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忠生  王跃军 《地下水》2007,29(2):92-95
传统的灌溉制度是以农作物的需水量为依据的,用水量很大.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实施节水灌溉,即以作物耗水量(ET)为依据,而把作物需水量仅作为一个参考值使用.通过全面推行非充分灌溉制度,灌溉预报制度,田间灌溉节水技术等,把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生物节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农业灌溉技术体系,以实现科学运筹 ET 和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氮素运移与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的水肥处理,采用15N示踪方法,观测分析了氮素在稻田的时空分布及运移规律、挥发及淋失损失规律、氮素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稻田氮量平衡等。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由于稻田水分状况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时空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其对作物的有效性;由于节水灌溉稻田水分相对较少,基质浓度较高,挥发损失高于淹灌。虽然节水灌溉下稻田渗漏液NH4及NO3-浓度较淹灌高,但由于此时总渗漏量显著减少,氮的总淋失较淹灌条件少;节水灌溉下,适当增加追肥次数,有利于减少各种氮素养分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节水灌溉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淹灌,且有利于氮素养分向稻谷转移。  相似文献   

3.
真实节水基本概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忠生 《地下水》2003,25(2):98-102
利用世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以来,项目区通过工程、农业和管理节水措施,取得显著的节水效果:一是不仅项目区,而且全县渠系水、田间水和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大大提高,灌溉提取水量大幅度浅少,与此同时,农作物ET值不断下降,预计2010年ET值降到当地平均降雨量。二是灌区各部分耗水量发生显著变化,有项目以后,不仅灌溉提取水量,作物ET大幅度下降,而且深层渗漏也显著减少。三是真实节水效果显著:(1)净开采量大幅度浅少;(2)真实(资源)节水量不断增加;(3)作物ET值不断减少,尤其重要的是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断提高,无效蒸发相应减少。四是地下水超采状况显著好转,到2010年项目区可实现地下水的零超采,全县地下水下降幅度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4.
灌溉水资源最优分配的DP-DP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宗楼 《水科学进展》1994,5(4):303-308
在缺水地区,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实行节水灌溉和对有限的灌溉水资源进行最优分配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了一种对有限灌溉水量在多种作物之间进行最优分配的两层动态规划的迭代方法(DP-DP法):第一层求单作物最优灌溉制度;第二层对有限灌溉水量在多种作物之间进行最优分配,总目标是使灌区的总效益最大。算例验证表明,模型合理,方法切实可行。还设计了通用高效的FORTRAN语言程序包,有利于方法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发  张学文 《地下水》2008,30(6):129-130
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根据作物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要,按时、按需对作物进行灌溉,产量高、品质好、节水明显。近几年,随着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宁夏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较快,采取了很多节水灌溉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深入介绍和探讨了设施农业畦灌技术、设施农业蔬菜沟灌技术、设施农业地膜覆盖灌水技术等11个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5)
陕西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节水灌溉,90年代中期开始小面积试点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本文针对陕西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南北水情和气候差异悬殊,作物种植结构多样、水源和骨干水利工程情况不一,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并存等特点,结合陕西省高效节水灌溉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集成选取的原则,提出将全省高效节水灌溉划分为陕北风沙滩区、渭北旱原及黄土丘陵沟壑区、渭河阶地及秦岭北麓区和陕南秦巴山区四个分区域分技术模式进行集成比选,促进全省高效节水灌溉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3)
以辽宁沈阳地区水稻节水灌溉方式为例,针对两种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进行需水量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生理及生态需水得到有效调节,水稻田间的土壤水条件得到改善,作物腾发强度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在节水灌溉方式下,通过调节田间水分可对水稻蒸腾强度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其需水量。研究结果可为沈阳市水稻节水灌溉管理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较好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行章寿  王龙 《地下水》2009,31(6):181-182
针对旱作农业的特点,强调了节水灌溉在合阳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的途径和措施:一要努力降低输水损失;二要扬长避短,选择合理的节水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节水灌溉尺度问题,指出产生节水灌溉尺度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灌溉过程中回归水的重复利用.结合漳河灌区的实际,讨论了水稻种植区在不同尺度下的水平衡要素及其在节水尺度效应中的作用;说明随尺度的增大,水平衡过程变得复杂化,节水尺度效应现象也更突出.利用漳河灌区田间试验数据和灌区长系列的历史资料,分别从田间、中等、灌溉干渠和灌区共四个尺度,定量地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对水分生产率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提高田间尺度的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促进了漳河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10.
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康  沈荣开 《水科学进展》2003,14(4):437-441
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主要是铵氮的挥发损失和硝氮的反硝化和淋失.土壤水分和氮素含量的增加,都将增加氮肥淋失的潜在威胁,如处置不当,获得高产可能需要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节水条件下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量有所减少,但是氮素利用效率也同时受到了土壤水分状况的限制.探讨了作物产量、氮素损失和农业生产要素(水分、氮素)实际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损失和环境评价概念型模型,通过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永乐店灌溉试验站3年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求解及校验.  相似文献   

11.
栖霞市水务局为有效解决栖霞资源性缺水,减少农业灌溉成本,提高全市果品效益,2008年栖霞市水务局与中国水科院合作,选择具有典型山地丘陵贫水区,开展清洁能源节水灌溉模式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该项目建设费用少、效益高、省时省力,节水节能效益显著,符合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在山地丘陵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李辉 《地下水》2011,33(3):85-86
白水县水资源匮乏,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合理利用水源,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实现农业节水对促进白水农业生产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节水灌溉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龙天 《地下水》2006,28(5):57-59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江生产建设兵团66团在解决缺水问题时所采取的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对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采取适宜的灌溉技术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使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江淮丘陵区的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水利工程现状、种植结构和灌溉技术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阐述了塘坝在灌区系统中对水库防洪灌溉的补充作用,以及在非灌区对拦蓄地表径流的重要意义。根据江淮丘陵区内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塘坝运行现状,提出合理规划塘坝建设、加大塘坝扩挖整治力度和加强用水管理以增加可用水量,并依靠节水灌溉技术和调整种植结构措施以减少灌溉用水,从而改善江淮丘陵易旱区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节水高产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节水高产的灌溉制度,从研究作物根区土壤水运动及作物腾发规律入手,建立了一个求解作物灌溉制度的非线性优化模型.经实例验证,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许静  黄启海  宫延之  许刚 《地下水》2003,25(3):155-155,162
冠县水资源严重匮乏,属水危机区。近十几年来,结合区内缺水现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因地制宜,推广发展了管灌、地膜灌、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工程。推广应用了农艺节水技术,实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优化节水灌溉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缓解了区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兆新  宋廷楷  李斌  丁林 《地下水》2018,(6):105-108
基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河西地区设计了恒压变量和恒量变压节水灌溉两种方案并对作物增产效益、节水效益和节能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可知:恒量变压方案总效益较恒压变量方案多3.89元/亩,若推广1万亩,则多3.89万元/亩,经综合比较恒量变压方案略优于恒压变量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田灌溉的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水体污染持续恶化三大问题,指出了农田灌溉用水中缺水、滥用、污染等导致农业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若干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是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污水资源化利用以及水资源养用相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魏家兴  孙百合 《地下水》2008,30(3):69-70
节水灌溉,就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它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充分利用节水技术,改变原有的灌溉方式,成为当今灌区改革中的首要问题。山东费县高家围子小型灌区合理利用节水技术,采用用水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灌区改革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对小型灌区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楠 《地下水》2011,33(5):81-82
针对关中地区井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粗放,田间灌水损失大,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渗漏和蒸发等诸多原因,导致井灌用水效率低下与效益不明显,通过对井灌现状及影响井灌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实施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改进田间地面灌溉技术及强化机井管理体制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