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采用我国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三个VLBI站的对流层大气高度参数ht和对流层内温度垂直梯度βt参数月均值资料,估计了对干大气时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平高度ε=10°-20°时两参数的变化可引起干大气时延周年变化的幅值分别为1-5mm和2-15mm;ht的周日变化也可引起大气时延周日变化约1mm,因此,对于1ps级精度的VLBI物理模型,ht和βt不应当采用测站的固定常数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3天22个测站的Lageos-1激光测距资料,解算出卫星的一条轨道,再利用此轨道和地面测站检验原有的大气折射模型.得到定轨常用的Marini(1973)模型以及Yan (1999)模型、UNSW932模型、Cfa2.2(1985)模型等的改正特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在1999年的VLBI全球解(glb1123)中关于上海VLBI站与国际上13个VLBI站的基线长变化率高精度测定结果,以及日本鹿岛Kashima和Kashima 34两VLBI站分别与国际VLBI站间的相应结果,基于最近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7,估计得到了上海VLBI站和日本鹿岛两VLBI站相对于板块稳定区的地壳垂直形变率分别为-1.91±0.56 mm/yr、-3.72±0.74 mm/yr和-8.81±0.84mm/yr,表明上海VLBI站存在每年近2毫米的下降,讨论并证实日本鹿岛两VLBI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是不一致的;基于不同板块运动模型的欧拉旋转矢量,估计得到了上述3站的水平形变速率;还估计给出了太平洋板块中部的形变率结果.  相似文献   

4.
计算了日本海的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对东亚9个VLBI站的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的径向和水平方向的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的Daejeon站相应的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的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的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的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的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VLBI数据处理中的剩余钟行为与剩余大气效应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样选取了27次上海天台佘山站参与的天测与测地VLBI实验,分别进行了单次解算。通过分析解算参数随剩余钟行为和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的变化,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选取不同分段拟合长度时,站坐标解算结果和时延残差加权均方根存在差异。最大分别至百米级和数十皮秒,因而分段拟合长度不能随意选取。(2)分段拟合时段长度存在某一合理取值范围。它不宜过长,否则钟和大气的剩余效应短周期变化不能很好地模型化。为了保证待估参数解算时有足够的自由度,拟合时段不宜过短,融将导致法方程近于或出现奇异,达不到较好控制噪声的效果。(3)由于各次实验,同一次实验中的不同台站相应的钟和大气条件存在的差异。有必要对每次实验以及每次实验中的各观测台站分别分析。寻找合适的分段拟合长度,这在实际操作中显然相当烦琐。(4)一般而言,在剩余钟行为拟合长度缺省值60min情况下,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以介于10min至40min为宜;在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缺省值20min情况下。剩余钟行为分段拟合长度以介于20min至100min为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气延迟模型中气象参数季节性变化的作用,还根据高空气象探测记录数据进一步建立了上海和乌鲁木齐两个VLBI台站的关于中性大气温度梯度和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性变化模型,并用以改善大气延迟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估计了极潮对VLBI测定基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球自转变化和极移引起的极潮对测站径向位移最大影响分别约为0.4mm和16.1mm;对测站水平位移最大值分别近似为0.1mm和4.5mm。采用1989年的EOP参数分别对上海与西德Wettzell、澳大利亚Canberra、日本Kashima和美国Kauai四个站的基线变化计算表明,极潮引起四条基线变化的幅值分别为12.9mm、18.5mm、2.1mm和14.9mm,引起国内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三站基线的变化分别可达3-6mm。进一步对极潮的次级效应计算表明,海洋极潮引起上述国内三站的负荷垂直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87mm、054mm和0.48mm。因此,采用毫米级精度的VLBI技术用于天体测量学和大地测量学研究,在归算模型中应考虑极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气折射对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折射从两个方面影响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的观测:一是大气较差折射,二是由大气折射引起的大气色散。本定量地分析了这些影响。给出其对一具有5°视场,位于北纬40.4°的望远镜在不同纬度时影响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上海、Kashima和Tidbinbilla三个台站组成的VLBI同多进行天体测量观测的南天射电源工作表,共有167颗,赤纬范围为0°>δ>-42°17′,相关流量密度大于0.25Jy,观测高度大于10°。还计算了三条基线或三个台站同时观测每颗射电源的时间图,利用它们可以编制观测纲要。  相似文献   

10.
本利用PSMSL(平均海平面服务局)提供的太平洋和中国沿海的海平面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各纬度带以及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规律。主要结果有:在太平洋的中纬度区(20°S-40°S,20°N-40°N),北太平洋的平面上升速率比南太平洋的快,其中,东北太平洋(20°N-40°N,180°E-80°W)自1960年以来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已达2.3mm/yr;在赤道区(10°S-10°N),西太平洋的上升速率接近2mm/yr,高于东太平洋的上升速率;在高纬度区(40°S-70°S,40°N-70°N) ,西北和西南太平洋的平面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速率分别为1.5mm/yr和2.5mm/yr,这证实了南极洲冰盖的消融对平面变化的影响要比格陵兰岛的强烈;对中国沿海十二个验潮站海现磁资料的分析表明,自1960年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正以约2.0mm/yr的速率上升,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上升速率近达3.0mm/yr。  相似文献   

11.
高美古的大气视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2000年和2001年丽江高美古所观测的大气视宁度,文中统计了14个晚上的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视宁度为0.97″,变化在0.73″~1.42″之间,这些视宁度值是用国际上天文台站测大气视宁度通用的DIMM方法,采用8ms单幅采样曝光取得的。本文还统计了丽江高美古1995年以来每年12月份的大气视宁度,可以看到高美古不同年份大气视宁度的部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太阳引力场效应对高精度VLBI时延测量有较大影响。本比较了两种改正太阳引力场效应的计算方法--基于太阳引力偏折的方法和较差光行时方法,并由此得到结论:引力偏折与较差光行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两对VLBI时延测量的影响的量级相同,但相差一个主项,即引力场中电磁波速度大小的变化引起的附中时延;另外二还相差一些小项。  相似文献   

13.
本对三个不同的EOP序列作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对采用不同相对论时延模型的VLBI EOP序列和采用τ i与τ实验资料的EOP序列也分别进行了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简单评述了现有各种版本的大气折射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编制方法,指出了实测大气折射值、建立随地形而异的实测大气折射模型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大气折射值的原因后,介绍了一种在不同方向精确测定大气折射值和建立观测点大气折射模型的新方法,以及所依赖的观测仪器具备的特性,最后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建立的本地大气折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中的母函数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对流层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精度,进而提供了在近地平时低高度观测的足够高精度大气折射改正计算方法。作为高精度大气折射模型的进一步考虑,有限距离目标,例如小于几百千米高度,可能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都能引入额外的改正。本应用了天大气折射一些新定义,以及详细地讨论了一种有限距离目标的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模型,其中包含在映射函数中的角自变量从传统的真天顶距到本征天顶距的改变,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的模拟计算表明:本结果对小于向百千米的目标在低于10°的观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激光测距网日臻完善,国内的激光测距网已初具规模,上海、武汉、长春等的SLR站已投入了正常观测。本文利用两批武汉站的1985年激光测LAGEOS卫星的资料,与同期的全球SLR同多的资料一起,主淫地,精密测定了武汉站的地心坐标,在归算中为了减弱地球自转参数的误差和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测定测站坐标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多级复弧法,在不同弧段长度内联合解算地球自转参数、卫星轨道和武汉站的坐标,测得的武汉站地心坐标:高度h=38.87m±0.053m;经度λ=114°.3462470±1°.210^-6;纬度φ=30°. 5418007±1°.1×10^ -6。  相似文献   

17.
本介绍了VLBI的SOLVK软件系统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工作;1、编制了Make-Process程序;2、改进了CALC软件中的相对论时延;3、建立了残差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CHAMP (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GRACE-A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A)、SWARM-C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and Environment Explorers-C)等3颗极轨卫星的资料, 研究360—480km高层大气密度在低纬度区域的午夜极大值(Midnight Density Maximum, MDM)现象. MDM一般出现在23:00- 02:00 LT (Local Time)之间,峰值位置在低纬度15°以内,谷值位置在中纬度35°-45°附近,整体略偏向南半球,振幅约为平均密度的26%.随着高度增大以及太阳辐射水平的增强,MDM振幅呈减小趋势;冬至和夏至日附近的季节效应会减弱MDM振幅,在春秋分日的振幅最大.用3个主流大气模型DTM2000 (Drag Temperature Model 2000), NRLMSISE00 (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Mass Spectrom-eter and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和JB2008 (Jacchia- Bowman 2008 model)对MDM进行模拟,JB2008没有刻画出MDM现象;另两个模型低估了MDM效应,在360km和480km两个高度DTM2000模型的振幅仅为观测的46%和53%, NRLMSISE00模型仅为观测的33%和26%;模型没有准确刻画出MDM与高度、辐射水平和季节的关系.联合3颗卫星的资料,研究了-种基于地理纬度的6阶勒让德多项式,同时融合地方时和高度因素的经验函数,在振幅和相位上可以较好地刻画MDM特征,相关系数达到0.923,可为大气密度模型的修正提供借鉴,服务于低轨道航天器高精度轨道预报.  相似文献   

19.
基于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和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采用观测的VLBI基线长变化率作为约束,估计和讨论了全球6个并置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相对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以及VTRF2003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日本Kashima与Kashim34VLBI站之间,美国GREENBANK的NRAO20与NRAO85-3站之间可能存在每年约近4毫米的相对垂直形变;WESTFORD与HAYSTACK二站间每年近2毫米的垂直形变率差基本可得到肯定,KOKEE和KAUAI二站的垂直形变率约有每年1至3毫米的差.利用如下方法能较可靠地检测出并置VLBI站间的局部或区域性的地壳垂直形变,改进ITRF解的可能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BD+70°68、BD+63°869和BD+2°348三颗星的底片进行了视差解算,根据归算所得结果,对如何提高恒星三解视差测定值的精度和有关观测、测量、归算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包括观测历元的安排、时角的限制、露光量的掌握、参考星的选择、归算模型的确定等。并且,本文还初步估计了上海天文台1.56m反射望远镜测定恒星三角视差可能达到的外部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