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玺 《地下水》1991,13(4):238-239,246
机井是农田灌溉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促进井灌区粮食增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机井工程老化失修、损毁、效益衰减的危机,严重制约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如何巩固现有工程设施,并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靠机井自身产生的活力,实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已成为井灌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坚持以挖掘现有机井工程设施的潜力为主,同时在实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成井质量,解决涌砂淤井问题,衡水地区机井研究所于一九七九年开展了“机井成井工艺研究”科研项目。一、试验目的要求: 我区绝大部分地下水补给不足,特别是中部和东部水文地质复杂,富水性条件差,  相似文献   

3.
冠县水利局总结多年机井建设经验,研制出竹笼包棕滤水管机井。实践证明,这一新井型投资少、涌水量大、机井寿命长、施工方便,适应农民集资和个体户投资办水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近年来主要靠引蓄黄河水作为补充水源,以满足当地工农业、生态需水量。分析认为通过引黄入冀跨流域补水生态应急调水工程,缓解了水匮乏危机,对水质、水生植物、鱼类、候鸟迁徙、防洪调蓄、局地气候、生态旅游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改善了衡水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八十高龄的前国家主席,现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1989年4月6日在参加了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第二天,便乘车来衡水市吴杜村视察。他走到十九年前曾看过的机井旁,向村干部询问出水量、能浇多少亩地、现在全村有几眼机井、亩产粮食多少斤,村干部一一回答。当他得知1970年该村有3眼机井,平均亩产粮食228斤,现在全村已经有13眼机井,粮食平均亩产达到694斤,单产提高了三倍多时,李主席连连点头说好!好!  相似文献   

6.
5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河南南阳视察,了解当地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情况,并饱含深情地对农民说:“一路上看到小麦就要丰收,我十分高兴,我要感谢你们!河南连续四年高产,去年小麦产量达到580多亿斤,粮食总产量超过了1000亿斤,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大贡献。俗话说得好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前,整个国际上粮食供应趋紧,我们中国有13亿人,都需要粮食,靠谁?就靠你们!我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1989,(2)
改革机井管理实行租赁经营隆尧县白家寨村委会大胆探索,引进竞争机制,对机井管理实行租赁承包,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个村地处黑龙港平原深水区,有耕地7586亩,水浇地3000亩,机井14眼,配套机井6眼,水地主要靠4眼深井,是个“国家拿钱、群众种田”的典型。近几年由于机井管理不善和水位下降等原因,出现了浇地难  相似文献   

8.
徐化淼 《地下水》1996,18(3):93-94
衡水地区针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状况,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了新的机井建设投资机制和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机井建设商品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所有的原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打井办水利的积极性,加快了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加强领导,积极扶持,完善服务,使农村水利工作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地表水不足,且在时空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用地表水发展灌溉远远不够,只有大力开发地下水,到1988年底,河北省共配套机井63.4万眼,装机91万台,796.3万千kW,井灌面积达到4472.2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81.6%。。机井的迅速发展,对于抗御干旱,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1988年粮食总产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202.3亿kg。历史上缺粮的河北省,由于重视机井建设,粮食已自给有余,从  相似文献   

10.
全面分析全市机井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出了保持机井建设良性健康发展的对策,旨在更好地的探寻机井建设科学发展之路,使井灌区得以永续健康发展,为农民群众丰产增收奔小康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1.
董经峰 《地下水》1993,15(1):23-29
本文根据60年代老井灌区目前普遍存在的改建问题,通过对一个县的机井评查,总结了老井灌区建、管、用经验,找出了工作差距,制定了可行的措施,提出了老井灌区机井建设的规划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机井技术档案不单纯是机井建设状况的记录,也是搞好机井建设促进管理工作的可靠依据,对于水利建设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机井技术档案,是在1989年进行历时半年的全区机井大普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9年针对我区原有的机井技术档案管理较乱,数据准确性差、资料不详、不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现象,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机井大普查。采取村村到、井井查,从机井的位置、井深、井型、出水量、成井工艺到多年来的利用情况,涉及到130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1991,13(1):23-23,27
1987年以来,辽宁省机井建设和管理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领导重视,层层都有专人抓辽宁省各级领导,把机井建设作为增强农业后劲的一项关键措施来抓。列入议事日程,领导挂帅,专人负责。70年代抗旱打井和80年代中部地区中低产田改造,省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的指挥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工作。各市、县也都由政府领导同志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组成打井办公室,负责机井工作。各级水利部门也都有专人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1991,13(1):9-13
1987年12月北方地区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以来,我省各级水利部门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使全省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初步扭转了井灌面积下降的局面70年代初,我省掀起了机井建设的高潮,每年新增井灌面积20~30万亩,最高达50万亩。井灌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比例上升到49%。进入80年代初期,井灌面积经过短暂的徘徊后,开始逐年下降,到1987年,配套井下降到74880眼,井灌  相似文献   

15.
扶风县杏林乡东坡村采取“建设井旁经济小区、促进机井科学管理”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6年全村建设井旁经济小区8处150亩,纯收入6.66万元,为集体提留资金8000元,其中机井维修更新资金4000元,浇地面积和年均粮食亩产均比一九八五年有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塑料管机井     
木兰县1984年从方正县引进了塑料管机井打井技术,1985、1986两年共打成塑料单管井2050眼,多管组合井886眼,1986两年利用塑料管机井灌溉水田55.168亩,为1984年全县井灌水田总面积的六倍。实践证明,塑料管机井为农民种稻致富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条件,为加速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1992,(1)
河北省衡水地区机井研究所研制的 HJ-I型换向器,解决了用直流点测仪进行井液电阻率测井问题。近几年国内研制的电子换向器虽取代了机械换向器,但研制这种换向器的目的,都是为与自动化测井仪配套使用,一般需数千元,而且还须用工业交流电源。HJ-I 型换向器可以一目前使用的各种类型直  相似文献   

18.
藁城县位于河北平原滹沱河冲积扇顶部,绝大部分农田靠井灌。近几年来,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这个县盲目打井成风,每年新打机井在千眼以上。全县83.5万亩耕地,农用机井就达1.3万多眼,每眼井负担面积仅65亩。由于多是浅机井,布局又不合理,开采大于补给,导致地下水采补失调。近十五年全年平均工农林业开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19.
张武祥  魏小抗 《地下水》1995,17(3):112-113
机井做为农田灌溉设施的一部分,在抗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旱塬地面水源短缺地区,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加上机井本身小巧、灵活、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但随着农村体制的改革,加上国家机井投资逐年减少,大多机井进入更新的改造期,如何巩固井灌成果,使机井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得到长期发挥是摆在各级水利部门面前的严峻问题之一。澄城县赵庄井灌区发展井旁经济小区,使井灌区产生了新的生机,机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20.
白建学  翟志光 《地下水》1995,17(3):111-112
澄城县在机井的打配、输水等关键环节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井灌事业的发展。五年来,通过研究、试验、推广塑料井壁管、暗管输水和地埋动力线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成井质量,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机井建设的发展,使机井数由1989年的345眼迅速增长到1994年的458眼,井灌面积由1989年的2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6.5万亩。以下是我们的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