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一个大规模取水工程,不管是直线状,环状,或是面状布置的井群,进行水文地质计算时,通常认为该取水系统的影响如同单个大井一样。但实际上由于受取水系统布置的形式和含水层均一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会感到所取得的水位数据不够理想,比如地下水的降深值,在石灰岩地区,非均质含水层的透水性不均匀往往造成井群布置无一定的网度。  相似文献   

2.
小范围群井与单井抽水试验推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范围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的推求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过去常常定性选取抽水孔与观测孔,利用单井抽水试验资料进行推求,这样往往造成推求误差过大.该文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决策模型,分别定量的优选了干扰井群抽水试验的最佳观测孔和单井抽水试验的最佳抽水试验单井;并运用了井群概化的方法,采用干扰井群抽水试验资料推求小范围水文地质参数,并且与单井抽水 试验资料推求的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经分析应用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建续  王俊锋  王旭 《地下水》2012,(2):100-102
在井群取水工程中,普遍存在各井泵和管网的匹配问题。通过对井群树状管网的运行分析,得出井群树状管网输水进行水力调节是必须的环节。经过对管网调节示例的研究,认为最适宜井群管网的调节方式是自动化控制调节,它可实施各种工况调节,以满足实际运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干扰井群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简便公式干扰并群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公式很多,但大都很杂,尤其非稳定流计算公式,往往一个公式中有几个未知我,很难计算.本文推荐一个干扰井群水文地质参数计算较简便的公式.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加之验证实例不多,此公式可能还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5.
安徽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承担的淮北二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任务,最近提交了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在勘察中采用了多工种联合作战和超声成象测井、遥感、浅地震等新技术方法,并组织大型井群抽水试验,动员一千多人,在二百六  相似文献   

6.
杨英英 《地下水》2023,(6):115-117
按照水利部县级总体实施方案水资源论证要求,取水水源论证主要内容包括取水方案合理性分析和取水可靠性分析。文章以辽中县“节水增粮行动”取水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证了其合理性。辽中县地处辽河中下游平原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片区分布全县8个乡镇,项目片区面积2 766 hm2,取水方案为就地取用地下水。在已有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抽水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论证区单井涌水量、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通过确定每个区域的单井涌水量,对方案中单井的控制面积和井数进行了复核,分析认为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渗流井取水方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分析渗流井井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构建渗流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建立了渗流井取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渗流井取水计算模型。以陕西省悖牛川水源地为例,通过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悖牛川陕西段河谷区地下水渗流井的开采方式。结合具体的水文地质结构及有关参数,采用地下水流三维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各渗流井的出水量及其组成。在考虑河流持续断流45d的情况下,计算了断流条件下渗流井出水量的衰减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悖牛川陕西段河谷区地下水渗流井开采方式新增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开原市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片区现场进行详细踏勘,以调查、监测、收集等手段,取得项目片区大量水文地质普查、水文地质试验资料。对项目区抽水井单井出水量进行计算分析和论证,计算结果表明:单井取水流量最大的庆云镇、三家子片区取水井达到设计要求时的影响半径为87.4 m,单井取水流量最小的业民、金沟子片区达到设计要求时的影响半径为49.0 m。综合分析可知项目取水单井影响半径R为50~90 m。最后对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复核,经论证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4)
关中平原黄土台塬前缘斜坡地带,地下水赋存地域差异较大,为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而钻凿水源井,往往需要开展勘探找水工作。物探激发极化法找水被普遍运用,其目的是论证项目场地地下水取水的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首先选取一定范围,采用横向穿越和点线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其次采用地面物探采用激发极化测深方法,在场地内实施多点测深工作。通过广泛搜集建设场地周边地区已有相关地质、水文地质及钻孔资料,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水样采集与室内测试等工作,经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以了解区内地下水开采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含水层分布、厚度,明确取水方案,为下一步水资源论证工作和凿井工程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志明 《江西地质》1994,8(2):142-147
作者经多年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把江西中西部地区中泥盆统至白垩系的碎屑岩地层作为基岩山区开展供水勘察建井集中取水的主要目的层。对其含水性及建井取水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岩裂隙水的赋存条件。对供水勘察及建井取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某新区供水问题,需在拉萨河设置大型傍河水源地。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拟选定的水源地位置,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单孔、群孔抽水试验等相关测试工作,得出水源地水文地质参数;并对水源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获取的参数,对水源地取水方案进行平面及空间布置,对取水构筑物进行设计。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对取水构筑物的空间布设、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水源地保护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拉萨河流域大型傍河水源地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于义强 《地下水》2018,(5):32-33,101
为让趵突泉泉水最大限度的为济南市民服务,拟建设泉水输送工程,泉水输送自趵突泉泉池西北侧至普利门处市自来水公司,引水工程管道全长1 211 m,项目位置敏感且可能对护城河通航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进行趵突泉取水工程对护城河通航影响研究。本文根据拟建工程规划,根据水文地质钻探等方法查明的场地范围内地下水赋存、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等资料,以及场区及附近区域、护城河的水文地质调查、泉水水文地质调查、泉水利用调查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场区内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各项特征、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富水性、水力联系,得到了取水对护城河通航具有一定影响,但可通过调节通航间隔时间等方式进行调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利 《地下水》2012,(1):160-161,175
通过对某河道截潜流工程区水文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结合渗管取水的适用条件,提出渗管取水方案,针对不同工程措施对渗管涌水量进行计算,对下游取水工程进行取水影响分析。最后分析总结渗渠取水应注意的问题,为渗管建设、运行管理提供一定得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论证自贡地区主要储卤构造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非稳定流理论,采用短形开采强度法,集中开采圆形面积井解析法、集中井群干扰解析法,对有着千余年采卤历史的老矿区的卤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剩余可采储量进行了计算,为盐、化工业生产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朱一涵 《地下水》1990,12(2):99-102,98
本文主要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并在已查明水文地质实体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稳态、缓变干扰井流的状态方程及给定的约束条件,运用响应矩阵法对拟建水源地设计井群开采水量的探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赵珍 《地下水》2019,(3):190-192
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对青海省西南部某金矿建设项目确定水资源论证等级及论证范围,并进行取用水合理性分析,论证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取水和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金矿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取水水源可靠可行,建设项目取退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户基本无影响。为取水许可的科学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淮南市朱集东矿井新生界松散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成果和抽水试验资料,查明了区内新生界松散层供水含水层的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认为第一含水层埋藏浅,易受污染,水量随季节变化大,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供水水源,第三含水层水质较差,亦不作为生活饮用水供水水源,确定了第二含水层为矿区主要供水层位。采用解析法对第二含水层的水量进行了计算,并设计了布井方案,计算了井群水量;水位预报结果表明,开采50a后,3#、4#井中的水位最大降深为35.229m,小于其顶板埋深,说明拟建井群布置是合适的。评价结果为矿井供水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原县清峪河地区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在该区已有与S2井同一以奥灰岩溶水为取水目的层的4口(未出现涌水现象)供水井的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认为S2井之所以出现涌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S2井位处该区断裂的交汇地带,通过断裂得到了西部嵯峨山上游岩溶水或桃曲坡水库的渗漏补给之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三原县清峪河地区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在该区已有与S2井同一以奥灰岩溶水为取水目的层的4口(未出现涌水现象)供水井的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认为S2井之所以出现涌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S2井位处该区断裂的交汇地带,通过断裂得到了西部嵯峨山上游岩溶水或桃曲坡水库的渗漏补给之故.  相似文献   

20.
程洋  王永  杨妍妨 《中国岩溶》2020,39(5):753-761
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遥感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原理为理论指导,采用人机交互解译与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开展了路线两侧各15 km范围内的1∶5万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工作,初步查明了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勘察设计提供基础水文地质资料,有效地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