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西昆仑金(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塔里木西南缘的木吉-大同一库地金铜成矿带是西昆仑地区重要成矿带,带内金矿主要产于碳质千枚岩、碎屑岩及绢去母石英片岩等岩石中,受韧性剪切带及构造蚀变带控制。铜(金)矿化与华力西期花岗岩类关系较紧密,金铜找矿以海相喷流沉积型铜(金银)矿、斑岩及夕卡岩型铜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及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为主,根据金铜成矿环境分析,认为该区的金铜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控金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大明 《黄金地质》2001,7(1):68-72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在古生代末期开始活动,中生代成形,新生代定形。与金成矿关系极为密切,金矿分为岩金和砂金矿。岩金包括含金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岩浆岩型、浸染型、硅铁型及氧化铁帽型。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各组成部分均发现有金矿床,以弧顶遥居首位,依次为前弧、砥柱、反射弧、反射弧脊柱,马蹄形盾地及脊柱。该构造区内分布着小秦岭、陕甘川金三角,还有燕山和晋东北金矿区,熊耳山金矿密集区等。大多数岩金矿形成于燕山期,砂金形成于第四纪。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吐拉苏—也里莫墩金态矿带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连慧  田昌烈 《地质与资源》2001,10(2):85-90,101
吐拉苏-也里莫墩矿带是西天山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矿带内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中期张张(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早石炭世火山岩带内,金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火山岩,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社内-韦宪早期。矿带内金矿化可分为浅成温热液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硅化岩型)、斑岩型和沉积砾岩型。矿带内东、西两段控矿构造有差异;西部吐拉苏地区的阿希、京希开布拉克、尔曼得等金矿产于京希-阿希近南北向火山构造拗陷带内的火机机构构造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和层间裂隙带(硅化岩型)中;东部也里莫墩地区的地曼、铁列克特、小于赞等金矿床(点)产于吾拉斯台-郎布拉近东西向火山构造隆起带内的次火山穹丘构造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因民铜矿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一是铜矿的伴生金;二是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化探样品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金箔箐断层上、下盘的角砾状蚀变岩内,空间上受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邻区拖布卡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本区相似,在成矿地质年代上作以类比推测,认为喜马拉雅期是主成矿期。另外通过对光片镜下和化探原生晕样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及热液特征。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土型金矿基本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湖 《广西地质》2000,13(1):29-36
广西红土型金矿是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型金矿。文章通过对广西红色风化壳及红土型金矿分布的研究,依据含金红土类型及金矿源体矿化特征将全区红土型金矿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并结合其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的剖析,认为广西红土型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提出碳酸盐岩类、火山岩类及蚀变构造岩类红土型金矿是广西红土型金矿的主攻类型,主攻地区为桂西百色-平果、桂中横县-贵港、桂西南凭祥-崇左等地。  相似文献   

6.
德兴-铜厂岩块地层序列属怀玉地构造沉积区,金矿赋存中元古界韩源组,控矿构造方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及顺层滑脱破裂岩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强应变岩带且叠加碎裂化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祁雨沟地区金矿物探找矿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瑜麟 《中国地质》2001,28(12):30-36
通过以祁雨沟地区爆破角岩型金矿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物探工作的综合分析,结合地质、物化探工作,提出了在该区寻找这两种类型金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利用已知矿区的勘查验证结果,结合地物化异常标志,对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南戈枕金矿带构造岩特征与金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力  李念凤 《黄金地质》1999,5(2):21-26
海南戈枕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岩可划分为糜棱岩、碎裂岩、构造片岩及构造片麻岩3种系列,每一系列 又可以细分为几类,各具显著特征。描述了各类岩石的微观特征、空间分布和变形特征,并根据各类型构造岩和金矿床(点)的产出规律及金矿石类型,讨论了构造岩与金矿化的相互关系,指出金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构造变形区的构造岩中,变形程度与构造岩金矿化强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张宝林  蔡新平 《矿床地质》1998,17(Z5):881-884
如何在砂金富集区内进一步寻找岩金矿,是世界各国找矿理论中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以黑龙江北部为例,建立了砂金富集区内的岩金找矿模式。认为该区丰富的砂金矿主要是近源侵蚀机械富集成因,在岩金找矿中应重视对物源区剥蚀程度及控矿构造的分析,以寻找有利的保存条件为目标。根据新构造运动对物源区造成差异佳剥蚀的特点,提出黑龙江北部应重点寻找与小型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运用该模式在黑河砂金富集区内寻找岩金矿取得突破,发现了3个岩金勘探靶区,其中一处具有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乔拉克地区金矿成矿条件,认为大哈拉军山火山岩是区域金矿赋矿层位,近东西向构造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闪长玢岩、辉绿玢岩等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指出找矿远景,加强乔拉克金矿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紫木凼金矿床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氧化矿石中,金呈显微粒状自然金-显微金嵌布于褐铁矿,石英水云母,方解石的颗粒间或孔隙中,原生矿石中,金主要呈次显微粒自然金-次显微金包裹体,其次是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矿物中。  相似文献   

12.
王德荫 《地质与资源》1993,2(3):242-247
近年来,不可见金的研究,运用高分辩透射镜和离子探针等综合测试方法取得了很大突破。不可见金,指的是硫化物中以超显微包裹体或固熔体形式存在的超显微金、次显微金。金质点上限近来Cook等定为0.1μm。由加拿大、希腊、美国等一些金矿床研究表明,硫化物中不可见金主要见于卡林金矿床以及热液、块状硫化物及矽卡岩型矿床中,其形成多与载体矿物黄铁矿、毒砂相关,并往往优先富集于毒砂中,如卡林金矿床黄铁矿金含金量为数十至数n×10-n×100×10-6,而毒砂中则高达近一倍。不可见金的研究,在当前无论对其矿石加工工艺研究,还是对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浊积岩型金矿的概念、特征、成因和2个浊积岩型金矿的矿床实例,并对浊积岩型金矿概念和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rough a study, particularly 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or ESCA) analysis, of gold-bearing arsenopyrite and pyrite in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of Guangxi, China, and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gold-bearing pyrite and marcasite, the authors have found that these minerals contain “invisible gold” whose binding energy is lower than that of native gold (Au°). Therefore they suggest that gold occurs in a negative charge state in these sulphide minerals as it replaces some sulphur and is combined with sulphur with the covalent bond. This paper also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formation from the 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of gold, crystal chemistry of arsenopyrite, pyrite and marcasite and geochem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Through a study, particularly 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or ESCA) analysis, of gold-bearing arsenopyrite and pyrite in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of Guangxi, China, and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gold-bearing pyrite and marcasite, the authors have found that these minerals contain "invisible gold" whose binding energy is lower than that of native gold (Au°). Therefore they suggest that gold occurs in a negative charge state in these sulphide minerals as it replaces some sulphur and is combined with sulphur with the covalent bond. This paper also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formation from the 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of gold, crystal chemistry of arsenopyrite, pyrite and marcasite and geochem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金矿物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龙明 《黄金地质》1996,2(3):66-70
卡林型金矿的金矿物主要为Au-Ag系列的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金的成色高。在构造活动强烈的秦岭地区,金矿物形态复杂多样,以显微金为主,明金可见,而在其他构造活动微弱地区金矿物多呈圆形-椭圆形,以次显微金为主,金矿物成色与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纲 《黄金地质》1996,2(4):43-49
系统论述了区内各大类金矿的成矿温度,成矿压力,各种气体的逸度、pH值,金离子及其配合物的活度,讨论了金的迁移形式,推测了区内各类矿液中金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18.
贵州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张杰余大龙李明琴张先煜杨勇俊(贵州工业大学资源工程系,贵阳550003)关键词金矿化带金矿地球化学金矿成矿作用黔东天柱本文主要研究了黔东天柱磨山—油麻坳金矿化带内主要类型岩石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深部过程对哀牢山金矿带金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献武  胡瑞忠 《地球学报》1997,18(Z1):167-169
本文通过矿化剂来源及其相关地质事件的研究,确定了金成矿与深部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成矿之所以集中在喜马拉雅早期,主要是通过喜马拉雅早期受地壳拉张控制的富S深源流体上升,加入原在该区浅层断裂中循环的大气成因贫S流体中,从而使这种贫S的流体转化成富含足够S,进而能够大规模浸取Au的成矿流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金在硫化物矿物中呈负价态存在及其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李九玲  冯大明 《地质学报》1995,69(1):67-77,T001
通过对中国广西卡林型金矿的含金毒沙、黄铁矿及用热液实验方法合成的含黄铁矿、白铁矿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电子结合能低于自然金(Au^0)的“不可见金”。因而提出金在上述硫化物矿物中由于取代部分硫并与硫呈共价键结合而负价态点。本文料从金的化学及地球化学性质,毒砂,黄铁矿及白铁矿的晶体化学特征和产出的地球化学环境等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其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