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极洲这块神秘的大地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与其它大陆相距较远,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它由南极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长期以来无人知晓,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才被发现。因此,人们发现并登上南极大陆考察、勘探、绘制南极地形图等,都是1820年以后的事情。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人却在距今480多年之前就已经绘制出了今日仍令地理和地图学家惊叹的南极地图,并与现代采用先进的空间技术测绘的南极地图几乎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2.
王秀秀 《地图》2010,(3):18-19
<正>如果所有大陆板块随心位移,你希望是什么样子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的原始大陆彼此连成一片,经过断裂、漂移、沧桑之变,才  相似文献   

3.
南极生态环境分类及其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尚无关于南极大陆环境分类的论述,本文依据多年对南极东西部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连续调研,对南极大陆冰盖、冰架、海洋、湖泊、沿岸带,以及陆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并就其脆弱性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以利于南极考察站和辐射环境生态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测绘通报》2007,(11):72-73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的同时,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科学家迷恋着这片白色大陆,在荒无人烟的冰盖上度过了美好年华,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洒下了青春热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痴迷?是那无数的科学之谜。由于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独特的气候是人为模拟环境所无法企及的,南极温度低达-30℃,风速超过100 m/s,有许多学科的研究必须要在南极地区这个天然实验室内进行。南极地区的很多科学问题都具有全球性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命运休…  相似文献   

5.
沙中土 《地图》2007,(5):62-67
说起非洲,大家的印象恐怕多数都是炎热、疾病、战乱、热带雨林和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其实,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大陆或者真正去了解她时,你会发现非洲和其他大洲一样,也有着勤劳的人民、古老的文明、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6.
南极洲是南极大陆和周围岛屿的总称,位于地球最南端,按面积来说,它是地球七大洲中的第五大洲.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国界、属人类共有的一块圣土,许多地方至今尚未有人类到达.因此,它的大片空白地就存在着地名命名问题. 南极地名的命名原则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南极地名的命名涉及国际性、科学性、政治性等许多复杂问题.为了使南极地名渐趋统一化、规范化,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地球科学常设科学组(GSSG)组成南极地名工作组,负责协调世界各国对南极地名的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7.
"极地科考,测绘先行"。伴随着始于1984年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步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派出一百余人次的测绘科学考察队员,参加了全部28次的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测量标志是测绘工作的直观体现,在南极这块没有领土分割的大陆上开展测绘工作,布设测量标志,起到丰富国家基础测绘成果,彰显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宗禾 《中国测绘》2006,(1):15-15
俄罗斯《真理报》最近报道,地球人类的文明可能源于万年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而这一发现甚至得到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的支持。南极可能存在文明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爱因斯坦和不少的科学家坚信,如今冰天雪地毫无生机的南极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爱因斯坦认为,一万多年前,南极不在南极点上,而位于温带地区。那个时候,温度气候均适宜的南极大陆也许曾孕育了一种高度发达的古文明。之后,南极漂移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点,气候突然  相似文献   

9.
《地图》1987,(2)
非洲是一个地域广阔的高原大陆,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不但景观独特,资源丰富,而且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今日非洲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我国已与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和经济合作正在不断发展。为了增进对非洲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0.
一南极洲地处地球南端,是围绕南极点的大陆,四周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相似文献   

11.
《地图》1991,(4)
到目前为止,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CKAP)成员国中已有15个国家参加了南极地图制图工作。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备受考察人员的青睐,因为这里经常发生岸线和大量苔原以及许多岩石露头山区的位置变化。再加上考察人员只能到达南极边缘地区,这就是南极地区制图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15~17世纪,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探索时代,或称“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资助的船队扬帆远航,穿越浩瀚的大洋,开辟新航路,寻找新资源和新市场.经过300多年的探索,欧洲人开辟了欧亚大陆之间的新航路,发现了与旧大陆隔绝亿年的美洲和大洋洲,建立起完善的贸易网络和庞大的殖民帝国,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智力冲浪     
察图想象  某旅游者在悉尼附近海域投入一漂流瓶 ,4 0年后该漂流瓶漂流到旧金山。观察图 1所示的“世界洋流模式” ,回答 :1)请说出漂流瓶依次途经的洋流名称。2 )假设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 ,请在图 2“太平洋洋流模式图”中用箭头标出漂流瓶漂流路线。3)你能说出紧紧围绕南极大陆的洋流名称吗 ?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图  3地图旅游1.某旅游团欲乘坐“东方快车”观赏沿线城市风光 ,路线见图 3所示。请根据下列描述 ,说出城市名称 :1)多瑙河流贯市内 ,山青水秀 ,风景如画 ,是世界著名音乐城。 (   )2 )该城市由多瑙河两岸的两个城市合…  相似文献   

14.
周鹏  尹贡白 《地图》2005,(1):8-9
大陆漂移1910年,德国的气象科学家魏格纳(A·L·Wegener)卧病在床,眼前所见只有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看久了,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弯曲形态竟如此相似!非洲的几内亚湾刚好能填进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口突出的大陆,而沿北美的东海岸向南凹形地带,却能嵌入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地球上的大陆原先是整块,后来逐渐分裂成几块的大陆漂移说,开始闪现在魏格纳的脑海。一年后,魏格纳偶尔看到一份材料,说南美洲和非洲、欧洲和北美洲、马达加斯加和印度等大陆上的蚯蚓、蜗牛、猿猴以及其他古生物的化石,都有一定的相…  相似文献   

15.
刘伉 《地图》2008,(3):52-57
欧洲的超长地名的地理位置比起其他大洲来说有些特殊,那就是它并不在欧洲大陆上,而是置身于不列颠群岛中  相似文献   

16.
南极洲这个神秘的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为此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极大兴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相继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建立了南极科学考察站.从事有关学科领域的科学考察活动。目前,全世界有2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站.其中常年科学考察站约为50多个。只是多数国家的考察站都建立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夏季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17.
<正>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七百年前,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从西方远赴中国,在他那本闻名世界的游记中,惊叹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他写道:"城内有一大湖(西湖),……还有许多游艇和画舫,画舫上桌椅板凳,舒适,雅观,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怎样发展和变化的?这是人类的一个谜……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正濒临灭绝,面临着与二战前的纳瓦霍语同样的处境。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痛心疾首,希望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拯救这些人类宝贵的财富……日前,纽约时报记和名的作家、社会批评家麦克沃特进行了关于人类语言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对话。麦克沃特认为,很多濒临灭绝的语言应该被录制下来。这是在他们灭绝之前我们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作为一种低空遥感平台的高新技术,以其灵巧、操作方便且能搭载各种负载而被各领域科研学者所推崇,在测绘科学领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小区域地形调查和建筑物真实三维模型的建立.随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深入,无人机也涵盖了南极科学考察的各个领域,但是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端的气候条件,使无人机在南极大陆上使用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就中国第32、33和34次南极科学考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工程实践经验,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南极三维建模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斐教授及南极中心博士生张胜凯同学 ,应邀出席了在乌克兰利沃夫市召开的第 5次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 (AGS’0 3)。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是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SCAR)下属的地学常设工作组组织召开的年度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乌克兰利沃夫理工大学和乌克兰南极中心联合举办 ,会议主题是“南极大地测量基础设施的现状与未来研究的展望”。参加该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本次会议内容包括 2 0 0 2 /2 0 0 3年南极夏季大地测量活动、大气对南极GPS观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