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为栋 《气象》1987,13(6):56-56
1985年,我站开始利用雷达回波综合图进行短期降水预报,应用的实践表明,雷达回波综合图对短期降水预报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一、基本的统计关系 因为是应用于短期降水分析,所以我们确定: 5时雷达观测对应08—20时(白天)天气, 09~(30)时雷达观测对应12—24时(上午到上半夜)天气; 15~(30)时雷达观测对应20—08时(夜间)天气。 根据天气雷达的基本功能,确定以本站为圆心,从本站到宜昌的距离(约155km)为半径的区域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7月9∶30和15∶30的中南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1984-1987年)和华中地区数字化雷达回波综合图(1988-1989年),分析影响区域内的回波特征与本站短时降水的关系,发现其相关性较好.在此基础上,从雷达回波综合图上提取预报因子,并结合本站要素,建立起7月短时有无降水和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预报方程,经历史检验和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雷达综合图作暴雨 预报的若干统计 当测站四周出现中等以上降水时,由于电磁波的严重衰减,雷达探测距离大大缩短,预报时效受到限制。此时雷达综合图能弥补单部雷达的这一弱点,提供上游地区回波演变的情况,不但延长了预报时效,也提高了短时预报的准确率。下面介绍我们运用综合图的若干分析统计。 1.回波区域的划分及其与本区降水的关系 我们结合地形特点,将对本区降水有影响的上游回波活动范围分成四个区域,即0区、1区、2区、3区(附图)。并规定,凡综合图的上述划定区  相似文献   

4.
84年温岭站正式接收华东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分析同年4—6月12次较大降水(12小时雨量≥15mm),在综合图上都有成片中等强度以上的回波区移向本站,如结合天气形势一般均可提前(至少三小时)做出预报。12次较大降水有如下几点共同特征: 一、在700百帕图上在110—122°E、26—32°N的范围内有一切变线或槽线。二、关键区中的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5.
余志敏  王慕维  郭玲 《气象》1986,12(10):23-27
本文介绍了拼图网格的设计、雷达观测报码的编制方法以及雷达回波拼图的计算机处理等。指出应用这种拼图技术制作雷达回波综合图,可充分地利用713型雷达定量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是气象、航空、水利等部门警戒和预报强对流天气和暴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模式雷达回波预报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静  才奎志  谭政华 《气象》2019,45(12):1710-1717
利用2018年7—8月GRAPES_3 km、东北短临(WRFRUC)高分辨率模式综合雷达回波预报数据和辽宁省SWAN雷达组合反射率(MCR)实况,基于邻域法FSS评分指数,分析模式在台风北上和副热带高压边缘暴雨过程中的雷达回波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两家模式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对小阈值雷达回波有较好的预报技巧,随着回波量级增大,模式预报FSS逐渐减小,雷达回波55 dBz时,FSS甚至为0。当邻域半径是3时,35 dBz以下的回波预报中GRAPES模式在台风北上暴雨中的预报技巧低于副热带高压边缘,35 dBz则相反。WRFRUC模式始终表现为台风北上暴雨中预报较好。当邻域半径9时,WRFRUC模式在台风暴雨中的FSS评分高于GRAPES模式,GRAPES模式在副热带高压暴雨中的FSS评分始终高于WRFRUC模式。GRAPES和WRFRUC模式的最大FSS评分技巧均出现在邻域半径是11时,分别为0.239和0.195。GRAPES模式中FSS评分在12 h逐小时预报中前3个时次较强,WRFRUC模式则表现为中间时次强,两头弱。  相似文献   

7.
王瑞良 《气象》1988,14(9):55-55
天气雷达综合图较直观地反映了降水区域的分布、降水性质、降水区的移动和变化趋势。1984-1986年我台连续接收9点30分和15点30分两个时次的华南区域回波综合图。自1987年3月,我台开始接收使用华中区域回波综合图,为开展短时预报和服务以及提高预报质量提供了依据。我们在接收华南区域回波综合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短时(12小时)预报方法,因两个区域所发布的综合图基本一致,故这一方法开始在华中区域所发布的综合图上使用,效果较好。本文介绍我台1987年使用综合图做短时预报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朱洪绩  王国平 《气象》1983,9(2):16-16
去年3月20日—7月10日,华东区域中心试播了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有的称为区域雷达拼图)。每天播发上海、南京、盐城、阜阳、南昌、金华,建阳、郑州等8个雷达站的4:00、9:30和15:30的雷达回波实况。我们约在实况出现1.5小时后收到雷达综合图,这比从其它方面获得的“面”的资料要迅速得多。由于它提供了回波区的移动方向、速度、强度、发展趋势、影响范围、覆盖面积、降水性质、回波顶高等较精确的信息,因而为提高短时预报的服务效果创造了条件。下面介绍我们应用雷达回波图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季云昌 《气象》1983,9(6):17-18
从1980年起,华东地区的天气雷达联防组网试验为气象台站提供了一个新的预报工具——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以下简称综合图)。它是根据多部雷达探测到的资料拼制而成的,由于它连续地反映了空间降水或其它天气现象的变化,因而弥补了天气图的不足。综合图提供的回波区的性质、形状、范围、方位和移向移速及强回波中心的位置、强度和高度等信息,在短期晴雨预报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提高暴雨预报的能力也发挥了作用。下面介绍目前使用综合图作预报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一九八○年六月中下旬安徽江淮地区梅雨期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指出:当这种强降水发生时,回波往往是由对流回波带或回波群嵌在层状云回波里而组成的混合型回波。发现梅雨期暴雨与热带积雨云降水的机制十分相似,而它本质上可能是热带气团北侵时在低层辐合作用下出现的强降水。据此我们提出了梅雨期暴雨的一个降水物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天气图、静止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物理量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了2006年8月9日哈尔滨雷达探测范围内的一次混合性降水过程,着重分析了雷达回波的特征和演变,揭示了触发和维持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一些对今后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历年,桂西北地区在春末夏初季节常出现冰雹天气。我们希望能用雷达观测去判别雹云,及早发出冰雹预报,以便争取时间作好防雹工作。为此,我们把1977年至1979年3月至5月初出现的21次降雹中选取8次过程,以雷达回波参数等作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区分一般雷雨与雹云的参数指标。一、雹云的回波强度和高度的判别指标。雹云来源于雷雨云,但它们之间有着质与量的区别。在统计中,为了符合实际应用,都选雹云发展阶段的观测记录,并把记录订正到50公里的距离处来作比较,同时考虑到711雷达探测能力受雨滴的衰减很大,因此在选个例中都把本站到雹云途中(包括本站上空)有降水回波影响的个例除外,得到8次雹云和14个雷雨云之间强度与高度的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1993年之前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都是将雷达回波进行逐级衰减,衰减后剩下最强的回波,如达到强对流天气的标准就把强中心逐个描在一张地图上,并对中心所在地发布强对流天气通报。这样做一是较麻烦;二是把强中心的回波描下来存在人为的误差;三是在一张雷达回波图上,不能直观地看到整个雷达回波强度分布和强中心的顶高。1993年后利用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功能处理雷达回波就克服了以上的不足,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自动地从天气雷达上收集雷达回波资料,在一张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雷达回波的强度分布,附上地形图就可以较准确地看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点。2 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3月24日13时观测在长沙西部和九江以北有混合型降水回波,随着对流天气的迅速发展,15时20分长沙西部的回波与九江以北的回波连成一长约450公里宽约120公里的宽雨带,前沿位于铜鼓、武宁、瑞昌、安庆一线,回波强度由20dBZ增强到40dBZ,顶高由4km迅速增大到10km,并以每小时  相似文献   

14.
李建新  王梅珍   《气象》1985,11(8):41-42
1984年3—8月,中南地区组织天气雷达组网、联防试验,由长沙通信台试播了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下称综合图)。每天播发长沙等14个雷达站9:30、15:30和18:00的雷达回波实况。我台接收了前两个时次的综合图。这些适时有效的预报信息,为短时、短期预报服务提供了依据。下面介绍我们试用综合图的若干分析统计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利用梵净山周边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铜仁雷达观测资料,对2017—2018年铜仁市梵净山周边区域暴雨过程中逐小时分级降水的雷达类型和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梵净山区域暴雨过程中小雨、中雨、大雨年均总站次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而暴雨年均总站次呈单锋型,并且具有明显的夜雨特征。②造成梵净山区域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类型可分为本地发展型、移入型和合并加强型3种。③小时雨强与回波强度呈正相关,而与移动速度呈反相关。④径向速度图上中雨量级降水有弱辐合特征,大雨量级降水出现弱的逆风区结构,暴雨量级降水有明显的辐合辐散和速度对特征,且存在逆风区结构,逆风区位置对应强回波中心。⑤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大值区及回波顶高度与反射率因子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6.
暴雨是我地区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我站历年暴雨天气过程的回波资料进行定型分类,得出影响我区暴雨的雷达回波系统。 一、出现暴雨回波系统的测区划分 经分析得出,我测区内的暴雨回波出现有如下特点:第一,暴雨回波系统出现与暴雨在各地的出现相一致。第二,回波系统出现时间与实际降水起止时间有滞后性。第三,从跟踪观测资料得知暴雨回波系统出现在晚上。为此,将我探测区划分为4个不同的暴雨回波活动区(见图一)  相似文献   

17.
王立华  尹恒  姚道强  夏金 《湖北气象》2009,28(3):246-25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7年8月9日凌晨鄂西北郧西县马安乡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此次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结果表明:降水回波由非强风暴对流单体向强风暴对流单体演变造成马安大暴雨;地形作用、回波合并效应使对流发生发展,回波少动使降水维持;中小尺度系统活动频繁,使对流加强,降水持续、升级;主要降水由一强风暴对流单体造成,并有中气旋出现,中气旋直接引发强暴雨;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变化可为判断风暴发展和风暴降水提供有效信息;中气旋、逆风区等中小尺度结构特征对强风暴及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综合切变等产品对强天气现象的识别以及在暴雨分析预报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气雷达的发展及在我省预报中的应用和前景张晰莹天气雷达是监视暴雨、飓线、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它不仅能探测到降水回波的位置、范围、强度、高度,确定降水的性质,影响程度、影响地区,还可随时对所发现的气象目标进行观测、跟踪。雷达观测与卫...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本文所说的雷达组网拼图是指将某一区域的所有雷达进行组网,并将其回波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从671-20型绘图仪上输出回波综合图。综合图具有直观、醒目的特点,而且比手工制作更迅速、准确,增强了时效。回波综合图能充分利用雷达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在较大的区域内作短时、短期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订正预报。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雷达非降水回波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上非降水回波(不包括地物回波)的空间结构,并对太原雷达站两年多以来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非降水回波”的速度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发现非降水回波的强度虽然很弱,但其速度回波显示出冷暖平流和大尺度风向、风速辐合(散)相结合的特征。统计结果表明,56次降水过程中,有52次降水发生前的非降水回波具有辐合特征,且非降水回波辐合特征的出现较本站降水发生均具有一定的提前量,为临近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