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荣  宋春晖 《沉积学报》1987,5(4):136-136
由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筹办的“首届青年沉积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4至25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收到了来自全国生产、教育和科研等20多个单位的80余篇论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沉积地质学的各个方面和发展趋势。其中涉及能源和固体矿产沉积地质的论文占绝大多数,反映了沉积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的作者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中有近年来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副教授、讲师、工程师,也有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而更多的则是新近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而又默默无闻的青年人。  相似文献   

2.
会议由省地质学会主办,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及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局研究院承办。与会代表及专家们分别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l四川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会议根据省地质学会的提议,由与会代表讨论通过,四川省地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1年11月上旬在北京大学召开。为了促进地学事业的繁荣和青年一代的早日成才,中国地质学会委托其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会议规模约为250人,代表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代表的产生办法分为:1.各省地质学会青工委推荐,每省3人,共约100人;2.采用自由投稿,根据论文质量确定代表资格,共约150名。到目前为止,会议筹备组已收到1200多份论文摘要,正请有关专家进行评选,大约在今年4月份向获得代表资格者寄正式会议通知。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术交流1988年,冶金地质学会及下属4个学术委员会和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共开展学术活动7项,征集论文372篇,会上交流论文230篇,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共420人(见表). 1.发挥学会智力优势,直接为地质找矿服务参加冶金地质学会一届四次理事会议的30名理事,到铜陵地区考察了黄狮涝山、马山和新桥等金矿床,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很好,金矿找矿潜力很大,并对原生金矿和铁帽金矿的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提出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侯德封先生是杰出的地质学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生涯中,时时急国家之所急,组织领导了多次地质矿产调查,倡导和开辟了沉积矿床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多种学科,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和核子地质学。他领导组建了多个地质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青年的地质人才、他善于自我完善,善于与自己挑战,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地质导师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于1988年3月19日在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正式成立。冶金地质学会理事长关广岳,副理事长杨敏之、姚培慧、王继伦,秘书长马文念,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院长侯宗林、党委书记曾玖吾到会并讲了话。《冶金报》科技部和华北站负责人、《天津青年报》记者到会采访。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是冶金地质学会的组成部分,是团结和组织冶金系统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的工作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①组织本系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活动,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总结成效等;②加强与兄弟组织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信息交流,争取掌握国内外地质科学发展新趋势,促进本系统地质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报请四川省科协和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意,在学会、成都地质学院的重视和关怀下,经老专家和青年沉积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一致努力,由成都地质学院,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冶金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和西南石油地质局及四川建材工业学院等单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组成了符合青年人特点的学术团体——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沉积地质学委员会筹委会。拟聘请德高望重的老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地质》2013,(4):F0003-F0003
2013年12月8日,由贵州省地质学会主办、贵州省青年地质工作委员会承办的“贵州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年论坛”在贵阳召开,来自地矿、煤田、有色、化工、建材、贵州大学等行业的领导及青年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了第一届贵州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成立了青工委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在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煤矿床资源问题划分成两个专题组,分别在两个会场进行论文宣读和学术讨论.其中泥炭和煤专题组共有论文45篇,煤地质学专题组共有论文10篇.这55篇论文在学术须域上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可归纳为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泥炭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学的研究当前将今论古的比较沉积学研究仍是煤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因此,本次大会对泥炭沉积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如C.A.Palmer等提交的温带与热带某些泥炭形成环境的地质学研究;A.D.Cohen提交的巴拿马西北部Changuinola泥炭矿床的研究等.Palmer研究了不同气候带的泥炭沉积:①属寒冷温带的美国缅因州和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冰封地带;②美国缅因州海岸外,大西洋中的一个属温带海洋性气侯的岛屿;③沿暖和温带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地质矿产部、冶金部、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化学工业部、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12.
高有峰  张立斌  陈桐  王璞珺 《沉积学报》2017,35(5):1078-1085
通过调研国内主要地质高校涉及沉积学领域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野外教学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情况,对中国沉积学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讨论了中国沉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1)中国地质类院校中涉及沉积学的本科专业设置基本统一,而研究生专业设置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大高校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各具特色;2)通过统计近15年沉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揭示沉积学相关专业学位论文数量占地质学科总数的32%,其中油气地质学学科又占沉积学论文总数的77.1%,可见油气地质学是近15年来沉积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对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3)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对比,我国沉积学教育与国民经济是同步发展的,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沉积学领域提出新的课题,促进沉积学和沉积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沉积学领域和沉积学教育取得的成果反过来又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沉积学人才培养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模式,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调统一本科地质学基础教育和研究生沉积学专门教育,构建终生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沉积学各研究领域的接续力量源源不断,使中国的沉积学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科学院教育局、资源环境局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首届地学研究生学术会于1990年6月26日至2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89篇,大会交流40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5篇,内容涉及沉积学和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和矿床学、构造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及环境地理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学等学科门类,这些论文摘要被编辑成了《中国科学院首届地学研究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相似文献   

15.
消息报导     
贵州省首届“青年地质工作者矿床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在贵州省有色地勘局召开。会议由省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及省有色金属学会共同组织。 来自我省地矿、有色等23个单位的44位青年地矿工作者占与会代表71%,共18篇论文在大会宣讲交流。省“十佳青年”地矿局王昆应邀报告自己的工作成绩和成才体会。  相似文献   

16.
数学地质是地质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一门较年轻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地质学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一个地质学分枝.数学地质的主要工具是电子计算技术. 几年来,数学地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应用:①矿产资源统计预测;②地质统计学;③预测地质学;④地质工作的自动化控制(地质数据库);⑤数学地质程序、程序系统及地质计算语言;⑥数学地质在沉积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正2019年4月为贯彻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地质工作,在安徽合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青年地质工作者围绕"青年地质工作者——勇当金山银山的发现者,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主题,集中研讨了有关地质的科学问题。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推动了系列科技成果的产出,更是为年轻人搭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因此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征集组织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专栏。稿件经过初审、外审、终审等环节,在古生物、岩石学、矿床学及环  相似文献   

19.
《沉积学报》2006,24(2):234-234
在2006年2月26日结束的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扩大会议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分会、工作委员会的21个单位荣获学会"先进集体"称号,受到大会表彰,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名列其中。表彰决定指出:在中国地质学会第37届理事会期间(2000-2006年),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学术活动、科学普及、组织建设、人才举荐、科技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此之前,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已获得该学会第…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专家发言及提供大会交流的部分论文摘要,从沉积环境,海相沉积,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四个方面,窥视自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后沉积地质学的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