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比例尺地貌制图研究——以1:20万长春市幅地貌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伟 《地图》1997,(2):7-10
一、区域地貌基本特征1:20万长春市地貌图图幅位于吉林省东部丘陵山地向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包括松辽平原东部山前台地、大黑山丘陵低山、伊舒断裂谷地、吉丹哈达岭西缘丘陵低山四个地貌单元。海拔高度200~700m之间,个别山峰超过700m。地形总趋势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图1)。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形态类型齐全,在制图显示上有很好的代表性。二、地貌囹编制原则地貌图要准确地反映不同等级和规模地貌类型的空间组合特征,揭示地貌的形态、成因、年代及物质组成。在1:20万长春市幅地貌图的编制过程中,为实现上…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全面地、科学地分析江苏省的地貌形态特征,对江苏省的城市发展、农业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大的决策支持意义。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在ArcGIS 10.5软件平台上,基于ASTER GDEM V3数据集,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21像元×21像元为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依据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探索制定江苏省地貌类型分类体系,将江苏省分为低海拔平原、低海拔台地、低海拔丘陵、小起伏山地4种地貌类型。结果表明:江苏省地形以低海拔平原和低海拔台地为主,面积占比之和超过95%;低海拔丘陵和小起伏山地面积占比之和仅2.09%;低海拔丘陵和小起伏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连云港、西南部的南京、镇江、盱眙以及南部的太湖附近。  相似文献   

3.
基于ASDEM数据,提出采用相关矩阵法和雪氏熵值法获取西南地区地貌形态识别的最佳地形特征空间为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地面累积曲率、绝对高程和地表粗糙度的组合,使用最佳地形特征空间分析方法获得西南地区11种地貌形态的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及低海拔盆地、丘陵、中山和亚高山4种地貌形态分布较广,其和占到总面积的56.11%,其余各类型与总面积比在4.08%~8.30%之间,且较破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对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数据、外业调查及其他参考资料,开展了全市建制镇建设用地人机交互式遥感解译,对建制镇建设现状及空间格局特征,建制镇与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相关性,以及建制镇空间形态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市建制镇现状建设大部分在0.5 km2以下,重点镇平均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建制镇;空间上建制镇呈现西部、中部偏北等区域分布较为密集且建设规模较大,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较为稀疏且规模较小等特征;建制镇主要建设在丘陵和山地地貌上,建设数量占比超过65%,平原、台地上也有部分建设,河谷区域布局较少,且在高程200—400 m区间建设的建制镇超过一半;空间形态上,以组团型布局为主,具有集中型、带型、放射型等多样特征,建制镇的研究对于未来优化建制镇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岳阳县1993年~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9年间岳阳县农用地、水域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呈增加趋势,其中农用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农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转移,水域向林地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空间邻接特征指数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法,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分析了县域生态用地的景观格局与空间邻接特征,探究生态用地受农业开垦、开发建设活动的胁迫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明区"山水"城市特征明显,林地景观较为集中,而水域和草地形状较不规则且分布散乱;荷城街道景观多样性最大而均匀度和优势度则较小;更合镇林地优势度最大;林地与耕地、开发建设用地的空间邻接关系最为明显,草地、园地与开发建设用地的邻接关系强于耕地,水域与荒地邻接关系较不明显,林地,草地和园地受耕地或开发建设用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荒地和水域,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用地的威胁程度远大于农业开垦活动。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对双线性内插、双二次内插、反距离加权内插以及移动曲面拟合内插这四种DEM内插算法,在平原、台地、丘陵、山地这四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区域与原始地形的3维叠置分析,以及不同地貌类型不同DEM内插算法的精度分析,为不同地貌类型选择合理的内插算法。  相似文献   

8.
厉鸣  董有福  张丽 《测绘科学》2022,47(2):23-30,61
针对AW3D30在不同区域存在高程误差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该文选取秦岭高山、中山以及低山3个地貌类型区,1:50 000 DEM作为参考数据,在数据预处理之后,通过提取一定量采样点与验证点及其地形参数和森林覆盖率指数,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校正AW3D30高程误差并对其适用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问题,该文基于住建部公布的甘肃省传统村落DEM数据为实证对象,结合甘肃省统计局获得的属性数据,以核密度、莫兰指数、高程与中心地相关性的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学统计的方法,探讨甘肃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形态与省域尺度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在空间分异上,空间集聚性明显且存在差异,表现为沿黄河上游地区向东南集聚化分布,地州市分布与地貌类型相关②垂直空间分布上,海拔高程数据跨度较大,最高是甘南迭部扎尕那村,最低是陇南市文县碧口镇白果村郑家社,随着海拔高程的上升,其数量有起伏但总体呈现减少趋势;③传统村落空间分异随海拔高程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空间分异低值集聚,呈现出明显的葫芦状结构,即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较集聚,而北部和西部地区较少;④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呈现地区差异的特征,其与中心城市距离变化成弱相关,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  相似文献   

10.
选择伊洛河流域中部洛宁县为研究区域,运用RS和GIS技术,分别提取研究区1987和1999年以地貌类型为单元的土地利用数据绘制罗伦兹曲线.结果表明:1987~1999年,各地类在各类地貌单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整体状况未发生变化,其分布的集中程度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但集中和分散程度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林地分布趋于集中,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于分散,而建设用地基本没有变化,其原因主要是该时段川涧区林地大幅度增加,而其它地貌单元林地面积大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1.
选择伊洛河流域中部洛宁县为研究区域 ,运用RS和GIS技术 ,分别提取研究区 1 987和 1 999年以地貌类型为单元的土地利用数据绘制罗伦兹曲线。结果表明 :1 987~ 1 999年 ,各地类在各类地貌单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的整体状况未发生变化 ,其分布的集中程度依次为建设用地 >水域 >林地 >耕地 >未利用土地 ;但集中和分散程度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林地分布趋于集中 ,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于分散 ,而建设用地基本没有变化 ,其原因主要是该时段川涧区林地大幅度增加 ,而其它地貌单元林地面积大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2.
以低山丘陵革命老区四川省梓潼县为研究区,将影响城镇化空间发展因素分为交通、区域动力和地形3大类,分析并基于ASTER GDEM,ETM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出国道、省道、县道、蔬菜果园区、生态旅游区、生态工业区、水系、坡度和地形起伏度9个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模型计算这9个因子的权重,在ArcGIS 9.3中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得出梓潼县空间格局适宜性分级和分区图.该方法的实现为科学定量评价低山丘陵革命老区城镇化空间格局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1990—2020年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三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分析了滨海城市——青岛市国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系统响应的时空演化过程。结论如下:1)青岛市生活空间用地面积增加较快,生产、生态空间持续减少;2)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高—高”型生态环境质量区集聚在北部茶山及南部大熊山等山地、丘陵地区,“低—低”型聚集区集中分布在胶州湾滨海沿线快速城镇化走廊区域。空间演化方面,“高—高”型聚集区变化较为显著;“低—低”型聚集区则出现一定程度蔓延,尤以城阳区一带最为明显;3)导致生态环境改善、恶化两种趋势的因素在青岛市共存,且后者远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张永彬  乔敏  宇林军  李明 《测绘科学》2021,46(10):159-166
村镇聚落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促进城乡发展的关键.对村镇聚落进行空间分类制图是乡村分类管理和制定乡村振兴相关规划的基础.该文从生态景观角度,建立了基于村镇聚落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的村镇聚落空间分类制图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实现了基于生态景观特征的北京市村镇聚落空间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村镇聚落类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村镇聚落可分为平原近郊平坡聚落、平原近郊缓坡聚落、平原远郊平坡聚落、平原远郊缓坡聚落、高台地缓坡聚落、高台地斜坡聚落、高平原平坡聚落、低山缓坡聚落、低山斜坡聚落、低山急坡聚落、高海拔聚落11种类型;坡度是影响村镇聚落分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坡度越平缓,村镇聚落越密集,生态环境质量越差;平原和高平原地区村镇聚落较密集,生态环境相对较差;高台地和山区由于地势的影响,村镇聚落较稀疏,生态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是地区发展的必要产物,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区经济的特征性。依据2016年、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分析“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农业生产总值、劳动力数量和土地面积等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可能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宁区土地类型分布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林地在横溪街道、禄口街道及江宁街道呈递增趋势,而耕地在湖熟街道和淳化街道呈递减趋势;利用土地转移变化分析可知林地的转入类型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其次为水域;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林地的转入受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而耕地的转出与农业生产总值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视角空气污染空间分异的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地利用/覆盖(land-use and land-cover,LULC)方式是否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空间分异特征形成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别获取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区LULC及其景观格局,绘制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影响因子空间分异图,引入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土地因子在融合气象要素前后对NO2、PM10、O3、PM2.5浓度空间分布差异的贡献强度。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越高,林地越低,NO2、PM2.5浓度越高,O3越低。非建设用地区域,污染物浓度随着土地景观格局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值增大而升高,建设用地区域反之。LULC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复合因子贡献力(P0.03~0.28)高于两者任意单独因子贡献力(P:0.01~0.11),融合气象要素后,LULC对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异特征形成的因子贡献力(P:0.18~0.53)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石玉琼  王宁练 《测绘科学》2023,(7):105-115+154
针对景观脆弱度评价中存在的因子重复计算以及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的认识不同问题,对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进行了改进,并对建设用地和林地易损度进行了探讨。根据Landsat8数据,研究了2000-2019年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动态变化。采用改进后的景观脆弱度指数很好地避免了因子重复计算问题,合理地确定了建设用地和林地的易损度。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空变化研究表明:(1)从太原整个景观层次的景观格局脆弱度来看,2000—2010年逐渐减小,2010—2015年又增大,而2015—2019年又略有减小,200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与林地和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变化趋势正好相反。(2)2000年和2005年以中度脆弱区面积最大,2010—2019年均以较低度脆弱区面积最大,2000—2019年,低度脆弱区和较低度脆弱区面积在增大。该文对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进行的改进,不仅简化了参数,更是避免了重复,使计算更加合理。景观太原景观格局脆弱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总体较小,“高-高”值区分布较集中,出现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东南部平原区域,“低-低”值区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林草覆盖度较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村镇尺度城镇建设用地发展适宜性情况,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本文以常州市金坛区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自然、区位、生态和土地转换适宜度四大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城镇建设用地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金坛区城镇发展适宜区分布与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结果能为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提供依据,尤其在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布局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NPP数据,估算了区域生态价值,运用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江苏省生态价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2000—2014年,年均生态价值分布呈西低东高的特点,生态价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及沿海地区,苏北及内陆地区生态价值均值较低; 2)区域年均生态价值大致呈曲线波动变化; 3) 15年间江苏省生态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北部地区增长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GF-1 PMS多光谱数据影像在低山丘陵地貌破碎地区主要农作物遥感识别中的信息有效性,以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为例,利用研究区多时相、多光谱特征影像,对研究区油菜、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进行信息提取。提取结果显示,利用GF-1多时相多特影像,水稻作物信息提取生产精度与用户精度均达到90%以上,提取精度较低的旱地作物玉米提取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油菜作物信息提取生产精度大幅度高于用户精度,主要作物提取总体精度OA为80.93%,Kappa系数0.635,分类质量达到较好水平。基于多时相GF-1影像光谱、纹理等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南方低山丘陵破碎地貌地区主要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提高主要农作物的遥感识别精度,为山地农作物遥感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