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50  
王绍武  龚道溢 《地理研究》2001,20(2):153-160
综合评述和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有关气候变暖的一些争议。目前的结论是:(1)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4~0.8℃;(2)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断得到了海洋温度、大气温度、钻孔温度、陆地雪盖、海冰及冰川资料的支持;(3)1998年是近一个半世纪有观测资料以来最暖的一年,对1961~1990年平均的距平为0.55℃。20世纪变暖的趋势为0.066℃/10a;(4)1990′s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平均气温距平0.35℃,也可能是500a或者甚至1000a来最暖的10年。所以,20世纪气候的变暖是无可怀疑的。人类活动影响很可能是20世纪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桑建人  刘玉兰  邱旺 《中国沙漠》2006,26(6):953-958
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测站1961\_2004年水稻生长发育期5~9月的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长期的气候明显变暖。t检验表明,5~9月日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93年,突变后的气温比突变前升高了0.8℃。在水稻生长发育各阶段,气温都有所升高,但没有超过水稻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引黄灌区水稻的温度敏感系数在5月、7~9月上旬为正值,尤其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最大,此阶段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有利,6月、9月中下旬为负值,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有不利影响。气候变暖为高产品种的引进创造了条件,降低了水稻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使水稻单产变率减小,保证了水稻的高产稳产。就宁夏引黄灌区而言,气候变暖对水稻单产的贡献为2.51%。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方修琦  王媛  徐锬  云雅如 《地理学报》2004,59(6):820-828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认识变暖对农业影响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技术发展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算法缺陷,用此方法估算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70年代水稻单产增加了30.6%,其中由气候变暖带来的增产量占实际增产量的12.8%~16.1%,相当于使70年代的单产增加3.9%~4.9%。20世纪90年代水稻单产较80年代增产42.7%,其中,气候变暖对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约为23.2%~28.8%,相当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单产水平上增产9.9%~12.3%。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1,(21):63-64
据悉,新产生的“气候变暖岛”本来与格陵兰岛相连。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北极冰消融速度加快,“气候变暖岛”逐渐从格陵兰岛分离出来。2005年,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岛屿被科研人员发现。目前,“气候变暖岛”已经被最新版的泰晤士报综合世界地图册收录,从而创造了一个地理新名词。  相似文献   

5.
郭军  熊明明  李明财  何群 《地理科学》2018,38(10):1724-1730
应用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逐日气象数据,根据国家集中供暖有关设计规范定义了集中供暖气候指标,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中国集中供暖气候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 a来中国集中供暖初日均呈后延趋势,初日特征线年代际南北移动较小。供暖终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特征线在110°E以东地区南北移动较大,2000年以来终日特征线较20世纪60年代北抬了200~300 km。供暖期长度均呈减少趋势,东北、华北地区近55 a减少了10~15 d,西北地区减少了15~20 d;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供暖强度分别减少了12%、20%、15%。从1991~2015年冬季气温变化来看,东北地区最冷冬季与最暖冬季的温度相差可达6.2℃,对供暖强度的影响可达28.9%,华北和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最大变幅分别为3.7℃、3.3℃,对供暖强度的影响分别为26.8%和17.6%。气候变暖对中国集中供热气候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供热部门应该根据天气变化来安排供暖,同时还要注意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的发生,保证集中供暖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4,(12):44-45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而它现在已经涉足冰雪覆盖的北极地区。一个专门研究北极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小组8日宣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宁夏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气候变化基本事实,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中部干旱带和银川以北地区冬季的增温幅度达到了2.4 ℃;年降水量波动变化,增减幅度不大。伴随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干旱、冰雹、暴雨、霜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加大,社会、经济损失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综述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冬小麦、春小麦 (夏粮)、玉米、马铃薯、谷子、糜子(秋粮)和棉花、胡麻、冬油菜、酿酒葡萄(经济作物)等10种主要作物的热量指标、水分指标和生长发育状况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气候变暖对作物热量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显著,作物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的趋势;气候变干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非常敏感,作物需要水分指标比变干前有增多的趋势。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弊并重。对灌溉区作物是利多弊少,建议要创建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来应对;对旱作区作物是弊远大于利,建议要建立一整套旱作农业生产机制来适应气候暖干化。提出了作物气候生态适宜度是气候暖干化对作物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变化趋势。在分析气候期与侵蚀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堆积期与侵蚀期都发生在干旱期,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进入湿润期,黄土高原侵蚀产沙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7,(10):46-46
地球越来越热,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1,(4):63-63
过去十年间,气候科学面临的难题完全不可能指望有一个圆满的解决。40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苦苦思索三大问题:全球气候是否正在变暖?如果确实如此的话,人类反应是否落后于变暖的趋势?自然进程是否有可能遏制这一趋势?在过去几年里,气候科学家终于一致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是、是、否——正如他们先前的料想。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信号及影响   总被引:68,自引:22,他引:68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降水和蒸发增加。自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尤以天山西部地区为强劲。降水量、雪冰消融量和河川径流量连续增加至今日,导致平原湖泊水位持续上升,面积逐年扩大,早己干涸的湖盆也出现生机。与此同时,洪水灾害连年发生,而且越来越凶猛,不断出现百年,以至千年的洪峰。此间,植被环境改善,绿洲春色盎然,沙漠化止步,沙尘暴锐减。这种气候转变前景如何,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新疆以至大西北的经济发展、水利建设、洪旱灾害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因而必须加强监测与研究,尽早做出正确预测,为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2,(13):61-6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铁龙等人与美国、奥地利科学家合作,于近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金星磁层中存在磁场重联现象。该成果对研究金星的气候演化以及人类如何防范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延伸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顾钟炜  周幼吾 《地理学报》1994,49(2):182-187
大兴安岭是我国高纬度多年冻土最发育的地区,现已呈现出较明显的退化趋势。季节融化深度增大,多年冻土地温升高,厚度减薄,融区范围扩大。造成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以及强烈的人为扰动,包括原始地表严重破坏,地表迳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以及采暖建筑物的影响等。气候变暖造成大兴安岭冻土的区域性退化,但对局部地方(如林业局、城镇所在地)而言,人为扰动是冻土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11,(3):63-63
近来,欧洲多个国家接连遭遇强降雪和低温天气,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打破1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结论产生怀疑。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认为,欧洲之所以出现寒冬,与全球气候变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7,(5):45-46
美国国会众议院30日就气候变暖科学研究举行调查听证会。不少科学家表示,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政策以及强制干预已严重影响到了美国在全球变暖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给科学家们造成了“政治压力”。  相似文献   

18.
天水地区近50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1961-2006年天水7个站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天水温度和降水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气温、降水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天水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水气温、降水发生了明显突变,进入温度显著增暖和降水偏少时段;2)增暖后天水气温和降水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显著增大;降水偏少的概率明显增多,偏多的概率明显减少;3)气候变暖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气温上升幅度均较显著;降水距平百分率渭北区下降幅度相对突出。进而,讨论了温度增加和降水减少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应用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活动积温和<0℃负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甘肃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甘肃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7,(8):46-47
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农作物歉收、动植物绝种、海平面升高等世界性的灾害,这些灾害带给人类的威胁要比过去预测的结果严重得多。如果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无法适时遏制,大堡礁、奇瓦瓦沙漠、加勒比海玳瑁龟、瓦蒂文温带雨林、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长江、亚马孙河、白令海、喜马拉雅冰川、东非海岸雨林等世界十大自然奇观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