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16,(3)
通过对清苑县2005-2014年降雨量和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绘制降雨量和地下水埋深关系图,得出清苑县年内、年际降雨量变化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松嫩低平原(大安)“三水”转换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晓忠  董小辉 《地下水》2009,31(1):91-92
根据大安市历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大赉老坎子专用观测并动态资料和降雨蒸发的有关资料分析。并对该区“三水”的主要转换量:(一)降雨入渗量;(二)地下水蒸发量;(三)地下水的侧向流出量;(四)水面蒸发量;(五)地下水开采量;(六)降雨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根据辽宁省2006—2010年地下水水位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再结合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影响控制因素,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将辽宁省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划分为:气候型、开采型、灌溉型、水文型和径流型,经过较为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计算,绘制出地下水动态变化历时曲线,对五种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分别予以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辽宁省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4.
贺伟程  王焕榜 《水文》1989,(5):16-20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平原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补给量系列的计算和插补延长方法,对于提高水资源评价的精度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大量的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均衡场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岩性区的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分区年降水量与入渗补给量的相关曲线的绘制方法,从而解决了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的计算和插补延长问题。最后,还对相关线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是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α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以前的分析中,都是利用实测资料直接点绘α_次与降雨量P、雨前地下水埋深△间的α_次~P~△曲线。由于受资料的精度、数量和实测值变化范围的限制,尤其是曲线的两端埋深偏大或偏小时点据较少,对建立α_次~P~△曲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拟先从理论上探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定出曲线的模式,然后再依据实测资料,按曲线应遵循的规律,比较合理、全面地定出α_次~P~△曲线。  相似文献   

6.
洪山泉流量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平  宋儒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3):31-32,41
以39年洪水泉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泉水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泉39年的泉水流量动态曲线出现了4个高峰、4个低谷,峰谷交替时间间隔周期为8年左右。大气降水是洪水泉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泉水补给存在着8年的滞后期,是控制着泉水的流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多年降雨量的减少泉水流量呈下降趋势,采煤及地下水超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经排条件,影响了洪水泉水量水质,也是洪水泉流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今后应加强洪水泉的保护,进行合理开发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9,(6)
地下水动态特征的研究对于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比较缺水的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动态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基于酒泉西盆地地下水监测孔的动态监测资料、北大河径流量资料和开采量资料,研究了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酒泉西盆地含水层具有非常好的富水性和导水性,年内动态一般小于3 m;地下水多年动态受北大河补给和人工开采双重影响,而人工开采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大量的地下水埋深资料对沧州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特征值,即月、年平均埋深,月、年最大、最小埋深,分别进行了逐日观测与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咸、淡水分区各项特征逐日与其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系统,从而为将五日资料换算为逐日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和遗传算法分别建立了本区地下水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量、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 ,地下水水位多年动态主要受控于岩溶水的人工开采 ,而降雨量对其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0.
淮北平原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永玉 《地下水》2012,(1):9-11
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资源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影响浅层地下水水量、水质的重要参数。它对研究区域水量转化和水量平衡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受降雨量、土壤类型、植被、地下水埋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判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存在很大困难。如果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降雨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所推求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就会存在较大误差。结合安徽省淮北平原区五道沟水文实验站观测的降雨量、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水位资料,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推求了不同降雨量等级的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根据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检验。研究表明,在控制地下水埋深的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符合指数分布;在地下水位自由变动的条件下符合伽玛分布。  相似文献   

11.
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态和降雨量资料、万家寨水库水位与岸边岩溶水水位动态关系以及岩溶水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径流带的分布位置;总结出了动荡型、滞后型和消耗型三种类型的岩溶水动态变化特征,得出黄河岸边岩溶钻孔水位与水库水位变化同步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对黄河进行了分段渗漏量计算,渗漏量可达6. 926m3 /s;绘制出了反映天桥泉域岩溶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水化学三线图。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开采后,对其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岩溶地下水,以及现有水源地下井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长期动态观测及大抽水资料,采用Q=f(s)曲线外推法,结合动态下降速率及比拟法等到方法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并论证天津市宁河北水源地的合理开采量为6万m3/d.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0,(4)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直接受降雨干扰,影响地震前兆信息识别。文章以鹤壁观测井为例,基于2014-2019年鹤壁井静水位观测数据及当地降雨量资料,对鹤壁井静水位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可知:鹤壁观测井的水位相对较浅,静水位受降雨因素影响尤为明显,静水位与降雨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变化特性与Gauss-Seidel迭代法一致。在降雨因素对于静水位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影响时,影响系数in作为未知项,根据in和以前的降雨量数据,我们可逆推未来一段时间的水位数据,对评估水位观测井的观测效能及数据异常核实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三维可视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  黄家柱  杨树才 《水文》2006,26(4):47-50,14
本文针对构建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详细介绍了在系统构建中如何利用离散控制点建立不规则三角格网(TIN)及采用混合体绘制技术对地下水水位、水温、流场等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的初步研究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判别方法存在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易产生多解性等问题。为提高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判断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定性分析与实测数据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判别方法。根据研究区的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将地下水各补给项及排泄项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对动态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逻辑判断,辨识出对地下水位动态贡献最大的补给项和排泄项,并依此确定地下水动态的成因类型。基于该方法,以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2011年及2015年相同的57个地下水观测点为例,结合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河水位、降水量、观测井距河流的距离、包气带岩性等资料,将研究区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共划分为水文型、降水入渗型、降水入渗-蒸发型、降水入渗-径流型、降水入渗-开采型和人工开采型6种类型;对比2011年及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变化,降水入渗型、降水入渗-径流型等天然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占比减少,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占比增加,表明人工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日益增强。相比根据地下水动态曲线特征确定动态成因类型的传统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的综合判别方法能够在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化方法识别地下水位动态的驱动因素,提高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判别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试水试验过程中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在分析渭南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整个放水试验过程中各含水层观测孔水位动态变化资料,绘制水位变化动态曲线,归纳出动态变化类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以 DF1断层为界,东区富水性弱,而西部为富水性强,且不同区块内,渗透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川北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和污染防护研究中地下水补给难以定量等问题,以川北典型山丘区平溪河北岸的山丘区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布设监测孔并对其地下水的水位和水温开展动态监测,并基于大气压监测数据校正地下水监测水位,分析了山丘区地下水水位及水温的年内动态变化特征;采用渗水试验和分段双栓塞水文地质试验获取含水层空间渗透系数;基于达西断面法定量计算了研究区内观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补给量,并建立了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的函数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6.61mm,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0.0182;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呈幂函数关系;此成果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及地下水数值模拟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虎维岳  南生辉 《地下水》1997,19(4):168-170
本文通过对一实际岩溶地下含水系统中水位动态资料与大气降水动态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分析结果对于正确评价特定水文地质环境下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机理及补给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文强  张晶  侯伟  白鸽  王雪  张楠 《吉林地质》2014,(1):100-104
根据松嫩平原(吉林省)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区内的主要供水含水层的动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进行了动态类型的划分,结合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为研究区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9,(6)
兴国县北部地区是江西赣州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蕴含着丰富的萤石矿产资源。开展水文地质研究对本区乡镇地下水的监测和保护以及地下水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及变质岩类裂隙水;水化学类型呈水平分带分布;地下水水位埋深随降雨量呈正相关变化;大气降雨与河流侧向补给为调查区内主要补给方式,高兴幅径流从北到南,均村幅径流从西向东,自然蒸发与侧向补给排泄是主要的排泄方式;充分综合钻孔岩性信息对调查区内的水文地质情况绘制简易水文地质概念图,揭示了调查区内地下水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为兴国县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