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学界定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的时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基于形成时代的滑坡概念或术语定义原则应该是含义明确、科学有据、易于接受和便于应用。关于滑坡时代的认识已经历过相当长的时期。原苏联Ф.П.萨瓦连斯基(1932)、B.B.波波夫(1958)先后提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和埋藏滑坡的概念。卢螽槱(1984)提出古滑坡是在更新世或更早的时代曾有滑动,在现代已相对稳定的滑坡;老滑坡是已稳定的;新滑坡是正在活动的。胡广韬(1995)认为古滑坡发生于15万年以前;老滑坡发生于0.5~15万年之间;新滑坡发生于0.5万年以来。晏同珍(2000)认为古滑坡发生于更新世晚期及以前;老滑坡发生于全新世中早期;新滑坡发生于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以西南地区某滑坡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降雨入渗对含软弱夹层滑坡的稳定性影响。结合实际施工工序,模拟原始滑坡、有支护结构无降雨作用、有支护结构有降雨作用的滑坡变形特征,对比在不同雨水入渗强度下滑坡的稳定系数,综合评价降雨入渗的瞬态渗流作用对含软弱夹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排水措施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晚更新世以来,特别是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西北部发育了多期次的滑坡事件。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较好地保留了多期次滑坡的遗存,有研究历史滑坡发育规律的良好素材。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初步厘清了滑坡空间分布及新老滑坡相互叠置关系,总结得到本地区滑坡的四种发展类型:压裂型深层黄土-泥岩滑坡、滑移型深层黄土-泥岩滑坡、蠕变型中浅层黄土-泥岩滑坡和塌滑型黄土滑坡。不同时期发育的滑坡在野外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发育于晚更新世的古滑坡有圈椅状的地形和高陡的后缘陡壁,滑坡堆积体已固结,堆积体表面冲沟发育;发育于全新世早期的老滑坡除了具有圈椅状地形和高陡后壁外,堆积体较为松散,堆积平台形态较为完整;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的新滑坡则保留了更多的滑坡特征,可见滑坡后缘和侧缘裂缝。巴谢河流域滑坡大多有多次滑动的迹象,不同期次的滑坡相互重叠,在同一范围发生多次滑动,形成多级滑坡堆积平台。滑坡埋压动植物、滑坡洼地短期水体沉积物等有着明显的滑坡指示意义。通过采集此类样品,利用14C和光释光等测年手段,获取了本地区一系列滑坡事件的年龄。对测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巴谢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的五个滑坡高发时段,分别为100~63 kaBP、45.2~41.5 kaBP、33.3~28.2 kaBP、22.5~15.2 kaBP和10.4~0.2 kaBP。以上滑坡高发时段的推断将为认识去环境变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四川江油枫顺乡大院子Ⅰ号滑坡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油市是受“5·12”地震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枫顺乡大院子I号滑坡形成于地震期间,滑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导致,有内因也有外因,通过研究分析岩土C、Ф值敏感性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从而更好地正确认识滑坡形成机制,为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震滑坡分为三大类,即高度破裂或严重高度破裂滑坡、存在分离剪切面的滑坡以及以流相为主的滑坡。在中国西
南地区,根据地震滑坡特点,按其运动方式划分为: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溜滑性滑坡和崩塌性滑坡四大类。在四川
省茂县苦地瓜子滑坡特征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滑坡上游边界冲沟中湖相
沉积和滑坡体上分布的湖积物表明苦地瓜子滑坡曾经发生过堵江事件,部分为堵江后的堰塞湖区域,在此区域发生河湖相
沉积,其结果是滑坡此部分被湖积物所覆盖,呈现出了与其他几个区覆盖物截然不同的现象;(2) 苦地瓜子滑坡中下部发
现砂土液化现象及规律性排列的裂缝;(3) 踏勘时在滑坡中下部发现直立错坎,错坎两侧土性不同,在颜色和物质组成上
都有较明显不同。错坎左侧为粉土状物质,而右侧以碎石土为主;(4) 在滑坡的中部以及中偏下部位都发现有平行于滑动
方向的裂缝;(5) 现场调查时在坡体中上部发现有充填楔,充填物颗粒较大、磨圆度较好,与地面盖层的颜色、岩性条件
相同。综合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室内试验和数据统计,认为茂县苦地瓜子滑坡为地震诱发的滑坡,并且可以从此滑坡中发
现地震滑坡与普通滑坡明显不同,往往在现场留下自重引起的滑坡不好解释的现象,主要有砂土液化迹象、充填楔、地震陡
坎、平行于滑动方向的裂隙;此外地震滑坡还具有等时性和群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有华  左正金  王伟峰  刘春华  刘艳刚 《地下水》2009,31(4):128-129,138
魏家沟滑坡区位于伊河上游魏家沟河北部的斜坡区,为一多期活动的滑坡群,研究其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大的意义。从滑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了滑坡体的稳定性,为后期滑坡的防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界存在着滑坡安全系数取值应考虑滑坡稳定性高低、对稳定系数较低的滑坡应采用较大的安全系数的思想。考虑滑坡稳定性的具体方式有两种:①考虑滑坡的实际稳定状态或变形情况;②考虑设计工况下的稳定系数。考虑滑坡稳定性的理由也有两种:①变形急剧势必危害较大;②滑坡在治理后的安全储备可用"安全储备系数"(即下滑力按安全系数放大后的剩余下滑力与下滑力不作改变时的剩余下滑力之比)来衡量,而"安全储备系数"存在着随稳定系数的减小而减小的规律。文章的研究表明,滑坡变形越急剧滑坡危害越大的规律是不存在的,滑坡"安全储备系数"既不能衡量滑坡在治理后的安全储备,也不随滑坡稳定系数的减小而减小,滑坡安全系数与稳定系数无关,将安全系数取值与稳定系数大小挂钩会导致诸多不合理现象产生。因此,滑坡安全系数取值不应考虑稳定系数大小。  相似文献   

8.
杨磊 《地下水》2005,27(5):402-404
本文概述了滑坡破坏概率分析的基本原理.以三峡库区的龙王庙滑坡为例,论述了地下水对滑坡的作用,进行了滑坡的破坏概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库水位骤降初期有较高的破坏概率,必须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巫山古滑坡系统构造形变场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巫山古滑坡系统的地质结构, 并且重点探讨了古滑坡构造形变场的基本特征。作者指出, 滑坡构造形变场在古滑坡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特征, 且与区域构造形变场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 可以作为古滑坡前、后缘的界定, 以及用于探索古滑坡的多期演化过程。滑坡构造形变场的研究, 对于鉴定识别古滑坡系统和三峡移民选址,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达县青宁乡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已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调查,对四川达县青宁乡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发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青宁乡滑坡是第四系松散层在下伏基岩面上滑动形成的;该滑坡是一个滑坡与泥石流共存,且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物源的复合型滑坡,如果外部条件具备(例如降雨量足够大),该滑坡将有更多的部分转化为泥石流,受灾面积会更大;暴雨是该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也是部分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