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利用1976年以来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放射性总α、总β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其含量分布水平受陆源物质的来源及水动力作用所控制,且海水和沉积物中放射性总α、总β含量分别与海水盐度和沉积物中的粘土、有机质、pH等环境因子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年监测结果表明,本海域的放射性含量的年变化不  相似文献   

2.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总β放射性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毅 《海洋与湖沼》1985,16(5):371-379
本文通过对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总β放射性的分析测定,对黄海环境放射性污染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合沉积物类型、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宏观状况,初步探讨了黄海沉积物中总β放射性的分布特征。总β放射性与沉积物的粒度、碳酸盐含量、Eh值及Fe~(3 )/Fe~(2 )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与沉积物的有机质及自生黄铁矿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海洋沉积物放射性调查必须同时考虑沉积物的类型、沉积物化学特征及海洋动力状况诸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进行渤海放射性调查期间,使用四台国产FJ——332β低本底测量仪,测量了一千七百个经过放射化学分离的海水、海产食品和底质样品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铯-137、钴-60、钌-106和总β放射性的含量.与其它环境放射性监测类似,海洋样品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的调查同样要碰到样品数目大,浓度低  相似文献   

4.
刘怀  苏喜玲  陈炽  郭敏  梁谦林 《海洋学报》1988,10(5):575-581
通过对珠江口海区和珠江入海口处水体、表层沉积物和部分海洋生物的放射性调查,研究了总β、总α放射性、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137Cs和U在该海区海水和沉积物中的含量、来源、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讨论了部分海洋生物体中的放射性含量,通过对海洋沉积物进行γ谱分析,研究了珠江口海区主要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造成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是由珠江径流携带入海的近代工业所产生的天然放射性铀、钍系列和天然放射性元素40K。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分析测定了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2012—2013年海水样品总α、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2013年生物样品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2012—2013年两年间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中总α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0. 083~0. 205 Bq/L,平均值为0. 134 Bq/L;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0. 029~0. 059 Bq/L,平均值为0. 043 Bq/L。与渤海、黄海、东海、珠江口等其他海域相比,阳江核电邻近海域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水平相对较低。2012—2013年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620~1 125 Bq/kg (干重),平均值为814 Bq/kg (干重)。与渤海、黄海、东海、珠江口等各海域沉积物相比,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位于中等水平。2013年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生物样品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16. 1~74. 7 Bq/kg,平均值为39. 4 Bq/kg,其中鱼类的总β平均值为64. 6 Bq/kg,虾类的总β平均值为36. 8 Bq/kg,贝类的总β平均值为16. 7 Bq/kg,呈现鱼类虾类贝类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6.
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的调查研究是海洋环境放射性调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境一般都不是被单一核素所沾污,为了快速监测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污染,以便尽快制定防护措施,通常采用总B放射性分析方法.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一般是测定表层(0-5厘米)沉积物样品,很少涉及沉积物中放射性垂直分布的问题.沉积物中放射性垂直分布的探讨,不但对特定海区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迁移规律的研究以及对搞好海洋环境放射性质量评价工作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986年5月2日青岛地区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站发现大气沉降灰的总β放射性明显增高,为了保护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们对青岛地区海洋及陆地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若干南极环境样品的放射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福龙  陈英 《台湾海峡》1992,11(1):79-83
本文观测比较了第六次南极考察采集的样品和190年采集的中国近海样品的放射性。结果表明,南极海洋沉积物的天然核素、~(137)Cs与中国近海沉积物一样均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并有明显的沉积现象;南大洋表层海水的总β放射性比中国近海海水的少17%~52%;南极地衣对总β放射性的浓集系数达1.3×10~3~2.3×10~3,茎、果实是浓集放射性的关键器官,对~(137)Cs的浓集量达17.5Bq/kg(干),为中国近海海洋植物的8~14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硫氰酸汞铵沉淀海水中。~(60)Co的条件,并以放射性。~(60)Co及罗丹明B为示踪剂、硫氰酸汞铵沉淀、低本底仪测量~(60)Co β放射性的方法,对青岛某海区海水稀释因子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东海大陆架海水总β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部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能放出β粒子,所以,可通过测定海水总β放射性的方法来了解海洋污染的状况;特别是在有新的核试验时,这种方法更能达到快速的目的。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和安尼维托克岛进行核试验时,日本首先研究和使用了这个方法,至今,在日本一直保持了测定海水总β的项目。1979年我国出版了海洋调查规范,其中也规定了测定总β的方法和要求。1978年7—8月,我们在东海大陆架调查中测定了海水的总β强度,确定了总β放射性水平以及总β强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1.
河口区沉积物中210Pb、226Ra和总β放射性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沉积物中210Pb、226Ra和总β放射性含量变化,研究河口区沉积物中这些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分布规律,并依此判断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和探索这些海区的沉积物和底层水的运移情况。在九龙江口和长江口的沉积物中,210Pb和总β的水平分布是随着离江口距离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而226Ra的分布则随离江口距离的增加而呈直线降低,二者形成明显的同步反向分布规律。从这些规律了解到上述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和各海区沉积物和底层水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环境调查区的沉积物及其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态环境为主的环境基线调查, 是与深海采矿有关的研究内容之一, 它对保护海洋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环境小区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对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内沉积物类型与碎屑成分特征的研究表明, 该区表层沉积物基本上是硅藻放射虫软泥, 个别站和层位是硅质粘土和深海粘土。碎屑物成分以放射虫壳体占绝对优势。它们以大洋生物源为主体,火山喷发源和陆源为次。沉积物组分构成特点同海洋环境密切相关。上述结果为地球化学、生物学和土力学等综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并有助于了解开辟区本底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厦门港和九龙江口区海水与沉积物中总β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嘉东 《海洋科学》1986,10(2):35-38
厦门位于东海之滨,是一个美丽的“海上花园”,也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经济特区和旅游城市,因此对厦门环境的污染情况及其质量评价已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由于大部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能放出β射线,所以通过对海洋环境样品中总β强度的测量就可以了解该海区的本底水平和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情况。因此我们于1981年1—4月间测定了厦门港及九龙江口附近海域的海水和沉积物中总β强度。此外,还对厦门地区盛产的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水产品——牡蛎体内的总β强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性,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目前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40)K是海洋中一种重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其放射性强度约占整个海洋天然放射性强度的90%以上。钾是海洋生物的必需元素。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就其放射性强度来说也主要是~(40)K。为此,在海域受到放射性污染较轻的情况下,进行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沉积物样品的~(40)K放射性总β调查和监测时,为了判断样品是否受到人工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必须首先扣除样品的~(40)K放射性强度。深入开展海洋生物~(40)K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19年秋季江苏滨海北部近岸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u、Pb和Cd;沉积物中As和硫化物超过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但满足第二类海洋质量标准,其他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沉积物重金属除Cd外,潜在生态风险整体为低风险,单因子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Cd>Hg>As>Pb>Cu>Cr>Zn。  相似文献   

18.
以某滨海核电厂为例,分析确定58 Co、60Co、90Sr、134 Cs、137 Cs和110m Ag等放射性核素为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中的主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评估模式预测了上述放射性核素排海后对电厂排放口海域环境(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正常排放后,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中的58 Co、60Co、134Cs、1 10m Ag比活度低于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背景值检测限2~3个数量级;90Sr低于背景值4个数量级;137Cs略高于背景值,对周围海水环境未造成放射性污染.但58 Co、60Co、134Cs、137Cs、110m Ag在排放口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的沉积量分别比背景值检测限高2~5个数量级,其中60Co和110m Ag沉积量最大;90Sr沉积量低于放射性背景值2个数量级.最后提出可以从生物辐射评价和核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联合效应(综合考虑温排水、低放射性废水和余氯)和选取合适的指示生物3个方面进行跟进研究的建议,以便更完善和全面地评价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对排放口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尹毅  贾秀芳  刘志和 《海洋学报》1988,10(4):516-520
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研究是海洋环境科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沉积化学、地质年代学和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对本国沿海及近海海域沉积物的放射性进行了部分研究,但对远洋沉积物的放射性研究较少,至于南极沿岸沉积物的放射性研究尚未进行,为了探讨放射性的全球分布特征,我们对南极长城湾沉积物的放射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原子武器和热核武器试验、核动力舰船运转、原子燃料工厂的生产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大部分进入海洋,致使海洋的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研究中,主要是调查锶-90、铯-137等,其分析方法探讨者较多,但对海水总β放射性的测定方法的报道却较少。Kifer Hans 曾介绍了直接向海水加三氯化铁测定总β放射性的方法,虽然效果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