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一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门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浆侵入。2408~2000Ma,太古宙陆核周缘线性活动增强,形成裂陷盆地,沉积了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于2000~1800Ma遭受区域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中元古代,扬子(华南)板块北缘在统一基底上裂陷,沉积了海州岩群,华北板块南缘则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携带榴辉岩沿裂谷侵入。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下地壳发生广泛重熔形成大量同构造(造山)期花岗质岩浆,并与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榴辉岩一起沿碰撞带侵位,形成晋宁期荣成超单元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之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造山带发生由南东往北西的过冲推覆作用,形成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震旦纪早期,以玲珑超单元为主的弱变形花岗岩类侵位,随着造山带的隆升作用,在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胶南-威海造山带研究进展及重要地质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岩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致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致,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相似文献   

3.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岩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致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致,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相似文献   

4.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 ,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 ,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岩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 ;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 ,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 ;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 ,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 ,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致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致 ,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 ,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描述了胶东—鲁南双变质带,从荣成、文登、威海经青岛、胶南、诸城、日照到莒南赋存于太古代至早元古代胶东群和/或胶南群变质杂岩中的C类榴辉岩带,代表了高压低温变质带;从胶东到鲁南的桃科期(早元古代)Ⅰ型花岗岩带及胶东莱西—安丘早元古代麻粒岩相岩石则代表了高温低压变质带。我们推测,这一双变质带,形成于早元古代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期。在这次碰撞事件之后,胶东—鲁南地区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这次变质事件使得高压低温变质带发生了进变质作用,使C类榴辉岩平衡温度升高,同时使蓝闪石片岩消失;高温低压变质带则发生了退变质作用,Ⅰ型花岗岩发生混合岩化作用,麻粒岩相岩石遭受退化变质。胶东—鲁南双变质带,表明了华北—华南陆块的东部边界是从合肥、嘉山、响水、连云港经鲁南、青岛到胶东(荣成、威海)后而没入北黄海的。  相似文献   

6.
胶南造山带曾经历过五期变质作用:早中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出现紫苏辉石为标志,其变质条件为P=1.35GPa、T=787.7℃,属中高压相系、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晋宁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发育榴辉岩为标志,其变质条件P≥2.8GPa、T=601~1375℃,属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围岩的变质条件为P=1.1~1.6GPa、T=560~650℃;晋宁一震旦期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是胶南造山带最重要的一次热动力事件,其形成条件早期为P=0.311~0.314GPa、T=564.5~603.3℃,中期为P=0.25~0.644GPa、T≤700℃,晚期为P=0.545~0.644GPa、T=600.7~670.8℃,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P—T演化趋势线呈顺时针方向的半环状,这种P—T趋势与该区的岩浆活动有关;加里东期的中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以广泛分布的3T型多硅白云母为标志,其形成条件为P=0.70~0.85GPa、T=450~510℃,属高温低压变质作用;印支期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是区内最晚期的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呈带状产出,与韧性或脆韧性剪切带相伴分布,其形成温度为350~447℃。  相似文献   

7.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布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走滑型剪切带是该区变形最明显的一组强剪切应变带,其运动性质以右行平移为主;弧形韧性剪切带由垂直造山带走向的近南北向转为平行造山带走向的近东西向,呈向NW凸出的弧形,自SEE向NWW方向推覆;造山带边缘韧性剪切带具明显的纵向分段性,反映了其在隆升的同时形成了垂直造山带和平行造山带的运动分量。主要的穹隆构造有尚庄穹隆、丝山穹隆、甲子山穹隆和官山穹隆。尚庄穹隆由片麻理围斜外倾、环形韧性剪切带及环状分布的包体群所显示,是岩浆强力定位造成的真正的片麻岩穹隆。弧形构造主要有龙古弧、诗雒弧和临沐弧,它们显示了胶南造山带三维空间上的“立交桥”式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威海地区榴辉岩位于秦岭大别苏北胶南巨型榴辉岩带的北东段。榴辉岩体大小悬殊,呈透镜状、不规则状、脉状及似层状等赋存在早元古代荆山岩群变质层状岩系、尖晶石橄榄透闪片岩及晚元古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并与围岩一起经受了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榴辉岩退变分带的核部为榴辉岩,次外边为榴闪岩,最外边为斜长角闪岩或石榴斜长角闪岩。三个变质作用阶段的特征是:前榴辉相阶段为中压相系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阶段为高压相系;榴辉岩退变质阶段相当于中压相系的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榴辉岩形成于900Ma左右。  相似文献   

9.
胶东文-威地区的胶南造山带,属秦岭-大别-胶南造山带的北东段,区内广泛分布着规模巨大的前寒武纪中、深构造相韧性剪切系统。按其形成序列及方式,大致可分为3种;①近水平伸展式韧性剪切系统,变形机制以位错滑动、位错蠕变为主。其变质的温压条件T为630~680℃,P为0.67GPa,剪应变值平均为4.47,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44.57~79.5MPa。形成于中元古代造山带演化早期的伸展裂陷阶段。②收缩挤压式韧性剪切系统,变形机制以粒间边界滑移为主。变质的温压条件T为600~700℃,P为0.77~0.85Gpa。剪应变值为1.2~2.1,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62.22MPa。形成于新元古代早~中期造山带挤压抬升阶段。③逆冲推覆式韧性剪切系统,变形机制以位错滑动,位错蠕变为主。变质的温压条件T为514℃,P为0.77GPa。其剪应变值为3~5,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69.96~85.76MPa。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造山带逆冲推覆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0.
胶南地区的变质杂岩主要由中、晚元古代的变质深成岩组成。按照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这些深成岩可划归四个超单元:①海阳所超单元,由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为中元古代幔源深成岩类,形成于洋内裂谷环境,属非造山岩浆岩类;②荣成超单元,由二长花岗岩类构成,为晚元古代壳源S型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造山阶段,属同造山岩浆岩类;③铁山超单元,由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幔源分异型(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陆内张裂环境;④月季山超单元,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壳幔混合源(Ⅰ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板块碰撞后期,亦属同造山花岗岩类。胶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进程为:在早元古代陆缘海的基础上,中元古代该区地壳拉张形成裂谷,海阳所超单元沿裂谷侵位;晚元古代地壳由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裂谷闭合发生板块碰撞造山作用,伴随产生大量同造山岩浆岩类。其中板块碰撞引起的部分融熔作用形成荣成超单元,板块碰撞造成的局部拉张环境使幔源分异的A型花岗岩类铁山超单元定位,稍后壳幔混合岩浆沿造山作用产生的推覆构造空腔定位形成月季山超单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新的地球物理资料和地体构造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胶南地体构造的深部特征和依据。胶南地体处在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构造缝合带上,它应为秦岭造山带越过郯庐断裂的向东延伸部分;五荣断裂为其北界,赣榆黄海断裂为南界。胶南地体可能是在秦岭造山过程中两大板块碰撞增生形成。胶南重力低不仅与地幔低凹有关,而且与该地体内广泛发育的密度较小的花岗岩类岩石及低密度值的元古界胶南群内混合岩、片麻岩、变粒岩等岩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秦巴造山带是夹持在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印支期陆内造山带。其内部自北而南可分为北秦岭变质-构造-岩浆岩构造带、中秦岭褶皱构造带及南秦岭伸展-滑脱构造带等三大不同构造面貌及演化过程、不同物质建造差异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3.
哈茨谱山北矿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北造山带、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的东段,区内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强烈。铜铅银金多金属矿矿床赋存于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中,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并受火山热液的叠加。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通过对矿区内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的分析论述,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火山期后热液型铜铅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展布于辽宁东部鞍山—本溪间的寒岭—偏岭断裂走向为北东东,延长大于200km,运动方向为左行走滑,形成于中生代晚期,与之同期的本溪思山岭—塔子岭—三家子—大卫村屯断裂走向北东,延长140km,运动方向为右行走滑,两者同属于区域性地壳-岩石圈型断裂。研究证明,两者夹持的楔形断块体西起鞍山、海城、营口一线,东至本溪市,是一个陆内滑移造山带,最大滑移距离达37km。本溪市上卧龙—兴隆山断裂走向北西—南东,延长10km,则是其前缘挤压带。这一构造的形成与东亚大陆在中生代以来呈断块状向太平洋扩张有关,与壳内花岗岩质层的水平变异有关,与下辽河断陷内基底层次的侧向伸展力有关。滑移主体以斜切凤城凸起和太子河凹陷,改造着区域构造格架,在其影响区域内形成一个滑移构造体系。对此滑移构造体系的识别与建立,对研究上述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找矿、找水及评价地壳稳定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云岭金矿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云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与华南成矿带之间,属于江南造山带上的一个热液脉型矿床。基于云岭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在该区开展了岩石露头测定、岩石标本物性测定和地球物理学相关研究。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法,识别本区主要控矿构造为NE向断裂带。根据激发极化法圈定高极化率异常区,并结合相应区域电阻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磁异常分布特征建立4种地球物理模型:低阻-高极化模型、高阻-高极化模型、高极化-磁异常过渡带模型和高极化-高磁异常模型。这4种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在该区岩石物性与矿床成因基础之上,分别对应不同含矿模型:低阻-高极化模型对应接触带上硫铁矿成矿区;高阻-高极化模型对应含矿硅化带;高极化-磁异常过渡带模型对应围岩蚀变带;高极化-高磁异常模型对应岩浆侵入区。依据以上模型,可圈定NE向断裂带、断裂带西侧高阻硅化带及东侧蚀变岩体为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6.
湖北英山—安徽太湖地区位于大别山造山带东段,在对区域构造岩石地层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确定大别山造山带结构主要为构造岩片堆叠体,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罗田岳西变质杂岩带、英山潜山超高压岩片、宿松变质岩片等3个构造岩片,分别对其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别山造山带提供了可靠的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昆中断裂带是东昆仑成矿带发育多条巨型断裂构造之一,控制并切割自元古宙以来的不同地质体,对区域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次级断裂或主断裂构造的交叉部位往往是成矿通道和容矿部位。研究区位于昆中断裂两侧,属活动区造山带,成矿期次多,类型复杂,具有良好成矿地质条件,已发现矿床、矿(化)点多处,与Nb,Y,La,Cu,Zn,Mo,Au,Ag,As,Pb元素为主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断裂带的现代形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断层形变观测揭示华北地区西部的速率大于东部。华北地区(特别是西部)的断层活动主要具有正断性质,但华北东部的逆断活动比例高于西部。断层应变累积率在包头6.4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明显增大,可能与地震孕育有关。呼和浩特-大同地带、渤海湾地区、莱州湾-沂水地段和太原盆地是现今压应变速率相对较大的地区,有一定的应力积累。水平应变反映出郯庐断裂带、河套-张家口-蓬莱隐伏断裂带等有明显的分段性,各段的活动及应变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