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信息世界》2010,8(2):90-93
一、项目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如何合理规划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作为武汉市城市规划和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变革,也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和新的形式。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的涵义、产生的源头、技术特征、空间表现形式、目标和结果进行探索,提出智慧城市三大技术特征、四大核心技术、五大空间、六大效果表现特征,并论述了新型城市化、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十个一"为重点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强调智慧城市要以数字城市为基础来整合城市各种数据和信息,才能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城市协同高效的智慧管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双重要求。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耕地短缺,土地状况不允许城市建设占用太多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另一方面,今后若干年,城市化水平还将继续提高,未来城市建设仍会占用大量土地(包括耕地),这就提出了一个在有限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一、项目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如何合理规划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作为武汉市城市规划和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正在启动各自的数字城市建设计划,一个以“数字城市”为旗帜的城市信息化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信息化既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人们对数字城市及其概念的认识尽管尚不一致,但对于数字城市建设意义的认识则是相同的,即数字城市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城市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全局上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数字城市就是积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和改善城市的各项机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与集约利用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1~3]。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对城市土地产生了巨大需求,有限的存量土地资源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城市土地供求较为紧张[2];二是城市呈“摊大饼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活居住等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土地资源保障和保护工作面临着双重压力。但在实际情况中,一方面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另一方面在土地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粗放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和措施才能使城市环境污染得以治理 ,城市建设高速协调发展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建设是以土地为依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聚集,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如何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城市政府管理城市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推进城市化建设中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出一点初浅想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城市的三维图形构建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与自然的复合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数字城市的三维图形构建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综合多方的研究成果,简单阐述了数字城市的三维图形构建技术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德清县自然资源信息化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通过系列试点实践,在自然资源信息化道路上越走越扎实。从2009年起,通过“三步走”不断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深化、拓展和升级。第一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2011年成为完成首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国家级试点建设的县级城市;第二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5月打造完成了以规划编制和平台建设结合的“多规合一”德清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加快基础空间数据更新频率的需求日趋强烈。如何有效的使用基础空间数据,为城市建设增砖加瓦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该文主要阐述某个城市的系统方案设计、体系架构、网络架构与实现功能,为其他三维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字城市建设已基本完成,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城市的已有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发建设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变得日趋重要。利用"智慧韶山"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天地图API,Arc GIS API for Flex等二次开发技术来完成的韶山市群众路线时空服务平台的实践过程,证实了利用现有数字城市,尤其是县域数字城市数据资源快速开发实现完整可用的地理信息应用的有效性与便捷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双重要求: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耕地短缺,土地状况不允许城市建设占用太多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另一方面,中国日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今后若干年,城市化将是较大增长趋势,未来城市建设仍会占用一些土地包括耕地,这就提出丁一个在有限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合理利用土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翟峰 《国土资源》2003,(8):38-39
农村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因此在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县城建设应引起人们特别重视。通过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和运营机制,实现城市和县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价值最大化,可以为城市和县城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提供资源和资金保障。 目前县城建设的土地经营工作中到底存在一些什么样的主要问题?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县城建设中土地经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8月29日是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测绘日的宣传主题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升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数字城市建设是近年来信息化测绘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信息最丰富的区域,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测绘保障服务,对地理信息资源更新要求也最为迫切。目前,国家测绘局试点和推广的数字城市已达112个,约占全国地级市总数的1/3。数字城市已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等方面初见成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营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途径,推进土地储备制度是经营土地的基础和要求。嘉兴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土地资产的有效运营。2000年以来,嘉兴市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工作,以土地储备为突破口,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有形市场,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在城市的具体体现,是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由信息化、数字化向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本文探讨了从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的实现途径和理论基础,并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是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建设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促进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阳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内容,并对预期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公共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营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区村居改造建设,促进了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1加强组织领导强力保证村居改造工作东营市是在石油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受过去“随矿建镇”模式的影响,中心城建设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粗放,特别是有18个村居散落在城区之内,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浪费了土地资源,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该区把城区村居改造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责任,实行重点调度,在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