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绍堂  王果  潘洁晨 《测绘工程》2016,25(10):42-48
在介绍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量机器人隧道自动监测系统在隧道结构自动化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实时、动态、全天候智能远程遥测的优点,在地铁和隧道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局限性是只能逐个单点定期监测,增加工程监测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开发多点监测功能并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基坑变形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目的,拟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C#语言,使用GeoCOM接口技术通过串口操控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同时计算机实时荻取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及输出,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大型工程对自动化变形监测的需求,利用测量机器人能自动完成目标精确照准、读数的特点,研发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文中详细介绍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程,通过工程测试验证该系统架构和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逐渐成为行业应用的新趋势。针对大型基坑固有的特点,采用常规观测方法费时费力,难以保障监测精度。在采用混合基准点网布设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大型基坑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高精度变形监测,实时提交变形监测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类似监测项目具有积极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下工程变形监测特点,在物联网三层架构技术和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以C#编程语言和SQL sever数据库为开发平台,借助GeoCOM开发包,通过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对地下工程进行自动化变形监测工作。在物联网三层技术架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应用服务层中,介绍了提高数据处理精度的实时差分技术原理和围岩净空收敛分析方法。成功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变形监测领域,保证了地下工程的安全服务;而这一系统设计思想更可为同类工程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测量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的自动变形监测,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计算机配合专用软件对测量机器人进行控制,实现测量机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因此,良好的数据通讯技术尤为重要。测量机器人与计算机的数据通讯技术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两大模式,对两种模式下不同的传输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以期为基于测量机器人的不同工程自动化监测通讯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工作效率低、监测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主要研究了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测量机器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RTU技术,实现了对观测点(含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周期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工作。本研究实现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连续跟踪测量,具有良好自动化周期数据采集储存展示的能力,对地铁隧道这种特殊环境下高精度变形监测的连续测量技术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测量机器人工程控制网网观测自动化系统Geo_Net和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Geo_Def的主要功能、特点和设计思想,介绍了该系列软件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测量机器人在小浪底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论述TPS全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测量机器人在小浪底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试验情况,并对TCA+APSWin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和工作效益作了分析。实践已初步表明,测量机器人用于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软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介绍了测量机器人的外部组成,测量原理及发展应用,并设计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系统和数据库的结构,讨论了计算机与测量机器人之间的串行控制,在数据处理中加入了距离和高差差分处理技术。试验表明,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高效,准确,实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自本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测量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工程、局部地壳形变和大型工程的施工放样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本文探讨了移动式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的特点、适用工程对象、数据处理解算模式、监测方案和数据后处理方法,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整个工程的监测方案设计、作业过程以及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人工测量方法进行地铁变形监测具有低效率、时间滞后性等缺点。为了实时掌握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并对变形趋势进行分析预报、辅助决策,结合传感器式液体静力水准仪、测量机器人ATR功能、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针对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设计出比较智能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自动化监测精度较高,能准确反映隧道结构变形特征,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获取、传输、分析、预测、成果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自动化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三角高程测量内外业智能化,本文基于徕卡TM50测量机器人的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和所开发的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实现智能化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组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探讨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三角高程外业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实现方式,然后利用采集所得数据结构特点针对性地研发了三角高程数据预处理软件,预处理成果结合科傻平差软件得到控制网高程成果。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与传统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外业的自动采集和内业的自动处理,对于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露天矿不断开采,露天矿边坡滑坡事故造成了巨大损失。以往的人工滑坡监测无法实现全天候的监测,很难了解滑坡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引进TM30测量机器人,对变形长期自动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并用数据库进行存储,经EXCEL分析数据后,做出滑坡分析和预警,此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5.
贵慧宏  张锦  陈永剑 《测绘科学》2010,35(4):166-168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知名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和测量机器人产品,阐述了测量机器人在当代变形自动化监测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作业流程,定义了测量机器人通用类,并且对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坐标类型进行了介绍;最后以拓普康公司的GTS901A测量机器人为例,实例化测量机器人通用类,获取GTS901A测量机器人对象,开发了GTS901A变形监测自动化软件(GROMA,GeoRobot Online Automat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oftware),并完成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的近接施工会对其结构造成影响,产生变形,严重时会对行车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文利用ADMS测量监测系统对既有线地铁隧道进行自动变形监测,具体介绍了三维极坐标的测量原理和点位精度分析方法、阐述了观测值的实时差分改正模型、描述了ADMS测量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其配置,并且采用ADMS测量监测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自动化变形监测,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日前 ,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吴栋材、刘宗泉教授主持的“武汉长江二桥变形监测研究”通过鉴定。该研究首次采用GPS技术、测量机器人和数字化水准仪等综合应用于大跨度高塔的武汉长江二桥的变形监测中 ,解决了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的桥梁动静态变形监测的技术难题。“武汉长江二桥变形监测研究”通过鉴定@车轩  相似文献   

18.
以运营期内南京地铁二号线某区间的连续监测数据为例,在以TM30测量机器人和RTU数据传输集成单元为主体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硬件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实时地铁变形监测系统的软件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划分,分析了BLE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和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开发了一款方便实用的Android应用程序软件,使得Android智能终端与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协同工作。实践证明变形信息传输时效性大为增强,以期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实时监测及其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测量机器人实时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关键技术,利用该系统进行盾构下穿期间既有隧道的实时风险控制。结果表明,盾构下穿过程中所有风险控制值都在预警值之内,控制效果良好,但隧道断面结构存在显著拉伸与压缩变形,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给出了有益的风险控制建议。测量机器人实时监测系统满足盾构下穿既有隧道风险控制的要求,且具有获取结构变形信息全面、精度高、安装简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地铁保护区因其特殊性,通常人工测量在测量精度、监测频率等方面无法满足地铁隧道实时监测的要求。高精度的测量机器人可实现24 h的自动化监测,受地铁运营影响较小,在地铁隧道保护区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隧道保护区监测为例,介绍了由Leica TM30全站仪组成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探讨。二、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实时监控临近基坑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本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