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利用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研究了长江中游湖北省域范围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地质状况总体良好,尤其是发现前人调查圈定的岩溶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颠覆性改善。分析认为:湖北省岩溶石漠化目前基本不构成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小区域高精度、大比例尺岩溶石漠化的演变趋势,为小区域岩溶石漠化的定量评价和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本文选择岩溶石漠化典型地区——蒙自东山生态治理研究区为例,基于2006年11月SPOT5和2015年1月Pleiades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植被覆盖度(FVC)进行岩溶石漠化遥感信息提取,得到生态治理区2006年与2015年岩溶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期FVC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生态治理区石漠化的演变趋势。遥感调查表明,研究区内石漠化十分严重,重度石漠化面积占比73.55%,中度石漠化5.36%,轻度石漠化0.53%,无石漠化14.86%,阴影及水域面积5.71%。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的变化情况显示,2006-2015年,重度石漠化和无石漠化面积比例增加,重度石漠化由72.37%增加到73.55%,无石漠化从6.06%增加到14.86%,而中度、轻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减少,中度石漠化面积从11.58%减小到5.36%,轻度石漠化面积从4.35%减小到0.53%。轻度、中度和无石漠化区变幅明显。研究区石漠化发生率从88.27%降低到79.43%,总体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开展生态状况评价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方正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19年9月的Landsat 8卫星遥感数据,提取了该地区3个县的地面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亮度和湿度;之后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将生态状况划分为优良、良好、中等、一般、较差5类;最后利用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结合目视解译,在研究区划分出林草地、建设用地、旱地和水田,并分别以各县域和用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态状况评价与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域间的生态状况差别不明显,且整体上均为良好,其中优良、良好、中等的区域占比约96%;不同用地类型间的生态状况差异较大,其中林草地以优良、良好为主,建设用地以中等、一般为主,旱地以良好为主,水田以良好、中等为主。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巴彦—方正地区的生态状况,可为绿色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俊  沈兵 《地质学刊》2007,31(1):29-29
为进一步掌握和反映江都市境内生态地质环境、土壤质量现状、南水北调取水源及其河网底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等,江都市国土资源局在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成功合作实施“江都市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项目的基础上,2006年又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进一步合作开展了“江都市河网水—底积物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2006年11月21日,项目设计书在南京通过了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农林厅、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方面专家教授的评审,这标志着全省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示范项目在江都得…  相似文献   

5.
鲁西北覆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查清该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迫切需要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鲁西北覆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区域地球化学方法为主体,结合土壤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该区的区域农业、城市、主要名特优产区、主要地方病流行区等地域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评价;建立鲁西北覆盖区多层次生态地球化学信息系统,为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区域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调查研究中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遥感、地面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了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地下水防污性能、区域稳定性、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发性等.调查与评价结果可为区内地质环境管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环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调查验证,结合常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对云南昭通地区煤层的聚集、赋存规律进行了总结,最终圈定了12个含煤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开展煤炭资源勘查提供了靶区。本次在高山峡谷区成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为今后在类似地区开展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傅涛  易邦进  刘登创 《云南地质》2014,(1):117-122,129
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技术方法与路线,对云南安宁县街磷矿区因矿山开采产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岩溶石漠化、水资源污染、地表植被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分类.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等提供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高速公路G56杭州至瑞丽公路宣威-曲靖段前期选线研究中,以日本ALOS卫星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对其进行遥感数据处理。依据遥感解译结果,结合野外调查验证资料,对宣威-曲靖段进行了工程地质区划分与评价,确定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滑坡区、地表岩溶塌陷区、隐伏岩溶区、煤矿采空塌陷区;依据公路工程评价因素,将工程区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区、9个工程地质亚区。通过对线路走廊带及主要工点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对工程设计推荐线与三段局部比较线(C、D、E)方案进行优选,最终确定了在推存线方案中可考虑采用C、E局部方案的理想线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物探技术在南方石漠化地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在广西桂林市恭城县一带开展了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井等物探技术野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对于覆盖层划分及基岩面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划分有较好的勘探效果,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中深部溶洞溶槽及破碎带有较好的勘探效果。测井作为地面物探的延伸,获取工作区更客观的岩石及地下水物理参数,有效配合地质钻探划分岩层岩性、岩溶发育段,估算岩石的完整系数及孔隙度等。目前施工的探采结合井大多是在地面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物探工作成果布置孔位及设计孔深,已有多个水文孔揭露到溶洞或破碎带。研究证明,应用综合物探技术方法,配合水文地质、生态地质调查、钻探施工等,能够有效揭示石漠化重点区地下地质结构、构造及岩溶地质特征等,为水文地质钻探点的精准选取提供依据,从而为解决"南方石漠化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面临的地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石漠化是目前岩溶学领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我国近年来不但系统调查研究了西南岩溶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和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对石漠化环境质量从生态、水资源、土壤、土地生产力和灾害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还探索了不同环境下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和方法。今后一段时期内石漠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石漠化的形成过程研究,揭示石漠化与水土资源的相关性,探索石漠化区生态恢复技术及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途径,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突破卫星遥感对宏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进行微观研究的限制,为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多源、多时相、高精度的优势,在全面收集、分析已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学信息技术,快速、准确、客观地获取工作区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查明研究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石漠化信息遥感提取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以石漠化为特征的生态环境退化严重,遥感是快速、大面积石漠化定性评价、关健指标定量提取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简述喀斯特生态地质背景复杂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喀斯特石澳化信息遥感提取在遥感数据源、提取方法、、精度验证、不确定性源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石漠化遥感监测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成矿带高分辨率遥感调查主要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遥感技术是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以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2、QuickBird、IKONOS)和中等空间分辨率(ASTER、ETM+)卫星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利用多元、多层次遥感技术,完成了西昆仑成矿带高分辨率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制作了调查区1∶5万正射影像图,为遥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既具有精确地理坐标,又能直观反映区域交通和地质灾害分布状况等信息的基础影像地图; 通过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结合野外验证,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区域(含矿/成矿)地质体、(含矿/成矿)地质构造的展布特征和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的分布情况; 在典型矿床找矿模型、区域成矿分区、区域成矿/控矿要素分布特征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遥感找矿预测,并对部分遥感找矿预测区进行了野外验证和简易工程查证。本次调查共为调查区推荐3 349处遥感蚀变异常区,圈定146个找矿预测区,推荐16个区调/矿调工作优先部署区和30个一般部署区,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在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先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石漠化景观及其土地的生态效应——以贞丰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贵州贞丰县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解译了全县的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指出轻、中、强、极度石漠化存在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此同时,作者还把石漠化的景观格局和其土地生态价值的分布频率结合起来,并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定量计算了相应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相对生态价值,评价了研究区石漠化土地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贞丰县270个村的生态价值整体偏低,全县极大值为1.016,极小值为0.286;不同区域之间的总体生态价值差异较大,生态价值相对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非喀斯特地带,而在中度、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地区生态价值很低.  相似文献   

16.
聂立军  周凯  邸新 《吉林地质》2009,28(1):69-71
2004-2006年吉林省开展了吉林市等八幅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其任务书中提到:“充分收集研究前人区域地质和物、化、遥资料,全面完成测区1∶25万地质填图任务”。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了吉林省中等植被覆盖区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包括遥感数据种类选择、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地质解译等。  相似文献   

17.
专栏寄语     
姚建新 《地球学报》2018,39(4):385-386
正西藏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战略选区,关系到我国21世纪的能源战略安全。1981—1982年,石油工业部西藏石油地质考察队首次对西藏进行了石油地质路线普查和遥感调查。1990年出版的《中国石油地质志》第十四卷《青藏油气区》,对冈底斯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勘探局成立的青藏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在1996—1997年,对措勤盆地进行了大量的石油地质路线调查、遥感和重磁等地球物理方法的调查。2001—2004年,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开展了"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对措勤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2004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  相似文献   

18.
以治理石漠化、维护喀斯特景观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选择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 — 贵州清镇王家寨流域为研究区,并建立了源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生态恢复耗费表面模型,其步骤如下: 首先以2005年SPOT影像为基础,依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研究区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同时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两种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 ,并按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分级;其次对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进行综合优先级评价;最后在IDRI SI软件中建立生态恢复耗费表面模型。随后通过景观功能分区和生态廊道(这些廊道可组成一个生态网络)的构建,探讨了本小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途径和生态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广西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选取地形因子中的坡度,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石漠化信息分级,借助GIS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GPS技术进行实地抽样调查,评价试验精度。结果表明:随坡度的增大,石漠化灾害程度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当坡度25°时,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小,石漠化的整体发生率有所降低。石漠化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对生态的破坏活动会加剧石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云平台收集1987—2016年Landsat系列遥感卫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结合气象数据和地形信息,分析近3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场县1987—201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全县NDVI平均值从0.63提高到了0.78,植被覆盖状况不断改善。研究区植被改善情况中,1987—2016年NDVI大于0.15的面积比例占到全县植被面积的49.28%,占比最大。1987—2016年NDVI小于等于-0.15的植被面积比例仅为0.82%。1987—2016年,各级植被覆盖度的转移矩阵体现出2016年的植被状况明显好于1987年,极高覆盖度植被转入面积高达7 991.84 km2。1987—2016年植被覆盖景观破碎程度不断降低,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从13.147 8扩大到31.703 4,植被覆盖类型趋于集中分布,连通性好。研究区总体气候变化趋势对植被生长具有不利影响,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状况不同,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为研究区植被改善情况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