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黄海千里岩岛地处中国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缝合线位置,其基底由强烈韧性变形的构造片麻岩组成,并出露具重要大地构造标型意义的超高压榴辉岩类岩石。本文通过对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研究,探讨了榴辉岩的成因。研究表明,千里岩地区高压变质岩是由于华北与华南两大陆块拼合时,处于其间的岛弧拉斑玄武岩沿碰撞带下插到华北陆块之下,从而使千里岩地区发生高压变质作用,形成了榴辉岩和片麻岩等,后期的构造折返使其上升到地壳上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笔者对分布于山东荣成、文登、威海、青岛、胶南、诸城、日照和莒南等地的榴辉岩所作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这一巨型榴辉岩带是由两条相互重合的榴辉岩带所构成;一条为高温高压成因的A—B类榴辉岩带;另一条为低温高压成因的C类榴辉岩带。它们形成于早元古代早期华南陆块向华北陆块的俯冲,并经受了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迭加。早元古代早期华北陆块发生向南运动的大陆推覆体构造,使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榴辉岩带在空间上重迭。最后推测这一榴辉岩带的分布代表着我国东部华北陆块与华南陆块的分界界限。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国岩体型石榴石橄榄岩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形成机制及其构造意义。提出这类岩石形成于三叠纪早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4.
提出胶东—苏北构造带以广泛出露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普遍发育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为特征,具混杂岩特点。它经历了早元古代大陆推覆构造事件(2000~2400Ma)、早元古代末低角闪岩相变质热事件(1800~2000Ma)和元古代末大陆推覆构造事件(6O0~800Ma)。该构造带是华北陆块与华南陆块之间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5.
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退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本区为鲁苏构造带的北延部分,代表本区晚元古代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及三叠纪华北陆块向华南陆块推覆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胶东—苏北古碰撞带附近存在的高温低压变质的麻粒岩相、高温高压变质的A—B类榴辉岩相和高压低温变质的C类榴辉岩相三种变质相系,以及与高温低压麻粒岩相有关的Ⅰ型花岗岩带,它们在空间上相协调,在时间上相一致。其经历了早元古代早期的华南—华北陆块碰撞事件、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事件和早元古代末期大陆推覆构造事件,使得高温低压麻粒岩相岩石发生退变质作用,低温高压C类榴辉岩相岩石发生进变质作用,蓝闪石片岩消失,并导致高温高压的A—B类榴辉岩相和高压低温的C类榴辉岩相在空间上相叠置。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青岛榴辉岩相变质古洋壳(蛇纹岩、C类榴辉岩和基性糜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它们为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拼合前的古洋壳,当其俯冲于华北陆块之下时在深部发生碱质交代及低温高压变质作用(C类榴辉岩相)。  相似文献   

8.
青岛C类榴辉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X荧光光谱定量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和X衍射分析对青岛C类榴辉岩作了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计算了青岛C类榴辉岩的成岩温度、压力条件及古地温梯度,最后提出了其成因是早元古代早期华南陆块向华北陆块俯冲时,大洋碱性橄榄玄武岩在低温高压环境发生变质作用形成C类榴辉岩和蓝闪石片岩。早元古代的变质作用使C类榴辉岩平衡温度升高,蓝闪石片岩消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江苏东海毛北榴辉岩中的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化学组成。利用矿物地质温度计,计算了毛北榴辉岩的成岩平衡温度。结合本区的大地构造环境,提出在早元古代末期,华北陆块曾发生向南的大型堆覆构造,苏北地区即为推覆体前缘。  相似文献   

10.
讨论山东诸城胶南混杂岩系中的榴辉岩属地壳角闪岩相变质成因,其Sm—Nd等时年龄为222±6Ma,~(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136±0.00003,θ(T) 为-19.4±0.5,代表了早三叠世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并发生高压变质作用。后期的陆壳推覆及伸展构造使深部榴辉岩上升侵位于胶南混杂岩系中。  相似文献   

11.
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Nd同位素变异特征为依据,确定鲁苏榴辉岩为多成因、多来源和多阶段,指出主要是在印支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入的上地幔碎片以及不同原岩类型的壳内高压变质岩碎块。燕山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使得某些榴辉岩的同位素体系再平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球榴辉岩的分布、相关岩石组合、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区域构造特征,将榴辉岩套分为两种类型:1)高温榴辉岩套(H型),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带下部的高温超高压环境,是陆壳俯冲—推覆构造作用的标志;2)低温榴辉岩套(L型),形成于洋—陆碰撞带下部的低温高压环境,是洋壳俯冲—推覆构造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夹持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是发育在前中生代基础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其构造演化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联合影响,经历了印支末期基隆运动、燕山期渔山和雁荡运动的叠加改造。结合浙闽隆起带中生代火成岩事件、盆地构造变形、沉积学的一些证据,通过海陆对比研究,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早-中三叠世可能为面向古太平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及南部原型盆地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前盆地;白垩纪受控于滨海断裂表现为活动大陆边缘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变为弧后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4.
东海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接合部位,受两大板块活动的影响,新构造期海域活动强烈。我们结合最新收集资料文献,从地形地貌、地热异常、断块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差异升降、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及岩浆岩活动等方面,着重论述了东海陆架及邻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为东海海域新构造分区、地震预测、区域稳定性评价等提供若干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山东荣成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中的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化学组成。利用石榴石成分—成因判别图解并结合矿物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判断荣成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为地幔来源,部分榴辉岩经历了后期壳内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最后讨论了它们的成因意义和动力学演化。  相似文献   

16.
The global importance and context of methane escape from the seabed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Seabed fluid flow includes volcanic and hydrothermal fluid emissions from ocean spreading centres, island arcs, and intra-plate volcanism, and groundwater flows in some coastal areas. Of direct concern to this paper is the escape of methane from the seabed. Escaping methane may be of microbial, thermogenic or abiogenic origin. Escapes occur in all seas and oceans, in coastal waters, on continental shelves, slopes and rises, the deep oceans, and deep ocean trenches. These represent a variety of geological contexts o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s, at convergent plate margins (accretionary wedges) and transform plate boundaries. Seepage is clearly widespread, and it contributes methane to the biosphere, the hydrosphere and the atmosphere, thus making up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相似文献   

17.
南极普里兹湾主要碎屑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极普里兹湾海域33个表层碎屑沉积物样品的碎屑矿物学分析,对该区的沉积环境与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碎屑重矿物共17种,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和磁铁矿为优势矿物,紫苏辉石和赤铁矿为特征矿物。根据矿物组合分布特征,普里兹湾可划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石榴子石含量占绝对优势、重矿物含量较高的弗拉姆浅滩矿物区;Ⅱ区为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含量较高,磁铁矿为特征矿物的普里兹水道矿物区;Ⅲ区为紫苏辉石含量较突出的四女士浅滩矿物区;Ⅳ区为普通角闪石含量明显突出,石榴子石显著减少的深水陆坡矿物区。通过电子探针测试研究区石榴子石结果表明:碎屑石榴子石含有较高的Fe、Mg和较低的Ca、Mn,属主要来源于高级麻粒岩相副变质岩的A型石榴子石。普里兹湾海域的碎屑矿物分布特征是物质来源、海流系统以及冰川活动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