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投影变形超过限度的矿区进行地质测量时,一般要建立矿区独立坐标系,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椭球膨胀法。由于独立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坐标数值上存在差异,造成新的测量图件与早期地质图件不好衔接、用图不便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矿区独立坐标系的改造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认为这种改造方法是可以实施的。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独立坐标系在老挝巴松县铝土矿勘探测量中的应用,以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主要论述了坐标系的选择,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及实现,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在对GPS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及精度评定后,得出"该GPS控制网优于E级GPS控制网的精度,完全可以作为该矿区的平面首级控制"的结论,印证了独立坐标系建立境外矿区GPS控制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独立坐标系平面控制网之扩建及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征海  张泽烈 《北京测绘》2000,(4):20-25,12
本文以重庆市独立坐标系平面控制网之扩建及改造为例 ,阐明城市独立坐标系平面控制网之扩建及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详细阐述利用椭球变换和坐标转换原理建立基于CGCS2000城市独立坐标系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论证。采用此方法建立的独立坐标系,既实现了与CGCS2000的密切联系,又保证了在旧独立坐标系中产生的已有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不经过任何技术处理在新建独立坐标系中能够直接使用,对城市独立坐标系统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CGCS2000建立独立坐标系与原城市独立坐标系坐标相差较大,需将原有测绘成果转换到新坐标系下,由于庞大工作量让业界难以承受,成为CGCS2000在城市推广的瓶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GCS2000建立城市独立坐标系方法,使新旧坐标系坐标差较小,能够满足地形图允许误差,使大部分地形图无需转换,直接在新坐标系下使用。通过实例分析,对提出方法进行正确性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基本上解决了上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坐标系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后,原国家坐标系的控制点不能直接应用于独立坐标系中,需要确定并计算得出独立坐标系的基准。独立坐标系的基准确定直接关系到独立坐标系的精度及其与国家坐标系间的转换。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有的传统基准确定方法已不能满足高精度地心坐标系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地心坐标系的独立坐标系的基准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东  毛之琳  刘露 《测绘通报》2012,(4):86-88,91
针对山区地形复杂、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提出寻找独立坐标系最佳参数的解决方案。利用网上下载的地形高程数据和Global Mapper软件绘制独立坐标系长度变形的分布图,可判断独立坐标系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分析独立坐标系长度变形的特性,绘制出满足长度变形限差的高程区域图,利用其特性设置参数,可使满足限差的区域最大化。并以山区某县建立独立坐标系为例,详细叙述解决方案的建立过程,并与常用的建立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分析UTM投影及其变形特点,并与高斯投影进行比较,提出3种UTM投影地区工程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即"一点一方向"独立坐标系或任意假定坐标系方法、基于UTM投影的独立坐标系方法和基于高斯投影的独立坐标系方法。对于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而言,高斯投影的工程独立坐标系具有理论严密、解算方式易被接受、坐标系数目少等优点。通过某高速公路工程独立坐标系的计算分析,验证此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贵安新区测绘基准混乱及投影变形值过大问题,贵阳市测绘院受贵安新区管委会委托建立了符合规范要求的贵安城市独立坐标系。本文以贵安2000坐标系建立为例,介绍了城市独立坐标系建立的原理及方法,着重讨论了如何确定城市独立坐标系的相关参数,为新区建立独立坐标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CGCS2000建立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统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喜  李东 《测绘通报》2012,(10):5-7,15
为了与地心坐标系保持相对一致,更好地利用地心测绘成果,提出基于CGCS2000建立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方法,对于旧独立坐标系成果向新独立坐标系统转换,给出具体方法与实用模型。针对超长区域城市,提出建立多个投影带坐标系的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建立某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并对其进行长度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矿区施测的静态GPS控制测量,根据实际不同的坐标系工程用图需要,在矿区内均匀选择三个以上公共点的两套坐标,探讨对手持式GPS接收机求取其转换参数的方法,采用五参数转换法,求出转换参数,然后在手持GPS接受机上设置五参数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主要元素是中央子午线、投影面和参考椭球。建立独立坐标系有三种方法:中央子午线移到城市或工程建设地区中央,归化高程面提高到该地区的平均高程面;采用抵偿高程面;只移动中央子午线。以工程实例得出国家坐标系与地方独立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可靠、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江新区东部区域位于重庆市独立坐标中东带结合部,无论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中带还是东带,每千米边长高斯投影长度变形都在1.0~4.0 cm之间,超出规范规定。本文研究并确定控制两江新区投影变形的最终方案,建立了两江新区工程坐标系与重庆市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关系,提出并编程实现了DXF格式地形图的坐标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数字线划图由参心独立坐标系转换到地心独立坐标系、高斯投影大地中央子午线发生变化时,引起地块面积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坐标转换后地块面积的快速算法,并对算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应用椭球变换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某山区道路为例,分别运用椭球膨胀法、椭球平移法、椭球变形法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对这些方法建立的独立坐标系的投影变形值进行了分析,比较了3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海清 《东北测绘》2008,31(1):168-169
阐述了应用椭球变换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某山区道路为例,分别运用椭球膨胀法、椭球平移法、椭球变形法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对这些方法建立的独立坐标系的投影变形值进行了分析,比较了3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地整理中独立坐标系向国家80坐标系转化的问题,提出了小区域坐标转换的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软件在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建立完成相对独立坐标系统之后,一方面需要与国家坐标系相联系,以便独立坐标系成果更好地延续和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独立坐标系成果的继承和更新。建立相对独立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之间联系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坐标基准转换的过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转换模型,建立合理的转换关系,通过多种方案的计算和对比,以转换精度来评价转换效果。已知的建立两者之间联系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例对比各方法的优劣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Spatial data min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extract valuable knowledge from natural resource maps. One challenge in applying general‐purpose data mining algorithms to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these maps is that the unavoidable existence of errors in traditional area‐class resource maps introduces noise to the process and impacts the accuracy of the extracted knowledg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data preprocessing i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area‐class resource maps. Presented here is a sampling method designed to obtain samples that exclude noise and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entral concepts of the mapped classe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selecting only the pixels that fall in modes of environmental histograms for each individual class. A case study in extracting knowledge from soil maps shows that data preproces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process, and that the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environmental histogram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knowledge discovery approach to extracting knowledge from area–class resource maps. Prototype theory forms the basis of the approach which consists of two major components: (1) a scheme for organizing knowledge used in categorizing geographic entities which allows for the modeling of indeterminate boundaries and non–uniform memberships within categories; and (2) a data mining method using the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for extracting such knowledge from area–class maps. A case study o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a soil map demonstrates the details of the approach. The study shows that knowledge for classifying geographic entities with indeterminate boundaries is embedded in area–class maps and can be extracted through data mining; and that continuous spatial variation of geographic entities can be better modeled if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process retains knowledge of within-class variations as well as transitions between c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