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溶塌陷自然电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流经土洞或岩溶塌陷坑中的地下水破坏了土层的固-液界面离子双电层扩散区中正、负电荷的平衡,引起地下介质(土层)自然极化,形成自上而下的自然电场。土洞或岩溶塌陷在平面上产生自然电位似同心圆负心异常、在剖面上引起极小值异常;自然电位梯度在剖面上出现过零点异常,在平面上呈以零值线为对称轴的正负对称的似“蝴蝶状”异常。岩溶区自然电场法干扰因素主要有工业游散电流等人文干扰电磁场、地下金属管道(线) 自然极化电场、上升或下降泉自然电场、山地电场、炭质灰岩自然电场等。针对岩溶区自然电场法干扰因素特点,本文提出采用避让法、排除法、在线监测法进行消除,并将之应用于广西来宾市吉利村岩溶塌陷探测中。结果表明,自然电位剖面曲线在地面沉陷区中心附近出现极小值异常,自然电位梯度剖面曲线也在相同部位显示过零点异常。水文地质监测钻孔在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揭露了塌陷堆积物、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从而验证了上述自然电场法异常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起伏地形对近矿围岩充电法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华  李金铭 《物探与化探》1999,23(3):202-210215
以山脊、山谷地形为例,通过点源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给出了起伏地形条件下近矿围岩充电法一次电场和激发极化二次电场的剖面曲线,研究了地形对电场的影响,总结了起伏地形情况下的异常分布规律,并用比值法对其进行了地形校正,校正后的结果表明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详细讨论了其自然电场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对常见形态矿体的自然电位异常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曲线特征,讨论了自然电位异常地形校正方法,并给出了一种斜坡地形条件下的自然电位模拟曲线。最后,以一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天然电场选频法在岩溶水灾害勘查中的地质效果和异常成因。在四川古叙煤田观文煤矿选定4处试验点,共敷设选频法测线11条,通过对各测线上采集结果的处理和分析,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推测各点地下充水溶洞的分布情况。根据选频法的解释结果与矿山前期地勘成果及后期运输巷道实际开挖情况的对比来看,该方法的解释结果是准确的,可在今后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灾害勘查,以便为矿山排水巷道、排水措施设计和地下水的安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对均匀谐变电磁场中低阻水平圆柱体的感应场进行理论推导和模拟计算,通过感应二次电场水平分量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曲线的对比,说明天然电场选频法的异常成因主要是由二次感应电场所致。   相似文献   

6.
本程序通过数学处理把不具备零平均值条件的实测物探曲线转化为梯度曲线,使之具有零平均值的形式,续而应用信息论潜在抗干扰理论中的反概率原理,以计算实测信息的异常分布规律。对于自然电场法和充电电位梯度法等方法的电测资料,实测曲线已具零平均值形式,则可直接计算反概率分布。反概率方法,能去掉或压制干扰信息,突出有用信息,从而使物探资料得到更为明确和直观的结果。一、方法概要在物探工作中,常遇到各种复杂干扰,严重地歪曲了有用异常,给资料解释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反概率原理,对解决被各种干扰恶化的弱异常信息的检测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区找水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岩溶区地形复杂,高密度电法受地形起伏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岩溶区高密度电法找水的勘探效果,掌握地形起伏对高密度电法影响的规律,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拟地下岩溶管道,研究地形起伏对高密度电法探测岩溶管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联合剖面法及高密度α2装置受谷地地形影响较大,容易在谷地中间产生虚假的低阻异常,矩形AMN和滚动MNB装置受地形影响较小;受谷地地形影响,高密度电法能勘探的有效异常体深度减小;同一电极距下,平地模型及谷地模型反演异常体顶部埋深均小于真实异常,横向宽度均大于真实异常,平地模型反演异常体的顶部埋深大于谷地模型反演异常体,横向宽度小于谷地模型反演异常体。  相似文献   

8.
陆关祥 《西北地质》2000,33(4):32-36
根据遥感图像多波段成像的特性,讨论了利用典型地物波谱曲线分离地下隐伏信息或揭示地下异常信息的专题抽取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然电场法最早的一篇理论著作是1928年彼得洛夫斯基写的.他研究了地下的极化球体的电位分布,并且证明了地表电位随余弦函数变化.海兰德的垂直极化球体异常解释方法就是基于彼得洛夫斯基的理论.De Wette(1948)研究出一种方法,利用球体来模拟矿体.Yungul(1950)改进了彼得洛夫斯基的方法,提出了消除地形和区域场影响的方法.Murthy和Reedy介绍了解释球状、棒状和倾斜板状极化体自电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静态效应是频率域电磁法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物理现象,通常通过校正方法进行压制或消除。本文提出一种直接利用天然电磁法的静态效应进行浅部电性异常体勘探的新思路,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FSM)能够测量天然交变电磁场在地表所产生的几个不同频率的水平电场分量来研究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首先采用二维有限单元法对FSM开展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近地表存在低阻异常体时,地表沿测线方向的水平电场分量曲线与FSM实测曲线形态相同,在低阻体的上方出现十分明显的低电位异常;当计算的频率点增多时,电场分量剖面曲线及其拟断面图会出现静态偏移现象,发现FSM异常实质上主要是静态效应所致。FSM实践应用成果及钻井验证结果表明,当有地下水存在时,FSM实测的剖面曲线及拟断面图会出现明显的静态效应现象,且与CSAMT的勘探成果一致。通过理论与实践可知,直接利用天然电磁场的电场分量开展浅部电性异常体的勘探具有可行性,今后也可利用频率域电磁法的静态效应现象开展浅层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11.
测区地形起伏使地下一次场发生畸变,因而矿体的激发条件和测量条件也都改变.原来适用于水平地形条件下的激电异常解释方法(如类磁选择法等),如不加分析直接用来解释起伏地形条件下的激电异常,必将导致较大的误差,甚至得到错误的结果.本文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就地形对激电异常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二度激电异常的定量计算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杜秋姣  李阶法  李献瑞  曾佐勋 《地球科学》2014,39(12):1851-1856
通过分析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5研究所地电场监测站30多年监测的原始资料, 提取了其中8组数据, 包括4组地电场中的长期异常信号和4组对应震级Ms6.0以上的地震震前短临异常信号.发现这些异常信号有以下特征: 地电场中的长期监测图中包括了许多不同大小、距离远近地震的孕震信息, 其中近区大震会主控一条或多条曲线的走势, 远大、近小的地震会造成曲线时上时下的振荡; 从4组地电场短临信号监测图中发现震前地电场异常总体表现为下降(上升)—折返—回跳—发震的模式, 说明地电场异常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和重复性, 证明地电场观测确实能监测到震前异常.发现适合该监测站预测发震时间的新方法: 根据折返天数与回跳天数大致相等, 即回跳日期加上折返天数为发震日期, 证明地电场短临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形条件下激发极化有限单元法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外激电勘查过程中,据激电异常进行钻探验证时,常发生验证目标矿体擦边而过现象.究其原因是在实际勘查中,地形的起伏变化改变了地下电场的分布规律,导致激电异常发生位移及幅值改变.为了改善、克服这种现象,必须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运用四面体单元三维有限单元数值正演计算方法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选用典型山谷地形水平层状极化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起伏地形不产生假的激电异常,仅对激电异常的形态和幅值产生影响;②采用四面体剖分单元有限单元法研究复杂地形条件对激电异常的影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杨梅洲木鱼湖断裂位于湘潭城区,要查明其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勘探干扰因素多,施工条件不好。调查中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勘探,并通过开挖等方式进行验证,3种物探方法各有特点:天然电场选频法仪器轻便、勘探线布置灵活,干扰因素较少,工作效率高,特别是利用其动态信息确定断层平面位置准确;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结果比较直观,特别是对断层性质的确定形象,但勘探布极的工作量较大,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城区很多地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地质雷达勘探成果形象直观,但设备成本高,勘探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大,勘探深度有限,一般对表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有限元重力任意复杂地形的校正方法,以解决重力勘探中地形改正问题。利用改进的有限元地形体正演模拟算法,计算任意地形条件下地下密度异常体在地表所引起的重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任意复杂地形影响下,经过有限元地形校正后,重力响应曲线可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地下密度异常体赋存状态,与模型设置相符,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傅平 《物探与化探》1991,15(6):439-447
本文给出了在斜坡地形条件下地下管线电流异常磁场的表达式,计算出了在地下管线上方各磁场分量的理论剖面曲线,阐明了各磁场分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异常特征,提出了利用H_z剖面曲线的哑点及峰点位置对地下管线进行水平定位和确定深度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言在印度东北部的梅加拉亚高原进行了自然电场法勘探,在山上观测到特别强大的负自电反应.自电法在那里是物探综合找矿手段之一.在山上西隆群石英岩和砂质岩层上观测电位,测得的剖面好象是山的反射镜像.山峰顶点附近的电位高达-1940毫伏,通常这种机电异常反应的特点是,有与地形梯度成比例的、宽的“电位低”,或者叫作“凹槽”.不过在某些地方,异常的形状与在硫化矿带上测到的自电表示对应.因此有必要把机电效应产生的电位从中区分出来,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对相关分析法区分重力异常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着手,对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的地形高程作了相关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在区域性小比例主均衡补偿基本完善的条件下,重力值与高程有极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当计算窗口较大时,地下的局部不均匀体,不足以破坏重力值与高程的相头发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相关分析处理重力资料的叠加场,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赵强  罗永 《湖南地质》2012,(6):82-83
本文介绍了利用信息隐藏技术来保护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一些方法,包括数字水印技术、纹理隐藏地形数据技术、地形伪装技术等。这些技术为DEM数据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缺水地区需要寻找地下水,旅游开发有时需要寻找温泉,地球物理勘探也因此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天然电场选频法在某地温泉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和异常成因的理论分析,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应用可知,地下含水构造体在地表会引起选频法明显的相对低电位异常和指针摆动信息,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浏阳某地的温泉勘查中,当其它物探方法受场地环境限制的情况下,选频法在含水破碎带上方获得了明显的异常,钻孔验证结果也证明了天然电场选频法的有效性。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通过对均匀谐变电磁场中低阻水平圆柱体的感应场进行理论推导和模拟计算,说明天然电场选频法的异常成因主要是由二次感应电场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