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相似云”是指云在演变过程中,某一种云状既没有全部失去原来云属的特征,又没有完全具备另一种云属的特征,即所谓介于两种云属之间、具有过渡形态的云,既象这种云,又象另一种云。另外,有时某些云状虽不处在演变的过渡阶段,但由于某种原因(如云在天边、光线暗淡等)从外形上看与别种云相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往往产生错觉,不能正确地判定云状种别。  相似文献   

2.
丁国超 《气象》1984,10(7):26-26
在我们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一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并不完全象教课书中所描述的模式那样,而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云,更是千姿百态。在天空只有一种云状或较简单的天气情况下,云况一般可准确地进行判定;而当云在演变过程中或在复杂天气情况下,要想准确地反映天气状况、判定云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下面仅就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判定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卷层云和高层云既可互相演变,又有各自特征。卷层云属高云:云体结构由冰晶组成,是具有丝缕  相似文献   

3.
一、识别判定云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比较才能鉴别。同一种云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抓住它的不同点分析其特征变化,有助于正确识别和判定云。如夏季常遇到雷雨过后,在山顶形成一种云体洁白,云顶稍有凸起,边缘破碎的碎积云。这种云相似积云性层积云,是由于雷雨过后仍有弱对流形成的。它形成较快,发展缓慢,虽然和积云性层积云一样,都具有积云的特征,但是从云体结构和颜色上大不相同,和坏天气下的碎雨云特征上也有明显差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地面气象观测中 ,对云状的判断有时较难确定 ,尤其是对相似云的判定 ,只有通过连续观测 ,充分掌握各种云的特征 ,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既可相互演变 ,又有各自特征。卷层云为较溥的云幕时 ,常有较完整的晕圈存在 ,这时与高层云并不难区别。而在卷层发展加厚演变的过程中 ,对云就要作仔细分析 ,如果晕很不完整或无晕时 ,说明其结构正发生着变化 ,云体已不完全是由冰晶组成的 ,而是由冰水混合组成的 ,所以云体可判定为透光高层云。它是由卷层云演变而来 ,或卷层云移出后透光高层云占据了原来卷层…  相似文献   

5.
陈明 《贵州气象》2000,24(3):47-48
1 引言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 ,一些气象要素往往是千变万化的 ,尤其是云状的识别是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云的形成和演变是大气中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表现 ,是预示未来天气的征兆。由于云状的特征不明显、不典型或处在复杂天气情况下和演变过程中 ,往往看起来既像这种云又像那种云 ,处于相似状态。观测员在判断云状时 ,除了掌握云的外型特征 ,还应该根据形成云的物理过程、云的连续演变及其它条件进行综合判定 ,才能准确地反映代表当地天气特征的云天状况。本文就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判别提出一些看法。2 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相似之处卷…  相似文献   

6.
乌海地区坐落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部,位于106°48′E,39°14′N,四周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就云的演变来看,它既符合北部地区云的演变情况,具有一般云的演变规律,又有地方特征,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在一年四季的演变过程中,显示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点。就历年的观测情况,本文对乌海地区一年四季云的演变规律做一简述。1乌海地区云的演变规律1·1春季春季由于太阳辐射增加,使得地面迅速增温,气温回升幅度较冬季相应增大,在这一季节里,气旋活动频繁,常常会有入侵的暖锋和冷锋云系。由于海勃湾地区深居内陆,空气中的水汽缺乏,同时又因市内…  相似文献   

7.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8.
不服气     
一天,风呼呼地走着,他时而疯狂般疾走如飞,时而悠闲闲懒散踱步。突然,他看见不远处有好多云族姑娘们在交头接耳,她们有的象宝塔,层层堆叠;有的象马尾,丝丝飘忽;她们聚起来成块成层,错落有致,散开去似絮似花,剔透玲珑。风看到她们这千恣百态自由嬉戏,不服气地说:“看你们云族这神气劲,就好卖弄风骚表现自己。要是没有我们风,那  相似文献   

9.
九月下旬参加了省局举办的新电码讨论会,是一次很好地学习机会。通过学习讨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有些编码更简练了。例如:①在旧电码里气压倾向要用0到9共十个电码编报,不少观测员感到既不好掌握,又比较繁琐,同时在预报工作中对气压倾向也不一定象电码那样十分细致的分别考虑。在新电码里气压倾向只编报2、4、7三个电码,表明气压倾向上升、下降和无变化三种情况,这就完全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10.
F_C、F_n与F_s三者都是破碎的低云,外形相似,有时不容易区别,山地测站,所见的碎云更为复杂,千姿百态,变化无常,常较难正确判定。有些观测员往往缺乏认真全面的考虑,认定那么一条所谓的常规:“下雨时的碎云记为F_n,无雨时的碎云记为F_e,有雾无雨的碎云记为F_s”。表面看来,云与天气现象十分配合,毋庸置疑。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在天气转折,云的过渡阶段也会遇到:测站无雨也有F_n,测站有雨也有F_c,无雾有雨也有F_s,或者F_c、 F_n、 F_s三者共存的五花八门的复杂情况,一些山区的测站就屡见不鲜。如早晚及雨后,低层空气特别潮湿,测站某一方向半山腰形成F_s,尔后又有对流天气发展或者锋面天气影响,测站开始下小阵雨或小雨、F_s  相似文献   

11.
兰溪地处四面环山的丘陵地带。在此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云,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其它气象书籍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常碰到一些云状特征与《规范》定义不完全相符,如对碎层云和碎积云,就存在明显的分歧。 ××月××日,早上测站天气现象记轻雾和露,而离测站2km左右的东北方山地有破碎的碎状云,云量为一成左右,呈灰白色,结构松散,同时具备碎层云和碎积云的一些特征。此山山峰重叠起伏,山峰与山峰之间相距不远。在碎状云高度较低时,山峰对碎状云的  相似文献   

12.
在PC-1500微机应用中,往往需要在一个BASIC程序(PR01)之后加接另一个BASIC程序(PR02),由于PC-1500的指令中没有这种功能,故过去只能将PR02程序用手工逐行键入,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当你掌握了本文介绍的方法后,就可仍用磁带读入待接的PR02程序,很简便地就能实  相似文献   

13.
1.引言通过实时卫星资料中连续出现云型的位移可测定风速。这种方法缺点是,只能在准静止卫星上测出这种位移,并且还要求图象上有适当的云。如果该区域没有云的存在,就不能获得该范围内的风速。本文则是研究日光反射区所测向上辐射反演得海上风的可能性。在卫星NOAA-6号上AVHRR辐射仪的红外通道中(3.55—3.93μm),大气不受水汽辐射的影响,而只有气溶胶影响着辐射场,然而它的光学厚度至多只有0.1。因此,卫星资料中反射辐射的贡献象地面放射辐射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给我们得出了红外通道适合于获得海洋上特征的结论。白天,特别在反射面的方向上,从洋面上反射的太阳辐射是相当强的。沿扫描线的反射辐射特性曲线取决于洋面状态。特别在太阳反射区中,反射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这就说明:云的宏观和微观物理特征中包含着最直接的降水信息.云不仅反映出本地上空的气流特征,在准水平方向上常是天气系统入侵的标志,在垂直方向可以反映大气层结和凝结状况。对天气工作者来说,经常注意云的连续变化、演变特征出现方位,对正确判断天气系统,提高预报质量和服务效果有它的特殊位置和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7,3(1):29-29
过去我站对暗筒式日照纸的涂药,用的是赤血盐和柠檬酸铁铵的混合溶液。但用这种方法,涂好药的纸过不了几天,底色就变得很深。它既影响美观,又使少量隐约出现的日照迹线分辨不出来,对测报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1966年开始我们改用另一种方法,即在日照纸上先涂上柠檬酸铁铵溶液,每日换下后再用毛笔将赤血盐溶液涂上,然后放在清水中漂清。通过10来年的使用,我们认为后一种涂药方法比前一种好。涂好药的日照纸可贮藏的时间长,日照迹线清晰,底色很淡。对手这种方法,我们在使用中有以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雷暴过程云-地闪特征及其环境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雷电定位系统和高空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 对广州地区雷暴过程云-地闪特征进行分析, 并就有、无云-地闪出现的两组不同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的雷暴过程以负的云-地闪为主, 负云-地闪所占比例在90%以上。云-地闪发生频率与雷暴系统强度演变有直接联系, 对于同一系统来说, 随着系统回波强度的增强, 云-地闪发生的频率也增高。但不同系统中, 云-地闪发生频率有很大不同, 回波强(弱)的对流系统并不意味着云-地闪发生的频率就高(低)。有云-地闪记录的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更大的垂直切变、更高的相对风暴螺旋度以及更多的对流抑制能量, 云-地闪现象更易于出现在更加有组织和更强的对流系统中。研究还发现广州及周边城市区域对雷暴系统回波强度及云-地闪现象可能有影响, 两个典型个例分析表明, 雷暴系统移经城市区域时回波强度减弱, 云-地闪发生频率减小, 雷暴移过城市区域后, 强度可重新加强, 云-地闪发生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7.
统计方法讲座——(三)显著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对于气象资料的分析,也是这样,要着力于寻找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长期趋势预报方法,该法结合预报经验,按照形势变化特征对500和100hPa高度,太平洋海面温度等多层次月平均格点资料进行分区统计,然后用相似离度理论做计算。其中,既同时考虑空间多层次的气象信息,又从连续几个月的信息变化去进行动态的相似综合,力图使相似比较中的片面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看云测雨     
不同的云是由不同的气象条件所形成 ,由某种云演变到另一种云是有一定规律的 ,因而 ,可以根据天空中出现了某种云 ,来预测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出现。这里 ,我们给出几条前人总结的谚语。您若是有心人 ,不仿也来注意观察各种云的变化 ,也许你会得到更有价值的天气预报经验呢。1 “早晨南云涨 ,当天雨必旺”这条谚语的意思是 :早晨在南或偏南方中低空有较多的饼状黑色云块 (气象上叫高积云 )或大块黑云 ,象海水涨潮一样向天顶转来 ,预示当天有中到大雨。2 “早东黑云升 ,有雨下的凶。”早晨有较多的黑云自东方上升 ,向头顶上空移来 ,向西行…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江山 《河南气象》2002,(1):44-44
在实际工作中 ,曾出现过一天内透光和蔽光波状云转记频繁的现象 ,业务学习中讨论时 ,有些观测员认为云块间没有云缝的波状云就不是透光云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在这种观点的左右下 ,往往会引起以下一些问题 :其一值班时云状误记 ,凡是 1 0成的Ac(或Sc)都记为Acop(或Scop) ,由于云缝时有时无、云量时多时少就造成了记录在透光和蔽光间转记过于频繁 ,甚至使云的记录与日照记录矛盾 ;其二值班时在云量较少、云块间无缝隙的情况下 ,对于应该记透光还是蔽光无所适从。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关于透光云的特征描述看 ,透光包含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