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江西省某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其与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合土地资源监测的热点,初步探究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监测中应用,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分类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服务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为主要目标,构建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转换的知识库,基于ArcGIS研制了相关转换插件,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向面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数据的转换,为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基本内容,详细地论述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开展荒漠与裸露地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基础数据整合及预处理、解译提取、基本统计分析及综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恰库尔图镇为研究示范区,介绍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源,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并展示部分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服务国家生态文件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建库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及地理国情监测各项业务的开展。本文在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库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结构,以厦门为例,开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试点普查成果的建库和集中管理,为福建省后续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建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普查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普查数据的质量水平关系到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成效。因此,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DOM成果的几何精度和影像质量是影响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国情、人文地理国情、经济地理国情的普查和监测等内容。总结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新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建议在国情内容中增加地面沉降和形变、地表透水性、人文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自然地理国情监测要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通过众源数据验证各类地理国情的现势性,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开展地理国情更新。在地理国情的成果表达方面,提出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可用于一体化表达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统计成果和监测模型要面向用户需求发布通用指数。对地理国情的服务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涵、意义及其成果、产品,并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为确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新的发展方向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数据集成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成果展示模式等;并基于Arc GIS设计和开发了集数据管理、成果展示、统计分析、专题制图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管理系统,为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和成果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1.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统筹国内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获取满足要求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光学遥感数据、SAR数据、机载LiDAR数据等,为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数据. 2.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整合、分析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业部门数据,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界线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形成重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构建统一时点、标准一致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基于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信息统计分析与汇总,为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测绘》2016,(6)
本文在地理国情进入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研究并提出了数据整合、转化等技术方案,使其能够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工作。该方案为拓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领域、改进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方法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对测绘成果数据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对基础数据的实际需求,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相关行业专题数据,选择典型区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中的土地资源基础评价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专项评价试验。研究明确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处理方法,为区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精准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验证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作为评价基础数据的适用性和支撑作用,为其他类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多时相遥感影像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结合相关专题资料,利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地理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水源地水域、植被、居民点、道路、点污染源及防治设施5个方面的专题分析,研究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为后续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同时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为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挖掘及信息服务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乡用地数据各自的分类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上述各类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理论基础,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作为数据基础,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城乡用地现状进行调查。以嘉兴市本级为试验区,采用上述方法对嘉兴市城乡用地现状进行调查,最终得到嘉兴市本级968km~2内的城乡用地现状数据成果。通过上述方法,不仅能快速、科学地进行大范围城乡用地调查,同时能实现数据的更新监测。综上,本研究的内容为城乡用地现状调查探索了新方法,也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存储、管理和分发应用的基础,为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提供本底数据库。本文从甘肃省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和"天地图·甘肃"等现有成果,从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接口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理国情展示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为全面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理国情普查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其成果作为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依据。本文在简要介绍地理国情普查背景和成果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宏观决策、减灾防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16.
应用CASA模型,以广东省佛山市为研究区域,探索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广东省市县级林业碳汇能力评估方法。结果表明,由于地理国情普查获得的林业植被数据精度比传统遥感手法获得的高,因此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利用CASA模型可以对区域范围内的林业碳汇能力进行精确估算,从而为政府在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提供一个典型的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市县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逐步完成,普查产生了多样化类型成果数据。然而,当前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中,不同类型的成果数据通过不同系统管理,能力单一、应用简单,无法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巨大价值。据此,设计了市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平台,依托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围绕"库"(普查数据库)、"图"(专题地图)、"表"(基本统计表)、"文"(成果文档)实现了普查成果发布、展示、管理等功能,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查询、统计与分析提供软件支撑,拓展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地理国情成果在线发布问题,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范围,本文以ArcGIS Server、天地图API与Flex Builder开发软件为基础,结合地理国情专题成果,研究了地理国情成果在线发布系统的组成架构、基础数据处理、数据图形化以及数据分析,提出了地理国情成果在线发布系统的模型,并对地理国情中重要的数据信息与成果在发布系统中予以实现,为地理国情成果在线发布系统的实际开发与功能扩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汪清县为研究区,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及监测工作通知要求,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汪清县森林资源监测应用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利用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结合Landsat、SPOT、ALOS等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汪清县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森林类型提取及动态监测、植被覆盖度提取及动态监测、森林参数模型反演及动态监测、驱动因子选取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同时,针对汪清县森林资源各项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以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数据基础编制而成,客观地反映了北京市的基本市情。结合《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图集》的编制,详细介绍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当前数字制图环境下编制地理国情专题地图集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以及图集设计与编制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