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影像全站扫描仪技术应用于山区进行等高线测图,并以肃北大敖包沟矿区为例,探讨该技术在测图方面所带来的优势,以及能否解决传统测图效率安全精度等问题。利用影像全站扫描仪技术,不仅能够获取现场的影像数据,而且能快速高精度地获取带地理坐标的点云数据。利用点云后处理软件快速生成等高线成图,不仅提高了外业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内业成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范围高精度的等高线快速生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海量点云数据快速生成等高线的新方法。该方法将流处理算法引入到海量点云数据处理中,基于流处理算法的三角剖分、三角网模型平滑及等高线提取等关键技术完成等高线快速生成。结果表明,基于流处理的算法不仅突破了点云数据量和范围的限制,而且能够高效地生成高质量的等高线以满足地形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精度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快速大量获取,高精度DEM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丘陵、山区、高山区利用高精度DEM自动生成等高线的精度及效率已被认可并广泛应用,但在平原地区目前仍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一种平原地区利用分级渲染的高精度DEM人工绘制等高线的技术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勾绘的等高线能宏观、美观地反映区域地形地貌特点,精度符合要求,作业效率高,可为等高线生产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地形图测绘中,等高线的获取有多种手段,但其方法都较为传统,费时费力,精度也不尽如人意。随着机载激光LiDAR的出现,利用其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快速获取等高线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本研究利用机载LiDAR系统采集的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处理,分别使用Global Mapper,GeoTIN,JX-4C,Tindem,VirtuoZo和TerraS-can等六种软件生成等高线,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结果表明,在采用Tindem生成等高线时,设置合适的参数,就能生成符合地形要求、质量最佳的等高线。  相似文献   

5.
利用改进的各项异性扩散滤波算法模型得到高精度DEM数据,采用先内插跟踪、后拟合的方法,利用检校改正后的点云数据与航空影像,并结合地形特征点和特征线构建高精度DEM及地貌要素(等高线快速生成、高程注记点)自适应提取的生产技术流程,为LiDAR技术应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快速更新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金莉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4):113-114,130
基于Geoway 3DMapping软件,对LiDAR点云处理后生成的2×2 m间隔的DEM数据进行滤波,提取1∶10000的等高线数据。经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提取等高线的最优方法、步骤及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取的等高线成果地貌形态逼真,等高线连续性好、形态美观、精度高,符合规范要求,为提高成图质量和作业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机载点云数据生产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作业工作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点云数据的半自动化成图方法。该方法先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再将其划分为地面点云和非地面点云。对于地面点云可自动提取等高线并生成高程点;对于非地面点云,先进行分割、分类处理提取建筑物、高架桥等典型地物,再进一步提取其边界,完成制图。该方法能有效完成地形图生产中等高线、高程点、建筑物等要素的自动提取,而其他地形要素还需根据正射影像补充提取。  相似文献   

8.
《测绘》2019,(4)
本文利用TerraSolid软件对激光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生成地形图等高线。文章介绍了该软件参数设置、滤波处理、等高线关键点提取等内容,可以提高等高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兴 《测绘通报》2012,(9):96-97
一、前言 本文所述项目位于四川省某区县山地地形中。由于以往的地形测量方式外业上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也很有限,为了优化地震物探部署方案,笔者提出采用徕卡HDS8800激光扫描仪及高精度GPSRTK测量系统获取该项目部分区域多站点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并利用HDS8800配套的专业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去噪、抽稀等工作,从而得到该区域的地表数字地形图、MESH数据和等高线等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机载LiDAR测量技术可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DEM数据。山西省测绘工程院采用Leica公司的ALS60系统,快速、高效地获取了山西省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全覆盖率的激光点云数据。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探讨了大区域激光点云数据的处理流程及方法,为ALS60系统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线路测设过程中,对重要的位置需设置加桩。本文提出了一种加桩的新方法——交点加桩法,推导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和算法,编写了电算程序。该法利用大地直角坐标,直接用坐标放样法进行放样,计算简单,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地理格网(1°、10°等多级格网系统)的分割方法,设计了一种适合该格网系统的新型地图投影——分层组合投影。从微分几何的观点出发,把地球椭球按等纬度分割成若干层圆台,分别建立每个圆台的投影模型,即可得到一种地图投影。这种投影还可根据格网间隔的不同进行细分,从而发展成为一种适合多分辨率格网模型的动态地图投影。通过对该投影进行变形计算表明,该投影可以保持等角,而且面积和长度变形都很小,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与Mercator投影相比变形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应用系统建设需求,阐述了目前SOA标准化与应用现状,提出了基于SOA的国土资源应用系统技术参考架构,给出了SOA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总结了采用SOA的效益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苏亚聪  史娟  徐爽 《北京测绘》2020,(2):233-237
为了得出雾霾气象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特征,以石家庄市区与郊县为研究区域,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石家庄市各市区、郊县的PM2.5历史监测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处理得到雾霾浓度数据,还有温度、降水、风速、地形和人口密度等数据,运用GIS分析的方法,模拟绘制石家庄雾霾的时空分布图、雾霾与各影响因子的专题对比图,得到雾霾形成机制的因子、雾霾的时空分布规律、雾霾季节变化特征、雾霾与地形间的关系等;运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Pro8.SR3分析雾霾浓度与风速数据、降雨数据、温度数据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琦  易善桢  承继成 《遥感学报》2000,4(2):161-164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共享的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所需要的宗旨、标准、体系结构、政策和人。体系结构是实施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逻辑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可将体系结构分为操作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数据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和机构体系结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空间信息框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系统定位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对G PS、北斗以及两者的组合系统的最小可探测偏差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G PS 与北斗双系统组合定位导航存在明显的优势,最小可探测偏差相较于单系统而言要小,组合系统内部可靠性高于单系统。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粗糙度的月表虹湾地区地形地貌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星表面粗糙度是表面侵蚀、沉降和隆升等作用在行星表面留下的记录,对其进行的定量分析可以精确地反映其表面地质构造过程.对月球的虹湾地区选取水平方向的12条剖面进行了粗糙度各参数(均方根高程、均方根偏差、均方根坡度、Hurst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①在1 km的剖面长度上,虹湾地区均方根高程的平均值在3 m左右;在0.2...  相似文献   

18.
柳锦宝  杨华  张永福 《测绘科学》2007,32(6):123-125,83
如何用一种向上的尺度转换方法使得一幅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经向上尺度转换后可以生成一幅低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并且使这幅新生成的图像所描述的地物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及破碎程度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下该尺度下的信息保持一致,损失的信息量最少。如何找到这样一种尺度转换的方法是尺度问题中的核心部分,也是遥感中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一方面结合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空间分析和尺度转换的方法及最近提出的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尺度转换方法,对这些方法加以对比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在直方变差图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引入了尺度转折点这一概念。通过各个尺度转折点可以确定各个尺度域。。如何找到不同尺度域之间的尺度转换方法将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拟采用的数据为互联网上的IKONOS天安门地区图像。  相似文献   

19.
DEM网格尺寸对地形因子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晓玲  李小娟  胡卓玮  赖晗 《测绘科学》2012,37(6):150-152,188
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基于SRTM数据和GDEM数据,选取5种不同网格尺寸提取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和地表粗糙度等地形因子,比较DEM网格尺寸变化对提取的地形因子计算结果的误差。研究表明,DEM网格尺寸的增大增加了DEM对地形信息的概括,提取的地形因子准确性降低;但是网格尺寸如果过小,会导致数据量快速增大,浪费大量时间和计算机资源。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宜的网格尺寸。  相似文献   

20.
移动智能终端正在迅速成为地图服务的增值平台,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GIS地图服务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研究了移动GIS地图服务的特点、形式和模式,提出了一种地图混合服务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了Android平台下地图服务模式的技术开发,建立了一种基于自定义瓦片地图的服务开发模式;最后以客户端移动GIS地图服务演示系统为例,进行了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