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指标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崇民  李应桂  史长义 《物探与化探》2000,24(4):241-245,249
集20多个铜、多金属矿床的区域、矿带(田)、矿床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研制了定量评价大矿异常的地球化学方法。在系统研究不同规模多种勘查尺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评价大型矿床的地球化学量化评价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以及就此提出远景预测区。文章就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中型铜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预测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史长义  张金华 《地质与勘探》1998,34(6):24-28,39
根据我国近30个大中型铜矿的多元素区域化学是异常特征,初步总结出了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的预测评价准则。并就矿田异常的主成矿元素,成矿规模,成矿类型和剥蚀程度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初步归纳出定量预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宝强  张晶  孟广路  王斌  曹积飞 《地质通报》2010,29(10):1685-1695
地球化学方法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潜力区优选中尤为重要。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常常会出现“有矿无异常或有异常无矿”的信息错位,给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的异常定位造成困惑。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应用经滑动平均处理得到的滑动平均衬值数据绘制等量线图和相应的异常图,是解决区域性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异常信息错位的有效手段。在西北地区(包括各省区),滑动平均窗口大小选择49km×49km为宜。经过这种数据处理后圈定的异常图可以有效地解决异常信息错位现象,明显压制高背景异常,突出低背景区的弱小异常,同时也很好地显示了区域异常带的展布规律,间接地反映了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宝强  张晶  孟广路  王斌  曹积飞 《地质通报》2010,29(11):1685-1695
地球化学方法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潜力区优选中尤为重要。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常常会出现"有矿无异常或有异常无矿"的信息错位,给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的异常定位造成困惑。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应用经滑动平均处理得到的滑动平均衬值数据绘制等量线图和相应的异常图,是解决区域性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异常信息错位的有效手段。在西北地区(包括各省区),滑动平均窗口大小选择49km×49km为宜。经过这种数据处理后圈定的异常图可以有效地解决异常信息错位现象,明显压制高背景异常,突出低背景区的弱小异常,同时也很好地显示了区域异常带的展布规律,间接地反映了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宝强  孙泽坤 《西北地质》2004,37(1):102-108
在一些以成矿区带或省区为单位的区域性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工作中,所圈定的异常经常会出现“有矿没异常或有异常没矿”的信息错位现象.给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借助实际资料,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对几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技术介绍对比,提出滑动平均标准化数值法,详细介绍了滑动平均标准化数值法的方法基础、优点、具体做法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对高龙金矿鸡公岩矿段进行了找矿研究,在鸡公岩矿段东南侧发现了3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分级,并结合地质和物化探资料分析,对各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解释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合致矿地质异常信息提取与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清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9,34(2):325-335
矿床及其周围局部和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以及遥感地质等勘查信息构成认识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矿产资源综合定量评价首先涉及到以建立地质成矿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遥感地质等单学科异常信息的提取与集成, 然后是对多学科异常信息的综合提取与集成, 最后应用综合致矿信息定量圈定找矿靶区, 评价资源潜力.阐述了综合地质异常数字找矿过程中综合致矿地质异常信息提取、信息关联、信息转换和信息集成的基本概念.强调实现“由地质异常体特征到空间地质异常信息模型, 再根据空间异常信息模型推断地质异常体特征”这一信息双向转换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 (1) 综合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是选择资源评价变量和建立综合地质异常数字找矿模型的基础; (2) 非线性方法技术是提取隐蔽矿化信息的有效手段; (3) 综合致矿地质异常概念模型与数字找矿数学模型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数字找矿突破的关键; (4) 应用综合致矿异常信息模拟矿产资源潜力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逐渐提取与集成的过程, 亦是一个空间数据→空间信息→知识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和找矿难度的加大,对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提取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对提高找矿成功率意义重大。通过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Cu-Mo矿床、罕达盖矽卡岩型Fe-Cu矿化以及垦山多元素组合异常REE指标的研究,发现矿致异常与未见矿异常、斑岩型矿化与矽卡岩型矿化REE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矿化体赋存部位与REE指标空间位置吻合,这一发现使得应用REE评价地球化学异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铜多金属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田)的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出发,初步地、系统地论述了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的含义和范围、多元素区域异常组合的划分,以及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等问题。提出了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阐述了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总结出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的三种表现形式。并指出了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在区域成矿预测评价中可能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个旧锡矿阿西寨矿段地表基岩的地球化学勘查。发现其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带,并以测区内隐伏花岗岩凸起为中心,元素分带序列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侧向迁移活动能力相符合。该现象再次证实个旧锡矿为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花岗岩是大多数成矿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成矿热液活动的主要驱动营力。分析认为,阿西寨测区是一个相对较完整和独立的(凸起)成矿场,成矿热液活动以阿西寨凸起为中心。成矿热液活动体系受断裂导流影响,在以花岗岩凸起为中心的分带控制下,可能存在的工业矿体将在主干断裂附近和有利的构造岩性界面产出。  相似文献   

12.
徐善法  王玮 《地学前缘》2012,19(3):84-92
以长江中下游1∶20万铜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认为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异常图具有不同的研究意义:(1)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床异常,用于大型矿床预测。研究区内13个大型矿床中有12个落在具有三层套合结构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已知矿床储量与异常面金属量、异常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显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规模与储量之间的较好相关性。(2)1∶5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区异常,用于在成矿带中预测有利成矿区。(3)1∶10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大型矿集区或成矿带,用于矿集区预测。如果把研究区内面积大于1 000km2且含有3个以上已知矿床的异常作为矿集区的话,则长江中下游存在3个大型矿集区:马鞍山—南京矿集区、九江—瑞昌—大冶矿集区和德兴—黄山—安庆—铜陵矿集区(实际上包含德兴和铜陵2个矿集区)。大型矿床多产于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大型矿集区所形成的异常具有至少3层套合结构,浓集中心与大型矿床存在对应关系,这些规律的发现为在不同成矿域预测新的大型矿集区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何家国 《安徽地质》2015,(2):107-110
通过对安徽省石台县铜铃坡铜矿所处地质背景及矿化、蚀变特征的研究,结合化探异常的分析,认为目前发现的铜铃坡铜矿体不足以引起该化探异常。异常特征指示矿体剥蚀浅,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三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学求 《物探与化探》1998,22(2):81-89,108
为了在广大覆盖区寻找隐伏大型特大型矿床的需要,我们探索研制了能在短期内以较少的费用迅速覆盖广大覆盖区的能觉察地下深部发出的极微弱直接找矿信息的战略性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金属活动态测量和地球气微量金属测量。这两种方法在各种景观覆盖区被广泛地加以试验与应用。其结果表明:(1)隐伏大型特大型矿床四周巨大的地球化学模式可以被各种营力搬运至地表,地气对超微量金属的搬运是厚覆盖区隐伏矿床在地表形成叠加含量地球化学异常的主要原因。(2)在覆盖厚度从几米至三、四百米都可以发现清晰的异常显示,因此为厚覆盖区找矿提供了强有利的工具;(3)地气与元素活动态不仅存在局部异常,而且在大型特大型矿床四周存在区域异常和地球化学省,用很稀的采样网就可以捕捉到这种大规模异常,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大面积覆盖区的战略评价中;(4)地气和元素活动态所反应的指标和适用性在不同的景观、不同的矿床类型上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应用最佳的方法指标。地气与元素活动态配合使用所获得的深部矿化信息更稳定更可靠。(5)利用元素活动态可以近似定量估计或预测可被成矿利用的金属供应量,据此推测某一地区潜在的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5.
红石砬铂矿地球化学异常组分简单,仅发育Pt和Pd的强异常,部分伴生Au异常,不伴生Cr、Co、Cu、Ni、V、As、Sb、Ag、Pb等元素异常。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Pt、Pd的分布和异常模式与铂族矿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及其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有关。矿体出露地表时,Pt、Pd呈强异常分布,异常的w(Pt)/w(Pd)比值与矿石中w(Pt)/w(Pd)比率基本一致;隐伏矿体上方,Pd有明显的浓集,w(Pt)/w(Pd)比值小于地表矿体。表生环境中,Pt、Pd可以呈矿物碎屑、可溶态等多种形式迁移,在疏松沉积物中形成异常。因此,以Pt、Pd作为直接指示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勘查,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铂族矿床。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方法较多,各种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不同。笔者详细介绍了应用MAPGIS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异常圈定前不需对原始数据作过多预处理,圈定时可不考虑地质背景划分、地球化学景观的不同,不受工作区研究程度及研究人员专业影响,方法适应性强,简单、快速,并能客观反映矿化情况,较好地体现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变化,对地球化学分区研究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川西乡城-稻城-得荣地区地处川西高原,相对高差一般大于2 000 m,高山深切割现象显著.地质背景以及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变化复杂,找矿标志不明显,找矿难度大.采用传统化探方法可能漏掉部分异常强度不大而可能成矿的异常;或者是矿体有一定埋藏深度而异常较弱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找矿效果.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方法解决了低背景区和高背景区弱小异常的识别问题,克服了采用全区统一异常下限给异常识别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Regional stream sediment surveys at a 1:200,000 scale reve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ional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anomalies over medium to large copper-polymetallic orefield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in China. Region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orefield refer to those geochemical anomalies that are related to metallogenesis of an orefield in a certain area. The anomaly area is typically 10 to 100 km2. The regional multi-element anomalies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at is, the ore-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 indicator 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 and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al 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 Their common spatial distributions over ore deposits or orefields possess unique structures.The model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multi-element geochemical anomalies (RAGSS) of an orefield delineates structural feature possessed by orderly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multi-element anomaly associations related to orefield metallogenesis. It is  相似文献   

19.
严己宽 《中国区域地质》2011,(11):1802-1808
为了解释普遍存在的成矿规模与区域化探异常面积大小不成比例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概念,给出了概念的定义、相关要素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主要特点,数值大小、计算尺度与成矿规模的关系,适用条件等。认为区域异常集中度反映了成矿物质的集中程度,应用它找大矿是在区域成矿要素范围内众多异常中"同中求异"的过程。初步提出了区域成矿要素集中度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与区域异常集中度的关系。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提出为区域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和视角,将成矿相关元素异常与区域成矿要素联系起来的综合方法对于深化异常与成矿关系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对于寻找大中型矿床或矿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金的矿源层和地球化学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进忠  杨春 《黄金地质》2004,10(4):55-60
以区域化探岩石和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依据,讨论河北省范围内Au矿源层的地球化学判别、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过程的地球化学推导、Au的地球化学块体以及水系沉积物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问题.地层标准剖面和典型侵入体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调查表明,在Au矿源层和非矿源层之间,w(Au)差异很小,以其作为判别标准是不可行的,但H2O ,CO2,S,Cl,F,Hg等组分却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一个新的矿源层--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Au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研究显示,密云-青龙、怀安-崇礼-赤城、平泉和阜平-赞皇等地区存在着地球化学块体,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布与这些块体基本一致,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