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身边的交通与地理这是一节平常的地理课,学习“中国地理——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我也估计到了学生对这节内容不会有太大兴趣,课上我让学生拿出地图册,边指图边按课本认真讲析,讲得卖力气,希望能收到好效果,可是学生的反应漠然,举手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我心里有些烦躁,也不好发作……  相似文献   

2.
本课内容主要由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两部分组成。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部分由读图要求、“我国六城市气温的差异”图表、“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与文字教材组成。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部分由读图要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漠河、广州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昼长时间”阅读材料与文字教材组成。所以,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联系已学过的纬度、地势、季风等因素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有许多是学生不易观察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使用文字语言的形式往往难以起到清晰传递地理知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知识,单纯的文字表达往往难以描述得十分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地理事物关系图则可以通过文字、图框、线条和箭头来简明、概括地表现出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地理教学。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事物关系图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教师将事先整理绘制好的地理事物关系图呈现给学生并加以讲解或是课堂上边讲解边绘制,这  相似文献   

4.
武伟 《地理研究》1996,15(2):108-108
铁路干线在沟通我国区际联系及促进沿线地带经济开发等方面的作用独特而重要。以铁路干线为主的铁路运输通道与其吸引域相互作用及人口、经济活动和城镇沿干线轴向集聚运动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经济类型—铁路经济带构成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宏观框架,是我国经济活动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5.
铁路经济带与点轴开发及其结构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铁路经济带与点-轴开发及点-轴系统的关系,探讨了铁路干线成为沿线地区发展轴的分析,分析了我国几个重要的铁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6.
“公转的轨道和周期”内容中,关键是讲明白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知识。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我主要采用启发提问的教学方法配合讲述法讲授。边讲述“开普勒定律”,边在黑板上速绘“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并说明“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就位于—个焦点上”。启发提问: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中国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了主要成因和结构的两级类型划分,得出七大类脆弱生态环境主要成因类型和63类脆弱生态结构类型。并以脆弱生态环境主要成因为依据初步确定了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的分布范围,绘出中国七大类脆弱生态环境主要成因类型大范围图。采用分步叠置的方法绘制了中国63类脆弱生态环境结构类型分布图,确定了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8.
何刚 《地理教学》2005,(1):30-31
学会“看”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教学生阅读地图上的主要信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地图符号,告诉学生该怎样分析这些信息。这一过程是将学生作为一个被动学习的接收体,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果离开了教师和课堂,学生就很难独立完成学习。  相似文献   

9.
交通轴线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点轴渐进据点开发理论及增长极理论,根据2008年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城市综合经济得分,取前100名城市作为中国的一级经济城市.以此100个城市的地理中心坐标为圆心,以广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得出的城市经济强影响范围为半径,在GIS中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一级经济城市的强影响范围.以中国主要铁路干线、主要水系和沿海边界线等轴线束的经济辐射范围为半径,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的十大一级经济轴线作用区,在每一个轴线作用区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中国的一级经济轴线,并依据现实国情和客观分析结果以及区域的"合理发展"完善了中国一级经济轴线,同时研究了轴线上各城市增长极的层级,以线布点,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下册教学中,适当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城市的区位因素”教学中,本人通过对图6.6“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2000年)的解读,适当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识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利用板图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的确很好。板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笔触和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兴奋高潮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使之始终在兴奋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上海乡土地理教学时,我结合上海旅游资源的分布,一方面按课程要求向学生讲授旅游地理知识,同时,又充分利用绘制的板图,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生活积累,在板图上填写上海地区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正发挥地图的作用,发展地图思维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案例一在学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时候,先让学生看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看图回答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我国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②平原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请学生上黑板指  相似文献   

13.
郭春喜 《地理教学》2012,(10):29-32,26
一、导入活动设计:联系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四幅景观图片(图1)。准备四个小磁扣,分别标上①②③④来代表四幅景观图。教师在学生观察图时绘出中国轮廓图(图2),并在板图的相应位置标上ABCD四个字母。你能把①②③④粘贴在中国轮廓图上ABCD的相应位置吗?  相似文献   

14.
邢正贤 《地理教学》2005,(12):26-28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与分析是地理读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类地理数据统计图表中,平面等边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难度较大,2002年上海地理卷、2003年广东地理卷、2004年春季综卷、2005年江苏地理卷的考题都涉及平面等边三角形图的判读,此类图的判读已成为高考的重要考点,我们必须在复习中加以重视。此类图在给出的一个等边三角形内,分别作若干条三边的平行线,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地理的教学过程中.省级行政区划这一节是学习的基础。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是读读政区图、填填填充图.这种枯燥的方法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我尝试着通过“读图”、“填国”、“剪图”、“拼图”的方法,努力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达到手脑并用地掌握中国政区图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04,(12):40-41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海水运动”时,通过课件分别展示东亚地区图、南美洲西北部区域图和有关景观图片,以及给出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我们江苏省北部赣榆县有个徐福镇,据研究,这里是徐福东渡日本的出发地,并在图中绘出主要洋流和其东渡的大致路线图;在南美洲西北部赤道附近有一个神奇的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是一个干燥凉爽,植物稀少的地方,更为奇特的是栖息着成群的企鹅、海豹等南极海域的动物。  相似文献   

17.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1:400万沼泽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群 《湿地科学》2004,2(1):15-20
中国1:400万沼泽图是我幽第一幅大范围的沼泽图件。本图及其附图以地图图像的形式,形象地、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有关单位近40年来在沼泽方面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我国及主要典型区的沼泽及诏泽化土地的类型、特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重点反映适合我国沼泽特点并具有新观点的分类体系和分区体系。全国沼泽分类体系被分为四级:类(第一级)、亚类(第二级)、型(第三级)、组(第四级)。全国沼泽化土地的分类系统也相应分为四级。主图表示沼泽和沼泽化土地的前三级类型,在作为插图(2幅)和附图(4幅)的典型区沼泽图(1:20万~1:150万)上侧重表示第四级类型。另一幅插图为《中国沼泽分区图》(1:2500万),全国被分为8个沼泽区和40个沼泽亚区。中国1:400万沼泽图采用综合图型,范围法与符号法(分级定位符号)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室内制图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与野外验正和缩编相结合的编绘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标解读 本节课内容选自王树声主编的复习用书《区域地理》,是对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的强化。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来使用降水资料,能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二来初步学会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差异。重视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尽快建设隆百铁路以适应大西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航 《地理科学》2001,21(2):152-157
从西南地区为适应西部大开发与对外开放,打通便捷出海通道,加快各种优势资源开发,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便各省会城市及许多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完善大区域铁路干线网络;以及为沿线及附近许多贫困县根本脱盆致富提供必要条件等等方面,来论证隆百铁路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