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庆令  李清彩  卜华  万淼 《水文》2015,35(2):70-76
通过对2013年9月在双村岩溶水区域采集测试的18组岩溶水化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利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影响该区岩溶水化学组分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弱碱性地球化学背景下地下水对包气带的离子类质同象替代作用影响着岩溶水中Mg2+、K+、F-,人为污染因素控制着Cl-、Na+、NO3-、SO42-,岩溶水中的HCO3-、Ca2+、p H值受岩溶碳汇因素所影响。以上3种因子可以解释双村岩溶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87.103%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及其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珊 《地球学报》2003,24(1):67-72
在阐述川西坳陷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根据大量水化学测试数据,概括了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成分基本特征,勾划了气田水10个水化学参数化学场图,揭示了气田水化学分布规律性,并划分了正向和斜向垂直水化学分带。对于相关的气田水渗流场和地下水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金瓯  鲜阳  黎伟  张达政  庄晓明 《地球科学》2021,46(7):2565-2582
滨海平原地区地下水流系统水化学场演化过程复杂,同时受古海侵咸化以及现代人类活动影响,当前对其专门分析的研究较少.以杭嘉湖平原为例,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和水化学分析方法,对采集的78个深层孔隙承压水样品水化学数据进行解译.研究表明:区内水化学分区可划分为“古海侵区”、“径流排泄区”、“海水咸化区”,水化学类型依次为Na-Cl-HCO3型、Na-HCO3和Na-Ca-HCO3型、Na-Cl型.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因包括“海水入侵和离子交换”、“天然矿物溶解”、“人类活动”.滨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无明显级次划分,地下水化学场演化先后经历原生淡水形成、古海侵咸化、人为超采和现代海水入侵3个阶段,当前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已取代自然过程成为驱动区内地下水流系统、尤其是水化学场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盐池-定边地区水化学场分布特征及其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背景、岩相古地理和古水文地质条件,以水文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采取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集与测试及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分析研究了该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定边地区水化学场分布主要有SO4·Cl-Na·Mg型、HCO3·SO4-Na型、HCO3·Cl-Na·Ca型和HCO3-Ca·Na型场,在白于山分水岭向北和西北的水平分带明显,水化学场与地下水流向呈逆向分布.本区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古沉积中心及地层原始含盐量、地质构造、混合作用、地下水运动规律、古地下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南洛塔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湖南洛塔为西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溶丘洼地型岩溶区,本文利用近两年来洛塔水环境监测资料,进行洛塔表层岩溶带的水化学和水温场特征的研究,认为该表层岩溶带的水化学和水温场的特征与气候、生态环境和岩溶含水介质等多种因素明显相关。不同影响因素对表层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的作用有所不同,表层岩溶带岩溶水受气候影响较大,大气降水的降雨强度,直接影响到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的大小,总硬度和HCO-3 含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植被、土壤的覆盖程度与水化学组分含量高低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产自黑龙江省新生代玄武岩中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其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并与玄武岩化学成分和火山活动后期作用有密切联系,最终形成不同特色的硅质矿泉水。  相似文献   

7.
衡水地区多年超采深层地下水,形成了以衡水市区为中心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改变了初始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运用聚类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氯碱指数、离子相关关系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历史时期和现阶段深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探讨了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深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受到了较大的人类活动影响,根据Q型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补给、径流、排泄3个水化学分区。20世纪70年代到现阶段,随降落漏斗产生发展,研究区形成了新的局部补径排关系,加强了地下水对围岩的溶滤作用,导致研究区水化学场发生了变化,径流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Cl·HCO3-Na、HCO3·Cl-Na和SO4·Cl-Na转化为SO4·Cl-Na和Cl·SO4-Na,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Cl·HCO3-Na和Cl-Na转化为Cl-Na。Gibbs图和离子关系显示,研究区现阶段深层地下水在降落漏斗影响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替吸附和脱碳酸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沛县水源地第Ⅲ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究地下水化学组成,采用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基本特征、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相关系数法探讨了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均为弱碱性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a或HCO_3·SO_4-Na·Ca·Mg,含水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且沛县位于黄河冲积平原河间泛流地带,同时受鲁西南山区碳酸盐地下水补给、区域地下水径流不畅以及含水层中砂岩的溶释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含水层溶解性总固体(TDS)浓度偏高;氟化物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冲积平原形成的巨厚黏土、粉质黏土富含的氟化物以及区域偏干旱的气候条件和鲁西南冲积平原区的含有氟化物地下水的补给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下的水土作用对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对南宁市水化学场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南宁市天然水化学场进行模拟,以模拟溶液作为土体的浸渍液,研究变异后的水化学场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3)
利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对准噶尔盆地237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水化学分类,结合气候、地形、岩性及水位埋深等因素分析了水化学类型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各区域由于不同的气候、地形、岩性及水位埋深条件,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下水化学类型,气候湿润地区的地下水主要受溶滤作用影响,水化学类型以低矿化度的HCO3型和HCO3SO4型为主;气候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受浓缩作用影响,水化学类型以中高矿化度的Cl型和SO4Cl型为主。艾比湖水系、天山北麓诸河流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整体水化学类型特征符合干旱区盆地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高青县地热资源类型为沉积盆地型,主要热储层为古近系东营组孔隙 裂隙型砂岩热储,井口出水温度在53~768℃,水化学类型为Na Cl型。地温场受构造控制影响,为传导型地热系统。根据水化学主要离子组分特征及相关关系、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证实高青热田地热水水源为晚更新世大气降水补给,其成因类型为沉积水,且滞留时间较长,水岩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MAPGIS65为基础平台,采用Visual C#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建立地下水水化学辅助分析信息系统(EKGHAS),在实现基本数据管理、图形显示及查询的同时,实现等值线生成和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绘制相关图件。然后,将之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洛河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分区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水化学类型分布与当地水动力场分布所反映出的地下水补、径、排规律基本一致,表明该GIS系统能满足对地下水水化学场研究所需数据的实时、可视化管理需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形成受构造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控制,通过划分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分区阐述哈密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化学成因及控制因素,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阐明盆地系统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哈密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呈明显分带性,沿地下水流动方向,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3型演化为SO4型、最终演化为Cl型;水体TDS含量不断升高,地下水由淡水逐渐演化为微咸水、咸水。地下水离子来源主要为硅酸盐岩与蒸发岩盐溶解,水化学过程受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岩石风化作用与季节变化共同影响。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经盐分溶滤、盐分迁移并在排泄区附近形成盐分聚集带;盐分迁移沿程溶滤作用逐渐减弱,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哈密盆地地下水化学空间演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驱动,时间演化驱动因素主要为气候变化和工矿活动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湿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变化特征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探究区域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于揭示地下水循环变化、水资源安全与管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白洋淀湿地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白洋淀地区地下水系统水化学演化作用及分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具...  相似文献   

15.
511铀矿床区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中的同位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家和  王志明  李森 《铀矿地质》2002,18(2):104-109,117
本文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应用同位素水文技术,水化学和水中微量元素分析及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等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地下水成因及运移的控制因素,查明511铀矿地浸采矿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断陷盆地岩溶湿地众多,是云南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原因,造成湖泊淤积、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亡,滇东地区的湖泊退化较为明显,近30年内有20多个天然湖泊过早消亡。文章开展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三种类型典型岩溶湿地研究,主要研究湿地的成因类型及特征、湿地“三场”(径流场、水化学场、温度场)特征,分析岩溶断陷盆地内天然形成的湿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影响因素及定量评价水环境质,以及岩溶湿地自然及人为影响因素、影响形式、作用强度、效应和水源减小、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湿地萎缩等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质水量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受湿地内地下补给、净化、修复,水质总体较好;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受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地下水总体丰富。文章研究成果为岩溶断陷盆地湿地的保护、科学研究、利用、生态修复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东  龚绪龙  杨磊  黄敬军  许书刚  龚亚兵  崔龙玉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08-2023010008
常州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系列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受到天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因素控制,现状地下水化学成因和影响因素亟需深入研究。本文在地下水赋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统计分析、离子比值、主成分分析法对常州各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成因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HCO3-—Ca2+和HCO3-·Cl-—Na+·Ca2+型为主,第Ⅰ承压水以HCO3-—Na+·Ca2+和HCO3-—Ca2+型为主、第Ⅱ承压水以HCO3-—Na+·Ca2+型为主。从浅层至深层,地下水的碱性逐渐增强,ρ(TDS)均值降低,水化学类型由多元向单一转变。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矿物溶解、阳离子交替吸附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其中,潜水和第Ⅰ承压水化学成因主要受控于碳酸盐、硅酸盐、蒸发岩盐和硫酸盐矿物溶解作用,且二者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征较显著。第Ⅱ、Ⅲ承压水受碳酸盐、硅酸盐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明显,人类活动对深层地下水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太原边山断裂带地热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太原岩溶含水系统主要由东山、北山、西山及盆地岩溶地下水流域所构成,其含水岩系为奥陶系中统,根据系统内150余件水化学资料,对岩溶含水系统的地温场和水化学场特征进行了描述,与水动力场性质是一致的;通过地球化学温标对热储温度的定量计算,表明边山断裂带“历史”上确有地热存在;初步分析研究了边山断裂带地下热水的成因及其赋存规律,认为东、西边山地热分布是不均一的,呈明显的“点”状特征,故地热井施工位置应在第一、二级断裂之间。  相似文献   

19.
对应分析方法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来研究秦皇岛上庄坨地区地下水化学成份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成因,从而确定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份的主导成份和主控因素,以极大地浓缩或简化地下水化学资料中包含的信息,为近一步地评价或管理地下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对应分析方法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将R型和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并把R型与Q型分析结果用相同的因子轴表示出来,同时研究地下水样品与其中变量(水化学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就能够把不同化学成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不同类型的样品特征联系起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牟海斌  邹愈  郭鹏 《地下水》2022,(3):13-16+121
了解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及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陵县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区内河水与地下水水样,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对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形成作用开展了研究。通过对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主要离子浓度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分为HCO3-Na·Mg型、HCO3·SO4-Na·Mg型、HCO3·SO4·Cl-Na·Mg型及SO4·Cl-Na·Mg型四种类型水。运用水化学参数相关性分析、阴阳离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内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因主要为溶滤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由补给区到径流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Na·Mg型过渡到HCO3·SO4-Na·Mg型,再近一步演化为HCO3·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