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桐 《地下水》2018,(6):73-76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40%以上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依赖地下水,尤其是在关中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程度达到了60%以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俞加剧烈。笔者依据陕西省2001~2010年,全省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重点对关中平原、榆林风沙滩区和汉中盆地,埋深200 m以内的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不包括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诱发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技术研究。确定全省划定地下水超采区15个,超采面积1 427.4 km^2,年均超采量0.51亿m3;其中一般超采区14个,面积1 240.4 km^2,年均超采量0.51亿m3,严重超采区1个,面积187 km^2。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地下水开发率、地下水供水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下水排泄模数、人均地下水占有量、单位GDP用水量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7项评价指标,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有一定的承载力,但整体上地下水开发率过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甚小。其中城六区综合评价值为70.816,地下水承载力趋于饱和且继续开发潜力最小,周至县综合评价值为-240.998,地下水开发潜力最大。评价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建军  刘尚君 《地下水》2010,32(5):16-17
对陕西省咸阳地下水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并对其在区域旱情监测与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首先建立了咸阳市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再对旱情与承载力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利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实例进行验证,认为动态地下水的承载力可以监测预报区域旱情。在分析结果的实现手段上,提出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动态承载力的计算来监测和预报区域旱情。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沉降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克刚  王威  于强  易长荣  周俊 《地下水》2008,30(4):12-15
海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资源性缺水,历史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灾害,尤其是流域东部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不相协调调的具体表现。在有效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来防治地面沉降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探讨了此前天津地区地下水环境容量指标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局限性,并提出“土水比”评价指标,构建“土水比”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5)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属黄河水系,降水量偏少,分布不均匀,属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许多问题。通过对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点,各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各不相同。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年开采量6.56亿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75.2%,现状地下水位与1985年相比总体下降了3.63 m。在多年开发利用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取水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开采程度偏高,地下水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应加强管理,强化地下水监测工作,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介质结构,使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与非喀斯特地区有巨大差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7项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评价得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基本处在1~2级,表明贵州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对人口、GDP、地下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4因素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GDP>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用水方式的改进,喀斯特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地下水动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在区域旱情监测与预报中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再对旱情与承载力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利用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实例进行验证,得出了动态地下水承载力可以监测预报区域旱情的结论。提出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动态承载力的计算,来监测和预报区域旱情的创新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市地处北方资源性重度缺水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浅层地下水是西部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长时期的超采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保护地下水资源形势严峻。根据聊城市历年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井灌结合区、纯井灌区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漏斗区成因及变化趋势,探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与自然属性密切相关,地下水资源分区是评价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和主要平原盆地、部分省(区市)地下水资源最新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综合地形地貌、构造单元、气候分带、地表水流域、含水层介质等多项指标,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看作一个整体,将全国划分为26个一级区、143个二级区、412个三级区。通过将地下水资源分区与县级行政区划耦合确定了4 942个计算单元,利用地下水可开采模数指标,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由以自然单元的评价到县级行政单元的成果表达,从而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空间数据基础,可服务于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总体表现出平原盆地区为中-高水平,北方干旱区为低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大。承载本底等级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的县(区、市)分别为774,332,798,387,573个,面积占比分别为11.15%、5.87%、19.56%、12.09%、52.34%,基本反映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消耗,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对济南市资源环境进行承载潜力评价尤为重要。笔者从地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承载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绝大部分在中等以上,地质环境承载力整体较好,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不高,地下水资源紧缺;各区县矿产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岚  王树谦 《地下水》2014,(5):82-8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过度的开发利用,邯郸市地下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通过分析邯郸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地下水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采用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邯郸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表明2010年地下水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供需矛盾突出;2020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及通水,可利用水资源量增加,地下水开采得到限制,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5.
李琪 《地下水》2012,34(5):62-63
阐述关中平原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地下水监测及开发利用等实测资料,对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超采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做好地下水管理保护基础工作、压采限采地下水、实行开采总量控制、调整用水结构、强化价格宏观调控手段、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等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所辖凤翔、岐山和扶风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沿渭河自西向东而居,均地处渭河以北黄土台塬上,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多年来,地下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为该三县农作物增产增收起到了核心作用,但也由于长期过量开采辖区地下水,从而导致该地区形成了多处地下水超采区。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1年降水量、机井建设和地下水开采量等因素对比计算,对沿渭三县2009年~2011年期间农灌区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动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优化开采布局合理开采地下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马龙 《城市地质》2013,(3):26-29,21
对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采用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法分析开采程度的强弱,判定其开采潜力。全区浅层地下水尚处于正均衡状态,属有开采潜力区。但区内浅层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采强度不均,开采布局不合理。为保持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全区按照科学合理的采。补,控,改等原则分为增源区、增采区、节水区和咸水改造利用区。  相似文献   

18.
一、估算的意义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正确评价和实际应用,结合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划分了平原区、山丘区、沙漠区和内陆盆地区等四个“评价类型区”。在这些类型中,沙漠区由于资料短缺,成了棘手问题,所以《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提纲》规定,“沙漠区一般按无浅层淡水处理”。这实际上使沙漠区成了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空白区。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研究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关键.选取地下水脆弱性能,水环境质量,水体污染,开采程度,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等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专家评分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判断,对区内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根据取得分值分区,确定承载力评价分区图,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红层水井有效地缓解了成都11个区(市)县的94个缺水乡(镇)用水问题。通过对红层地下水长观监测和分析,掌握丘陵地区典型小流域红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红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变化,进一步研究红层区地下水的富集、储存规律,为红层区城镇化建设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分析认为,红层地下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受降雨因素明显、地下水抽降后3~5 h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