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指出相关分析法预报地下水位不足的同时,提出了线性规划方法预报地下水位的依据和具体作法。并以实例说明线性规划法预测地下水位的精度高于相关分析法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介绍了灰色系统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和检验精度的分析方法。并以四平市地下水动态特征为例,建立GM(1,1)包络模型,进行了地下水位拟合和外推预报。结果表明,GM(1,1)模型计算简单,是一种实用的预报方法,预报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3.
根据延吉市地下水位周期性变化趋势明显的特点,提出了水位预报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同时,通过模型分析可知该区地下水位变化存在两个主要周期年,即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多年变化规律,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运行合理,对规律性不强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下水位预报的季节型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西北干旱区地下水位周期性变化趋势明显的特点,提出了测井水位预报的季节型神经网络模型。同时,针对系列不同周期内变幅各异的特点,对监测序列进行了光滑处理。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运行合理,对规律性不强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两种随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在吉林西部的应用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平  卢文喜  龙玉桥  李平 《水文》2008,28(2):49-54
时间序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两种常见的地下水资源模拟预测模型,为了对比二者的优缺点,本文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建模过程及其模拟精度.选择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区,该区地下水资源在过去10年问由于长期超采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相比ANN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建模过程更为简单,计算效率更高."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的模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但改进ANN具有更高的拟舍精度.同时,两种模型预报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如继续按过去的开发模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还将持续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使用的埋深相对误差评定地下水位埋深预报精度的方法已经暴露出了它的弱点,即对同一误差数值,因埋深大小而不同。埋深大,相对误差较小,埋深小,相对误差大。而且对生产指导作用不大。我们采用变幅相对误差△h进行预报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地下水的排泄与补给看成一个系统其运动过程包含突变阶段,运用尖点突变模型的改进模型,建立了地下水位变化的预报模型并对其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量是造成地下水位突变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提出了避免突变的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动态预测的径向基函数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建强  罗先香 《水文》2001,21(4):1-3,59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根据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映射关系,建立了一个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用于地下水位的动态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BP网络预测地下水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把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集作为网络的输入向量,地下水位本身作为网络的输出向量,构成了预测地下水位的BP网络模型。一个实例的应用实践表明,用BP网络预测地下水位较准确地反映了客观实际,比其它方法如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严谨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受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施工抽排大量地下水的影响, 2007—2012年广州金沙洲发生了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防治地质灾害,采用综合地质调查、地下水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物探、钻探和试验等手段勘查和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选择地下水位变化量和地面沉降量这两个与岩溶塌陷最直接、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参数,从预警预报参数选择、时间尺度选取、判据分析计算、预警预报方法、模型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选取临界日综合地下水位变化量和临界日综合地面沉降量作为预警预报判据,结合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岩溶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成功地预警预报了两起岩溶地面塌陷,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说明该岩溶地面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实用、有效,为金沙洲防灾减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李海军 《地下水》2011,33(3):57-58,65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地下水动态预报DAMSM模型的建立,及时、准确地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区域水资源总量分析和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依据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64个观测点30年(1978-2007)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动态特征和多年变化规律及其分布地带,将季节性动态划分为径流、开采、灌溉一开采、蒸发4种类型,多年动态划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和基本稳定3种类型。采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所有观测点地下水位的灰色残差修JEGM(1,1)预报模型并进行了预报。预报至2010年,石河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仍将处于不断下降过程,但下降幅度较1978-2007年有所减缓,部分地带地下水位可能趋于稳定。预报结果对于改善流域特别是下游民勤绿洲的生态与环境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频谱分析法在吉林西部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法对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报,用傅立叶级数将消除趋势成分后的水位序列在一定区间上展开,分析谱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预报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可知该区地下水位存在两个主要周期(1年和6~8年) ,反映了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2 0 0 2年以后的预报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下降,应及时加以控制。为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开发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斜坡蠕滑预报的相空间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据处理的组合方法(GMDH),由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对相点进行数据组合处理,建立了斜坡蠕滑预报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地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5.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在水文要素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闻胜  王银堂 《水文》2001,21(1):21-24
基于时间序列分解法,建立了降雨、水库来水的中长期预报模型。引入灰色系统理论来分离趋势项,并应用反馈模拟校正技术对预报结果作出实时校正,从预报结果可以看出,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2)
加法模型是长期及超长期水文预测预报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水文预报加法模型原理,以甘肃省主要河流年径流超长期预报为例,建立起水文预报加法模型,并对各主要河流2018年径流预报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预报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并提出水文预报加法模型应用中的具体建议,以提高模型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杨昕馨 《地下水》2012,(3):140+149-140,149
提供一个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报精度的模型预报应用程序。运用C#语言设计实现模型的建立及年径流量的预报,通过新疆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年径流量时间序列的应用表明,该模型的预报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灰色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石家庄市地下水动态特征为例,建立GM(1,1)模型,进行了地下水位预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洪水过程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预报精度,对支持向量机洪水预报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鸭绿江流域临江站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临江站洪水过程ν-SVR预报模型,采用1998~2014年间的大水年份降水资料和洪水过程资料对ν-SVR预报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与线性动态系统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ε-SVR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ν-SVR洪水预报模型比线性动态系统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精度。ν-SVR洪水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很好地控制支持向量个数、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同时能保持良好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0.
汤成友  项祖伟  缪韧  舒栋才 《水文》2007,27(5):36-38,51
水箱模型用于实时洪水作业预报的具体成果尚不多,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将水箱模型用于大尺度流域实时洪水预报。本文介绍了应用水箱模型建立实时洪水预报模型的方法。按照河段流量传播时间将寸滩以上干、支流划分为若干子河段,各子河段按照计算时段长分成若干单元河段,各单元河段区间降雨径流预报采用水箱模型.河道流量演算采用连续马斯京根法。河系预报模型精度在85%以上,能够满足实时洪水预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