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挖掘宋代相关文献,纠正清代以来妈祖志书沿袭的褒封记载讹误。重点考述“顺济”赐额时间应为宋宣和五年,“灵惠”首个封号应缘于姜特立征海寇之役;另外,对存在实据的妈祖早期其他七个封号,亦皆予以查证。  相似文献   

2.
明代以后,向妈祖宫庙献匾这一妈祖信仰形式渐趋流行。清代台湾妈祖宫庙题匾更是盛极一时,其中反映的妈祖助战功能,独具特色。清代前期反映的是帮助清廷统一和稳定台湾;中后期反映的是帮助台湾地方官府剿寇和平定民变;另外,还反映妈祖能帮助清军顺利渡海和抗击外国侵略者。了解妈祖助战功能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海神妈祖的多元职司,加深对妈祖文化内涵及清廷褒扬妈祖原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宋元时期拓展海疆、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及清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妈祖信俗从福建莆田的湄洲岛走向世界,以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是海洋文明的重要象征。妈祖信仰以湄洲为起点,不断向外延伸拓展,"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妈祖文化特征,也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直接、最便捷、最广泛的文化交流纽带。  相似文献   

4.
福康安征台与妈祖信仰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将福康安是乾隆帝的宠臣,也是平定台湾林爽文事件的功臣。福康安因征台和渡海需要而推崇和传播妈祖信仰,不但倡建有三座妈祖庙,而且留有题匾、碑记等。一方面他想证明清廷得到了妈祖神助,另一方面也想表明清廷认同妈祖信仰,这对抚慰台湾同胞心灵和强化妈祖信众的国家认同意识都起积极作用,而在北京创建的天后宫对妈祖信仰在京城的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道教和佛教介入,妈祖信仰在其能指与所指之间流溢动荡过程的梳理,认为妈祖信仰与二者存在"家族相似性"的关系,佛道介入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妈祖信仰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古代,雷州半岛信仰的海神主要有伏波将军和妈祖,尤其是元代以后,妈祖影响超过伏波,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妈祖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青睐,2)雷州半岛的汉人多为福建移民,3)雷州半岛少数民族的外迁。  相似文献   

7.
雷州半岛妈祖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传入、扎根和盛行的历史变迁,从雷州半岛丰富的相关碑刻资料,进一步证实了雷州半岛妈祖信仰的变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海洋文化行为是人类在海洋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海洋物质财产文化和精神财富文化时的动作。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海洋文化行为进行分类。并以海洋妈祖信仰和伏季休渔制度为例,剖析其后所隐含的社会学本质。不同阶层海洋文化行为的具体差异,是客观社会分层结构在相关社会领域的后果和影响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海神国家祭祀是随着我国沿海社会的变迁不断变化的。中国的国家祭祀有着悠远的历史,在其影响下的民间祭祀历史同样长久。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唐之前的海神祭祀主要是以海为神;唐之后的海神祭祀则以岳镇海渎中祀为主要形式;宋朝,国家对民间信仰开放宽容,妈祖海神因其灵验不断被封赐,最终上升为国家信仰。在我国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出国家海神祭祀的主体和对象以及等级的变化都与当时的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涉海能力和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3月25日召开的宾县国土资源工作暨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宾县国土资源工作要紧紧围绕“四个目标”,认真把握“四个重点”,严格落实“五项主要措施”,认真抓好“五大国土”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妈祖文化载体中常见的一种美术形式。以搜集的元明时代水陆画中的海神天妃像3幅、安济夫人像1幅以及明代《天妃圣母碧霞元君像》1幅,4种明刻古籍天妃版画插图为例,重点考述这些画像的来历、类别、意义和特色,认为海神天妃"圣母"之称元代已有,天妃画像元明时代屡有新作,并非中断至清代乾隆朝才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雷州半岛的经济发展特别令人注目。以人口增长、土地开发为前提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为半岛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巩固了其“天南重地”的地位和基础。但仅靠半岛内部经济发展潜力的挖掘 ,没有及时打通和腹地联系的通道 ,没有发挥丝路始发港可以依靠海洋和港口的优势 ,使得半岛的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带动 ,和外界缺乏必要的联系。而且这种社会生产活动方式自宋代以后渐趋稳定 ,缺乏改进更新的动力 ,使半岛的发展走上一条迥异于珠江三角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与唐宋传奇相比 ,明代中篇文言小说虽然从质量上来讲有不少都是粗制滥造之作 ,但它们却以其系列化制作形成了“才子佳人”之婚爱模式 ,折射出某些文化观念 ,对后世的情爱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词中大量存在的伤春悲秋词 ,隐含着深沉的人生况味 ,其实质是对人生易逝、好景不长的叹息 ,是人生意识的觉醒。而歌妓在宋人人生的得意与失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这些与歌妓密切相关的词作可了解宋代士人文化精神中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们赋予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们为了交往而产生的语言代号。作为语言的化石,地名对特定历史时期和区域文化具有指示作用。广东地处我国南方边陲沿海,具有发展海盐业的有利条件。宋代以来,广东海盐业的兴旺,在地名上留下深刻烙印。以广东现在遗留盐业地名,反观历史时期盐业发展,揭示广东盐业发展过程和规律,为研究历史时期盐业发展和当今盐业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雷州雷祖神话文本《雷祖志》定型在明清时期。它的直接源头是北宋《雷庙记》,初源是《古雷庙记》。经考证,《古雷庙记》是唐房千里《投荒杂录》中的《陈义》,它记载了雷神及雷州12豪族诞生的神话。在宋代《雷庙记》和明清《雷祖志》中,12族神话消失,雷神神话也变成真实的历史。认清《雷祖志》文本的真相,对于研究雷祖神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柳永词集的编辑与流传情况,勾勒与描摹柳永词传播的总体轮廓与宏观史况。柳永词的传播在整体上升的趋势之中,又呈现出宋之始兴、元之滞涩、明之复苏、清之繁盛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钱起是中唐时期"大历十才子"诗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钱起的感时伤乱题材诗歌是对唐诗现实主义诗风的发展与延续,他的山水田园题材诗歌与情思浓烈、浑化天成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相比缺少了一份恬淡、冲和与浑厚之感,其边塞风貌题材诗歌与盛唐的边塞诗歌相比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钱起的诗歌在意境创造上不同于盛唐诗歌的宏大浑成,表现为狭小、内向并显露出"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其与晚唐诗歌意境的狭小、纤弱一脉相承;钱起诗歌的抒情方式不同于盛唐诗歌的激扬奋发,而是偏于幽怨深婉;钱起的诗歌体式韵律和谐、富丽精工,对盛唐诗的诗歌体式有所发展,并在推动唐律诗的成熟、完善、创新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