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河源头的纯净之地,尽揽蓝天碧水天地人和的大美,地域辽阔,山川壮丽。这里就是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广袤大地,资源富集,唯生态保护第一。青海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按照土地管理法要求开展的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事关"两个统一"行使。是摸清青海  相似文献   

2.
青海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青海、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屏障.当您踏上这片神奇、神秘、神圣的土地,走进深沉而热情、厚积而薄发的美丽三江源,净如澄碧的蓝天白云,广袤无垠的草山草地,如诗如画的昆仑飞雪,奔流而去江河九曲婉转,不能不惊叹大自然之“美”的雄奇和伟力,不能不感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淋漓再现.在这里,可以感受空旷之美、庄严之美、生态之美,一切浑然天成,一切未经雕饰,一切都是大自然呈现的美、原始的美.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谷地是青海仅次于湟水河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区,区内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17万,其中少数民族占72%。黄河谷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复种指数高,是青海省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加快了基础信息化和信息基础化建设的步伐,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形成了集门户、平台、数据、硬件和标准"五位一体"的智能综合体,恰与象征着大美青海的丹霞之红、油菜之金、河湖之蓝、高原之绿和雪山之白交相辉映,初步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应用格局,绘就了"大美青海、五色国土"的信息化美丽画卷,全面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5.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是近十年来中央在农业上对青海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全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9.2亿元,项  相似文献   

6.
正我从小生活在黄河边,是喝着黄河水、吃着黄河鱼长大的。名副其实母亲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自古至今,滋养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诞生、成长、坎坷与辉煌,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青藏高原持续强烈抬升,在黄河上中游地  相似文献   

7.
"签订省部合作协议,推动设立"358"专项、青藏地勘专项,支持在青海实行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第一时间指导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调动精  相似文献   

8.
大美青海,奇山秀水纵横分布,河谷山川雄奇壮美,然而秀美壮阔的高原美景不能代表青海的全部,强卫书记在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青海发展的优势在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青海作为资源大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先机和发展后劲。"十一五"以来,青海省有色地质  相似文献   

9.
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养着华夏儿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脉的黄河之水,气势磅礴,一路向东奔腾,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如一条黄色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  相似文献   

10.
<正>核心阅读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其鹰落峡以上的青海流域被称为“河源区”。近年来,当地实施山水工程,加大青海祁连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使黑河流域河源区植被盖度、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曾经山体破碎、矿渣堆积的矿山,经过治理和保护,也有了新模样。晨曦初露,密匝的青海云杉林雾霭弥漫,仿佛笼上了一层白纱。林中飞出的斑头雁、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携手青海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5月18日双方以夏日哈木镍钴矿开发为基础合作组建的青海黄河矿业公司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夏日哈木镍钴资源进入开发利用阶段,这也是青海省地矿局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首次合作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正仿佛被时间长河打磨得满目沧桑的大理石,又像是因为风雨侵蚀而变得岁月斑斑的汉白玉,当"青海简史"四个字映入眼帘时,它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高原纵深之地的历史门扉。这就是自然造化和人类文明共同营造的青海。显而易见,青海绝不是一片停留在人类文明史空白之页的蛮荒之地,在这片充满神奇和神秘的土地上,遍布着令人遐想并为之迷醉的文明足迹。这是一片崇尚宽容和接纳的土地,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共存与发展;这是一片崇尚自然与和平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一个普通女孩王静的生命故事让人动情,引人深思。 王静是一个因病辍学四年的初二年级学生,四个月前,晕倒在家的她,被母亲送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生命危在旦夕。但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是,做手术换用人工瓣膜,尽管手术的成功率只有50%。国土资源系统和社会各界仍然掀起了一场救助王静的大行动。青海省委书记的批示,国土资源部部长、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的带头捐款,北京、青海、江西、河北、甘肃等地的数万名群众的慷慨解囊。使本已绝望的王静,在巨大的爱潮涌动下,激起了生的勇气。 这是一首人间真情的凯歌,更是一首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交响乐。当然,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启示录。 ——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因其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颂扬黄河,追溯史实古往今来,描写和赞美黄河的诗词数量很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年而经久不衰。唐代诗人王之涣诗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9月青海解放,1956年青海省地质局测绘管理处成立,青海开始有了测绘管理机构,全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几十年丈量河山,几十载逐梦高原,几代青海测绘人辛勤耕耘、忘我工作,让青海的美、青海的大,在地图多彩的图斑和变幻的线条中交织辉映、异彩纷呈。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工程中,圆满完成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扎实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狠抓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为黄河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实现其终极目标的4个主要标志。河床不抬高就要通过综合措施解决泥沙问题,包括上中游拦减人黄泥沙,中下游采取人工调控水沙“关系”,在黄河下游挖河疏浚。在黄河下游窄河道特别是在河口地区挖河疏浚,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之  相似文献   

17.
<正>可可西里、唐蕃古道、三江之源、巍巍昆仑,绵绵祁连……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颗美丽的高原明珠——青海。这里不仅有昆仑、祁连、唐古拉等著名山川,还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也提出,青海要加快从经济小省向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从青海这片年轻高大陆的冰川雪地发育,广集千流,一路澎湃走来,穿山劈岭、迂回曲折,冲刷出青海东部广阔的谷地和肥沃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青海国土经略》2008,(1):I0002-I0002
近年来,青海煤炭地质局在青海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怀支持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和地勘市场活跃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经营创收连续五年保持了高于20%以上的快速增长,职工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职工生活水  相似文献   

20.
10月9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隆康村红山根下,彩旗招展,人头攒动,随着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宣布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正式开工,礼炮齐鸣,焰火缤纷,群山为之欢笑,大地为之共鸣。至此,年增产粮食2.5亿斤;年增木材蓄积量30万立方米;年增产总值4.12亿元;可容纳安置近15万人……随着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启动,从“九曲黄河引上山,旱台变成米粮川”的期待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的农业新格局的实现,不再是一个梦想,古老的黄河谷地将孕育更新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