体搜集获得了125大米样本,分析了这些样品中的Cd和Zn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样本中,25.6%大米含Cd超标,籼米含镉量较高。另一方面,我们对不同收入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估其在大米中镉风险的暴露情况及其规避风险的途径,以及他们对风险信息的看法和来源。根据调查结果,从总体上看,低收入群体面临着较高的Cd风险,公众迫切需要获得关于稻米中Cd的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7.
利用1258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从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和第四纪沉积物物源角度,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7个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自洞庭湖区外围至湖盆腹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则与之相反,锰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独具特点,水体pH的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单向减小特征;洞庭湖区大范围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超过Ⅲ类地下水该指标的限值,在洞庭湖区外围的零星区域,浅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小幅度超标,其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仅在大通湖附近的局部区域略超标;洞庭湖区的基底构造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整体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四口”水系地下水系统、澧县盆地地下水系统、赤山隆起-大通湖地下水滞留区等的控制作用;独特的受构造格局控制的地下水系统格局宏观上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分布;受地下水系统格局控制的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硝酸盐氮、氨氮、铁元素、锰元素和化学需氧量含量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是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大范围超标的主要原因;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的pH“西北—东南单向递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湖区第四纪沉积物物源的空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采集的数据采用平均值加标准差法剔除异常值后,再用Excel统计了全市N、P、K、B、Mn等22项指标背景值和不同条件下成土母质风化物、耕地土壤、土地利用、酸碱度、乡镇等背景值与全市背景值的比值,分析了其差异性及指标含量过剩或超标元素。分析结果:除Ge略低于全国背景值外,其余指标含量均高于全国背景值;同种元素在不同条件下,比值均存在差异,部分差异明显,特别是Hg的比值为0.82~10.86,变幅达兴仁市背景值的10.04倍;Cu、F、Mn、Mo存在含量过剩;As、Cd、Hg、Ni存在含量超标。结果为地方政府开展耕地土壤质量评价、平衡施肥、耕地提质改造、农业种植调整等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北部地下水资源贫乏,且水质普遍较差,矿化度、氟化物等普遍超标,利用已有水文地质勘查资料,研究当地高氟水、高矿化水的形成机理,可以为寻找水质较好地段和较好层位提供借鉴。本文从介绍影响当地地下水水质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等多要素出发,在分析研究区水质变化规律基础上,论述了高氟水、高矿化水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渭河渭南段重金属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渭河是关中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对关中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渭河下游渭南段为研究对象,选择了3个监测点采集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24件,用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测量仪(ALPHA-4000)对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应用地积累指数法(lgeo)对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并对河滩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物平均浓度指数中,As的平均浓度指数为1.638,属于严重超标,Sr、Pb的平均浓度指数分别为0.184、0.016,属于轻度超标,同时重金属Sr、As在河滩耕地土壤中的含量均超出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沋河入渭口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单因子含量最高,污染最为严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Cd、 Hg、 As、 Pb、 Cr、 Cu、 Zn和Ni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HJ 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土壤重金属的单项质量指数均≤0.7,综合质量指数为0.33,土壤环境质量均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发现,部分产地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海口有部分样品Cd、 Hg、 Cr、 Cu和Ni超标,三亚有部分样品Cd和Hg超标,儋州、澄迈均以Ni超标为主,琼海有部分样品Cr、 Cu和Ni超标。重金属含量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其中As与Pb、 As与Cu、 Cr与Zn、 Cu与Zn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Cd与Hg、 Pb、 Ni, Pb与Cu, Cr与Cu, Cu与Ni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大部分监测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海南省水稻土自然背景值,表明在监测点土壤中产生了重金属累积。  相似文献   

12.
南坑河是新丰江的一条支流,直接汇入广东省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新丰江水库。野外调查中发现私自采矿和在河流沿岸洗矿等行为不断发生,大量洗矿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注入南坑河,可能会造成污染。因此,采样初步分析了南坑河河水、河流底泥沉积物及附近优势植物的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发现:与地表水II类标准相比,南坑河枯水期水体污染严重,其中连续2 a的铅、砷和汞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7~1.8、1.3~1.9和1.6~2.9倍,而底泥中铜、镉、铅、锌和砷均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4.8、9.0、3.9、4.3和10.9倍,镉和砷超标较为严重。另外,收集并鉴定了河岸或河漫滩中天然生长的15种植物,发现以蕨类植物和多年生禾草为主要类型。通过分析植物体内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现对砷吸附能力最强的当属蜈蚣草,其叶片中砷的含量(609.20 mg/kg)和茎干中砷的含量(814.77 mg/kg)均大于根部的砷含量(577.30 mg/kg);蜈蚣草对铁、锰、铜和铅的吸附能力也远远大于其他河岸植物,可以作为良好地修复以砷为主的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生植物构建的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用于净化废水方面正逐渐兴起。试验采用大薸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该湿地植物对水中氟化物水体的去污效果及其植物生理响应。实验结果表明大薸可富集水中氟化物,对于所试验的水中氟化物初始浓度,去除率在27.79%到56.32%之间,最高的去除效率出现在氟化物最高初始浓度60 mg L~(-1)时。对照组中氟化物的浓度波动很小,最终浓度为其对应初始浓度的-1.135%--0.007%,处理组净化速率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其相关系数均高于0.97。在试验周期内,大薸在氟化物的胁迫下比生长速率(SGR)呈降低趋势,处理组植物的SGR在-8.03%与-1.22%之间。对照组植物的SGR呈增长趋势,为4.18%。偏相关分析表明水中氟化物浓度与POD呈高度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0月10日~20日,在哈素海布设20个采样点,采集表层(0~10 cm深度)的沉积物样品,测定其重金属Cu、Zn、Pb、Cr、Cd、Hg和As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分别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哈素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Cd、Hg和As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2.29 mg/kg、128.10 mg/kg、28.25 mg/kg、77.14 mg/kg、0.05 mg/kg、0.04 mg/kg和13.76 mg/kg。在湖泊西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特别是在湖泊入水量最大的民生渠入水口处;在湖泊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中等或偏低。以生态危害临界值(TEL)标准为参考值,哈素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r、Hg和As含量都超标,Cr和As含量超标较严重,Cu、Zn、Cr、As、Pb、Hg和Cd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地累积指数依次减小。在20个采样点中,位于湖泊中北部和南部的采样点S6、S18和S20表层沉积物处于中等生态风险,其它17个采样点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生态风险预警指数平均值为5.38,湖泊北部和东部的采样点S2和S11属于轻度重金属生态风险警告,位于湖泊中南部的采样点S14、S15、S17和S19属于中度重金属生态风险警告,其它14个采样点都属于重度重金属生态风险警告,说明哈素海存在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虽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含量并未超标,但由于其生态毒性非常大,不能忽视其污染。因此,应该对哈素海的重金属污染予以重视,特别是As、Cr和Hg污染。  相似文献   

15.
近来的研究发现,饮用水中硝酸盐浓度过高,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婴儿。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病的发生常和浅井中硝酸盐浓度高有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牲畜饮用了高浓度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水后,就会发病或死亡,自然的爆发能使牲畜群中10—30%的牲畜突然死亡。除此以外,还会引起其它疾病,甚至还有可能间接引起恶性肿瘤等。 城市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45毫克/升)的比较少见,而我国广大农村的饮用水,尤其是北方农村基本上以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超过饮用水规定标准的现  相似文献   

16.
新丰江水库上游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丰江水库流域是广东省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东江下游和香港地区的用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库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加剧,对水质和水量造成潜在威胁。通过2007、2008年对新丰江水库上游流域采样分析氮磷质量分数,发现总氮和总磷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48%和12%。与总磷相比,新丰江水库上游总氮的污染要更加严重,丰水期超标点明显少于枯水期,而枯水期氮-磷正相关关系较好(P<0.000 1,R2=0.868 3),污染物可能为同一污染源或同期释放。空间上超标点多位于新丰、连平县城和大型城镇居民点如马头、忠信、灯塔镇附近,河流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等人为点源污染。尽管目前新丰江水库库区的水质情况总体较好,但上游水质也存在恶化风险,可能导致水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因此需要对新丰江水库上游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控制内、外源性氮磷措施,以减少饮用水源安全风险和保证新丰江水库水质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
大冶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月大冶湖水体总氮、总磷和氨氮含量及高锰酸盐指数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ArcGIS10.1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各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大冶湖水质总体属于V类水质,大冶湖外围水体水质比湖心水质差,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超标程度严重,它们是影响大冶湖水质的主要因素;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逐年增加,大冶湖水质进一步恶化。大冶湖外围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较高,东西两侧湖区水体中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车间跑、冒、滴、漏经土层的渗漏;废水排污渠道的渗漏;污水处理池储水下渗;固体废物(污水处理站污泥)淋滤液的下渗等,均会影响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的元素包括毒理学指标(铅、镉、砷、铬、镍、铊、汞、钴、锑、硝氮、亚硝氮、氟化物等)、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pH值、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氟化物、CODmn、氨氮、铜、锌等)及微生物学指标(总大肠杆菌群等),对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标准为定值或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如pH值),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计算标准指数,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通过定点定期对污染元素进行监测及检测,定量评价污染元素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土壤含水量对采用Vis-NIR光谱分析土壤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s-NIR光谱应用于野外土壤质地分析时,其分析精度将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该文旨在定量研究基于Vis-NIR光谱对土壤质地分析时,土壤含水量对精度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8种不同含水量状态下土壤样品(78个)的Vis-NIR光谱反射率,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建立不同含水量状态下土壤质地分析模型,每一模型分别分析8种不同含水量状态下验证集的土壤质地。结果表明,当土壤处于同一湿度状态时,各含水量状态下均可获得较好的结果,粘粒含量和砂粒含量最佳分析模型对应的含水量分别为150~200g/kg和200~250g/kg。当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时,分析精度随着验证样本与建模样本水分含量的差异增大而急剧降低。研究认为,当土壤处于同一湿度状态时,可直接应用Vis-NIR光谱分析湿土的土壤质地,在土壤水分状态差异较大时,宜根据含水量建立分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0.
时翠  林进清  薛峭 《热带地理》2013,33(4):387-393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雷州半岛西岸海域水体环境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结果表明:(1)表层海水中的石油类和PO4-P两项评价指标严重超标,超标率达100%;部分站位的pH、Cr6等指标存在着超标现象。(2)除站位HND5外,海域水质均处于低贫营养化水平,且西南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小于东北部海域,部分站位PO4-P含量超出第三类水质,存在一定的污染危险。(3)从水质排序看,西部海域水环境质量高于东部海域。模糊隶属度高值区出现在乐民港、盐灶、江洪港和蛋场港附近,以及江洪港湾内和蛋场港湾内。(4)表层海水中部分检测项目超标是受近海作业、船舶油污水和上游污染物的影响;近海作业逐年增多,海洋捕捞、海产养殖发展迅猛,造成江洪港附近海域石油类、PO4-P和部分重金属超标严重;乐民港及盐灶附近水质较差可能是由于铁山港的污染物顺流而下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