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圣劼  孙燕  韩桂荣 《高原气象》2016,(4):1015-1026
利用196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PDOI)、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集和江苏13个市级观测站点的夏季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PDO与江苏夏季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的联系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春季PDOI与江苏夏季雷暴日数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两者年代际变化的趋势几乎相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和2006年以来,均对应PDO的冷位相和江苏夏季雷暴的多发时期,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PDO处于暖位相期,江苏夏季雷暴频数明显偏少。PDO冷期,欧亚大陆和西太平洋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和500 h Pa位势高度呈现大范围的负距平环流异常,近地面亚洲热低压显著增强,对流层中层极涡易于偏向亚洲区,青藏高原北部亚洲中部大槽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印缅槽偏强。在此环流形势下,夏季江淮流域上空低层有较强的异常西南水汽输送,江苏上空低层偏湿、中层偏干,上干下湿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产生。同时,PDO冷期,江苏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并具有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为夏季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PDO暖期,则情况相反。PDO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年代际尺度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其对应的环流异常为雷暴现象这类中小尺度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和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统计整理鄯善县1961—2010年雷暴资料,分析雷暴的季节、年代、年际变化等特征。找出雷暴活动规律,发现雷暴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雷暴天气年代变化不大,年际频率变化明显。总结雷暴初终日分布规律,归纳雷暴初终日间隔日数特征。经过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阐述雷暴日数和降水量之间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统计整理罗甸县196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时间对比法分析雷暴的季节、年代、年际变化等特征.发现罗甸县雷暴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雷暴天气年代变化明显,年际频率变化较大,近30 a年雷暴日数趋于减少.总结罗甸县雷暴初终日分布规律及初终日间隔日数特征,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方法,阐述雷暴日数和降水量、降水次数之间存在的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严重影响海南岛强台风事件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9—2018年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资料等分析了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PDO对强台风事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频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具有连续性和群发性,在1960—1990年间存在显著的8~10年的周期规律;强台风事件与PDO冷位相期存在较好的对应,更容易发生在冷位相年;PDO冷(暖)位相,菲律宾以东低纬度西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与强台风事件频数呈现显著的负(正)相关关系;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强),位置整体偏东(西)偏北(南),低层辐合带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东西带状分布),辐合区域较为宽广(窄长),有利于PDO冷(暖)位相年时强台风事件的发生。PDO通过对副热带高压、低层环流场等气候因子的调制作用进而影响强台风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年代际变化及与PDO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1951—2008年台风及海温资料,分析了东亚盛夏(7—8月)北上转向台风个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与PDO关系密切,两者呈反位相关系。PDO位相转变后影响北上台风的海温关键区由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带区域变为黑潮区域,并且北上台风个数与各海温关键区存在时滞相关。在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西太副高位置的变化是北上台风个数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云南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夏季气温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一系列的云南夏季气温异常偏高事件是年代际变化的体现.其中云南夏季气温在准50年年代际变率上与春季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与前两者在年代际上都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当春季PDO进入暖(冷)位相阶段时,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持续偏高(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东),导致云南夏季不(容)易出现云雨天气,从而进入了气温偏高(低)的年代际时期的关系.春季PDO的变化是夏季云南气温年际变化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160个测站1951—2013年冬季月平均气温资料和1951—2016年间冬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指数资料,分析了两者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相关关系,探讨了PDO对我国冬季气温影响的可能物理过程。结果发现:PDO与我国冬季气温年际变化不显著;在冬季期间,PDO对我国气温的影响是滞后的;PDO与我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当PDO处于年代际正(负)位相时,我国气温普遍偏高(低);PDO年代际分量对我国的影响机制为:当PDO指数位于年代际正(负)位相时段,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高压减弱(增强),500 hPa高度场东亚大槽强度减弱(增强),200 hPa纬向风场东亚北支急流减弱(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我国冬季气温偏高(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1-2010年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变换、EOF分析和M-K检验,讨论了十堰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40年雷暴日数总体变化呈减少趋势,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1.26天,全年雷暴天数达23.5天。除12月无雷暴发生外,其余十一个月均有雷暴发生,4-9月雷暴日数占全年的94.5%,其中7-8月占58.7%,属于强雷季节。雷暴具有显着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6年的显著年际周期,雷暴突变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9.
近60年南宁市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芳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Z2):222-224
应用1951-2010年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雷暴发生规律.表明:南宁市年均雷暴日数为76.7d,年际变化差异较大;雷暴日数集中出现在春夏两季,雷暴日数月际变化呈单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南宁年雷暴活动有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在整个时间域内存在着5到6年,9年,准12到16...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近百年干湿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马柱国  邵丽娟 《大气科学》2006,30(3):464-474
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1901~2002年全球0.5°×0.5°网格点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一个能够用于检测地表干湿变化的湿润指数,对中国北方四个典型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降水和湿润指数在表征干湿变化的特征时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增暖也是影响干湿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华北和西北东部的年干湿变化与同期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简称PDO)指数有密切的关系,PDO指数的正位相对应两个地区的干旱时段,负位相则对应两个地区的湿润时段,而新疆南部与PDO指数同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PDO为正位相时,该地区为湿的时段,负位相对应干的时段.以100°E为界,北方的东部干湿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呈反相关,而西部则相反,与PDO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澄海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5年雷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澄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5.3 d,属于中雷区,近57年,雷暴日数以-0.136 d/年的速率微弱减少,减少趋势不显著;年雷暴日数有着较好的10~15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以及准5年周期;2007年为澄海区雷暴突变年;雷暴月、季变化明显,6月、夏季以及汛期为雷暴多发时期;澄海区平均初(终)雷日分别出现在3月17日(10月13日),雷暴持续期平均为210.7 d,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华南3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1951~2005年华南3月份降水资料、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3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应的大尺度环流以及与PDO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3月份降水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Mann-Kendal突变检验表明华南3月份降水在1978年左右发生年代际突变,从之前的降水偏少转变为降水偏多。我国华南3月份降水与PDO有着显著的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年代际降水偏少时期,PDO处于负位相(北太平洋海温偏高,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和高度场偏高,亚洲大陆海平面气压场和高度场偏低,赤道西太平洋到赤道东印度洋附近的海平面气压场偏低,赤道辐合带附近地区的高度场偏低,东亚对流层大气偏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东亚高空急流偏北,东亚Hadley环流偏弱。在年代际降水偏多时期,PDO处于正位相,情况则与降水偏少时期相反。  相似文献   

13.
广东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对近5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500 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具有明显的2~7年左右的年际和3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振荡;开汛的年代际振荡与副高、PDO指数是一致的,并与它们存在反向的关系,且突变的时间也均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广东开汛与后期天气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与广东4月降水的相关最好,与5,6月的相关则差;与广东降水集中期初日只有在1986年以后至今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降水集中期次数却在1977年之前就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广东开汛的早晚与前冬500 hPa高度场存在几个显著的相关中心,与前秋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也有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于淼  金竑 《黑龙江气象》2015,32(1):18-20
利用1951-2013年全国160个基准气象观测台站夏季(6-8月)月降水资料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指数等资料,分析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模态是南、北部与中部的降水呈明显的相反趋势,且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关系密切。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处于暖位相时,东部季风区北部(华北、西北地区)、南部(华南、东南地区)降水量异常偏少,而中部(华东、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异常偏多;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处于冷位相时,则与上述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雷暴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青海41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年雷暴资料,对青海省年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雷暴空间分布青南地区最多,柴达木盆地最少;年雷暴47a来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各区变化特征不一致,基本上雷暴多的地区减少趋势越明显,雷暴最少的柴达木盆地变化不明显,甚至略有增加。青海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000年发生明显突变,周期分析发现存在准5a周期振荡。青海省雷暴的年内分布为单峰型分布,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占全年发生总数的99.6%,4~10月雷暴日数1961~2007年期间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夏季减少趋势最为明显,春季(4~5月份)减少趋势较秋季(9~10月份)明显。  相似文献   

16.
PDO和ENSO与大连6—9月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05—2006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简称PDO)、ENSO和大连6—9月降水资料,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DO暖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比常年偏少;PDO冷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PDO与大连6—9月降水存在准周期对应关系,从PDO冷位相到暖位相,对应的大连6—9月降水距平8 a滑动平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ENSO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明显受PDO的调制,在PDO冷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而在PDO暖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少;不同强度和不同冷暖性质的ENSO,在不同PDO位相期内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临界慢化的理论,采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指数的近百年(1900~2019年)历史数据及未来百年(2006~2100年)模式模拟数据,首先通过滑动t检验确定PDO位相转变的时间,进而借助于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方差和自相关系数,研究了PDO年代际位相转折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19712006年许昌地区逐日、逐月、逐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分析许昌地区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许昌地区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且雷暴日数年代际趋势变化阶段性显著,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年雷暴日数变化呈略微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个/10a;年平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存在着准4 a和10 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海温资料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北半球海气耦合关系的异常与风暴轴协同变化的联系,主要结果如下:1)冬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协同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PDO暖位相时,对应两大洋风暴轴南北位置反向的异常变化,其中北太平洋风暴轴偏南且中东部减弱,北大西洋风暴轴偏北且中东部增强,PDO冷位相时相反。2)PDO为暖位相时,对应El Niňo型海温异常,北大西洋海温呈三极型,平均槽脊加强,经向环流增强,极涡收缩,北太平洋风暴轴南压,大西洋风暴轴则北抬,此时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温度异常升高,亚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巴伦支海以北的高纬温度异常降低,北美西南部和格陵兰岛附近温度也为异常降低,PDO冷位相时相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观测站近53a(1960—2012年)雷暴逐日观测资料,使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地区雷暴变化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74.8d,属于多雷区;近53a广东省雷暴总体为减少趋势,1984年发生突变;雷暴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和月变化特征,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与广东省的汛期及台风季节相吻合;有2个多雷暴带,分别为清远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和湛江、茂名一带;广东地区雷暴存在多尺度振荡,主周期为11a左右,另外还存在3~5a、18a左右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