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智能化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晶  黄仁涛  郭庆胜 《测绘科学》2007,32(5):170-172,143
首先阐述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知识,包括十种常用表示方法的描述、影响表示方法选择的因素、表示方法选择之间的配合原则,提出了选择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新规则,总结了表示方法间搭配的可能性;接着介绍了知识工程中知识模型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知识模型并利用关系数据库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了模拟;最后基于WebService开发了试验系统并举例说明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曲线放样的常见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结合实例对自由设站极坐标法、DGPS-RTK法曲线测设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GPS-RTK技术使曲线放样精度更高,实现更便捷。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自适应数据滤波方法.该方法采用迭代选权方法的基本思想,在实现中加入了自适应与分层的思想,使其也可用于处理城区点云数据.提出了滤波方法评价体系,并对该滤波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填方机场边坡变形监测传统方法的不足,创造性地提出了应用单台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变形监测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光束法平差的多测站观测值统一解算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与GPS方法进行了比对,论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为今后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在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分类方法中的目标标记方法,比较分析了其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一种快速标记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标记号等价结构体,消除了标记号冲突引起的标记差,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并在实验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隧道工程控制测量主要方法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立洞外、洞内隧道控制网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着重对支导线加测陀螺定向边的方法进行了论述,从测量精度等方面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该法是建立隧道洞内控制网比较适用的方法;文章最后综合分析了贯通误差预计的方法及应该考虑的问题,包括贯通点偏差、贯通点最佳位置及贯通误差允许范围等。  相似文献   

7.
遥感影像分类中的空间尺度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息熵的空间尺度选择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感影像的多光谱信息。在这个方法中, 信息熵被用于评价影像类别可分性的定量标准; 另外影像的空间分布特征也被考虑。该方法与已有方法, 即基于局部方差的方法、基于变异函数(Variogram)的方法、基于离散度的方法, 进行了比较。TM和QuickBird两种影像被引入到评价中来。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够准确地确定两种实验影像的最优分类精度所对应的空间尺度。QuickBird影像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实验, 这表明本方法不仅适合于传统的分类方法, 同时也适用于面向对象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表明, 本文方法明确优于已有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综合预测建筑物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单一方法预测建筑物沉降存在着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综合单一方法预测沉降量。该方法能综合单一方法的特点,增强了模型的普适性,从而提高了预测精度和预报期次。文中讨论了如何实现和运用该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GNSS整周模糊度确认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模糊度确认的理论基础出发,对目前存在的主要模糊度确认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各方法的理论背景与实用性情况,并展望了模糊度确认方法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结合ScanSAR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分条带处理的方法,分析了Sca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对比分析叠片式条带拼接和配准加权拼接两种方法,提出了改进的配准加权方法,并用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分条带处理方法和改进的配准加权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ScanSAR干涉测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地理信息科学人才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础上,探讨了软件、硬件、网络系统及项目研究室等专业实践环境建设,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及创新实践等多层次实践体系,依托一流的实践环境,实现了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的融合。结合社会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需求,制订了满足人才金字塔结构要求的实践方案。实践表明:该体系可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等现象,影响实践教学效果。针对目前GIS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进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获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GIS人才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术,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重大。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GIS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探讨了GIS主要实践能力,阐述了GIS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GIS实践教学模式。认为GIS教学必须以理论为指导,以技术为核心,积极开展GIS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实习教学改革、推进实习信息化建设的指引,本文在分析传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不足的基础上,引入GIS、RS和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设计开发了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管理平台,实现了实习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融合、一站式实习管理、实习路线组织与规划、特色实习专题图表达与分析及三维虚拟实习等功能。平台可为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管理流程化、信息化、虚拟仿真化提供一个崭新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学生GIS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分析GIS专业实践教育环节特点与需求,结合南京工业大学GIS专业办学特色,从改进GIS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内容、营造GIS学社平台、建设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等3个方面,探讨了GIS专业创新实践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地籍测量野外教学实习》中存在的实习内容与实际地籍测量工作脱节的问题,提出从实习的内容设计、实习的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入手,遵循“依据规范,实战模拟,严格要求,合理紧凑”的实习原则,改进地籍测量野外教学实习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籍测量野外教学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该文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基础型实践、工程型实习、创新型拓展和设计型提高的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完善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4个方面全面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从优化师资结构、鼓励学生拓展训练、健全实践保障体系3个方面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培养的人才符合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  相似文献   

18.
GIS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贾泽露 《测绘科学》2007,32(6):199-201
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教学、课外实习、生产实习、专项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种模式。实践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GIS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更加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据此,作者根据多年来所从事GIS专业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GIS学科特点,对GIS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GIS专业实践性教学流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GIS专业所有实践性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并进一步细化为实践性教学的四层流程设计,每一层对应有相应的技术平台、硬件和软件平台、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性环节,对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涉及的实验和实习进行流水线操作,以某一实践性主题贯穿于从空间信息采集到最终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这种系统规范的训练,达到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土木大类测量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木大类的测量学实习在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实习模式的特点,指出现有实习模式存在的缺陷,认为测量实习环节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辟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项目,针对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和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提出新的实习模式,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