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1957年以前我国测绘部门所施测的各等水准,其起算基准面各有不同,有假定的零点,有最低潮界,也有平均海水面,这样不同点之间的水准资料互相利用甚为困难。1957年总参测绘局与水利部组织了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其高程统一由“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零以公尺起计算,为统一我国高程起  相似文献   

2.
1985年全国一等水准网布测协调扩大会议决定:采用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潮汐观测资料计算的平均海水面为我国新的高程基准面。以此基准面起算,国家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4米。新高程系统采用10个19年验潮周期计算,更接近海水受日、月引力影响所产生的潮汐周期变化规律,而旧高程系统仅用7年  相似文献   

3.
苏振礼  张全跃 《地图》2004,(4):54-57
海岛、礁石、灯塔高程和海水深度从何处起算?为了遵守统一的或大体一致的测量计算方法,确定了高程基准面和深度基准面,即物体高度和海洋深度数据的起算位置。在地图和海图的标题栏内都明确标注所采用的  相似文献   

4.
杨沾吉 《测绘学报》1999,28(4):369-369
大地水准面,定义为地球重力场在平均海水面上的等位面,是陆地地形及海洋高程系统的基准面.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确确定对测绘、地球物理以及海洋学都是极为重要的.几何水准是地球表面高程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几何水准劳动强度大、费力、费钱,因此,近几十年各国都在研究和开发取代传统水准的方法和技术.如今,全球定位系统 ( GPS ) 相对定位精度达到几厘米 +1~2×10-6D,如果大地水准面精度足够高,GPS大地高就可以转化为几何高程.从而使GPS代替水准成为可能.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确确定可以使GPS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的技术特点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1950~1976年间,我国完成了国家第一期一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约5万公里,分别于1957年对我国东南部地区、1959年对我国东北和内蒙地区的第一期一等水准进行了平差。这些平差均以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基准,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该期水准的起算点(该点高程当时定为72.289m)。采用正常高系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2011年小时潮位数据和1952—2007年月平均潮位数据,对大港验潮站处海洋潮汐以及国家高程基准面近60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对两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得了影响海水面变化的180个较短周期分潮以及6个长周期分潮;然后对小时潮汐数据进行最小二乘调和分析,获得影响海水面变化的主要分潮的振幅及其变化,发现Q1、O1、M2、K1、K2的振幅具有非常明显的约19年的周期变化;并利用调和分析和18.61年移动平均对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变化进行了估算,分别获得基准面1952—1980年的下降速率为1.07mm/a和0.76mm/a,1980—2011年的上升速率为1.59mm/a和1.62mm/a;最后,通过18.61年移动平均对1985高程基准进行了检核,发现两者相差0.14cm。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研究现有几何方法确定局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基础上,根据独立网内点间高程异常差的不变性和独立网间大地高起算基准面与WGS84椭球面的平行性,提出通过两步处理,获得大区域连续似大地水准面的思想和方法,即首先统一相邻两个独立GPS网大地高起算基准面,然后再利用几何方法确定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该方法在长江口北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论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等重力位水准面 ,它在海洋中重合于假想的静止海水面 ,而后者通常又由平均海水面来代替。然而 ,平均海水面并非重力等位面 ,如果精度要求高于 1m ,则上述经典定义不再适用。近代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最接近于平均海水面的重力等位面 ,但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这种大地水准面。为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需要确定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而且需要确定大地位常数W0 。探讨了几种主要的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及其相关的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问题 ,并建议了一种新的大地水准面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海滩所具有的既不同于陆地也不同于海洋的覆盖特性,对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淤泥质海滩地形测量问题,提出了航空摄影测量与水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滩地地形的平面位置用航测方法处理,高程采用经起算面改化的原始水深资料。试验结果表明,在等高距一米,比例尺1:5万的淤泥质海滩地形图上,其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为0.38米。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采用的高程基准——黄海平均海水面,自从建立以来、在统一我国混乱的旧高程系统、满足测绘、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该基准确定时,一是应用青岛验潮站七年的潮汐记录算得的平均海面,还不太稳定;二是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高程基准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球或区域性高程基准面的统一始终是大地测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构建“数字区域”和“数字地球”及研究全球或区域性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EGM 96和WDM94及GPS水准数据 ,确定了香港主要高程基准面与我国 195 6黄海高程基准面的重力位差。计算结果表明 ,这两个基准面的重力位差为 (8 36 6± 0 76 5 )m2 s-2 ,表明香港主要高程基准面平均低于我国 195 6黄海高程基准面 (0 85 5± 0 0 78)m2 s-2 。本文的计算结果有助于本地区高程基准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外业工作已基本完成,整体平差工作也早已着手进行。在国家水准网平差时,除去其它一些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外,高程基准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无论那个国家,在全国性的高程控制网重新平差时,都要考虑到高程基准问题。我国目前的国家水准网高程是以1956年由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推算的。采用这个基准,基本上统一了我国的高程系统,解决了解放前的那种高程基准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但是,我们知道,1956年高程基准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  相似文献   

13.
刘时金 《浙江测绘》1984,(2):31-31,61
测定地球表面上各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大地测量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本文就我国关于1965年黄海平均海水面的确定,作为全国统一高程系统问题、以及与旧有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述,以便纠正某些部门、单位在利用联测黄海高程系统时产生的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14.
波罗的海周围有9个国家,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拉脱维业,立陶宛,波兰,俄罗斯和瑞典,在确定精密大地测量高程中,这些国家使用正高或正常高系统,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零水准面)正常高系统的基准面是似大地水准面,因为两者在海洋上是一个致的,所以有可能使上述的高程基准统一使用波罗的海平均海面,为了实现这一设想,特别要使用GPS观测,将一些高程网与波罗和海各验湖站联测,另外,这些国家的官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水文分析模型,通过DEM数据,结合山地综合分类模型,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对山地进行定量化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以负地形洼地贡献区域作为山地相对高程的起算面,完全摆脱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解决了一直以来难以确定山地相对高度起算范围的难题;以负地形洼地深度作为山地相对高程是正确可行的,且能快速获取山地的相对高程;以山地表面积代替投影面积计算山地率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椭球元素的最佳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施一民  张文卿 《测绘工程》2000,9(3):27-29,40
提出了一种确定区域性椭球元素的新方法,与现有的确定方法相比,它不再是仅在单点上使区域性椭球面与城市平均高程面相交,而是充分利用多个点上的已知高程使两个面充分地接近,从而减少GPS网与原有地面网因边长归算基准面不一致而产生的尺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应顾及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简述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方法;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讨论已知平均重力异常栅格分辨率,求高程异常与布测GPS水准点距的关系;论述在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项目设计中应采用统一的测绘基准、现势性好的高程起算数据,要全面规划和建设好地方测绘基础控制网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表述了为提高平面精度和高程拟合精度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达到的精度指标,提出了对平面网起算点进行内符精度检测,采用多种高程拟合方案对已知GPS水准点进行精度检验,综合考虑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实现最优高程拟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导纳函数的中国南海海底地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面积海域依然存在海深测量数据空白的问题,该文选取中国南海4°×4°(12~16°N,115~119°E)海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通过频率域上的相关性分析,得到重力异常在30~130km波长范围与研究海域海底地形的相关程度较高。以ETOPO1海深模型作为先验模型,应用导纳函数实现了在无船测数据情况下对海深的反演,最终得到1′×1′的海深模型。将反演结果与检核点进行比较发现,模型1在2 500m以上海域相对误差较小,反演精度较高;2 500m以下海域相对误差变化大,反演精度较低。无船测数据环境下,适当加入一定数量船测海深值作为控制点得到的海深模型2,相较于未加控制点的模型1,在1 000m以下水深处的标准差明显优于模型1,与检核点的差值精度最大提高了45%左右。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1976-1990年)与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1991-1997年)高程变化进行了分析,以陕西省为例,阐述了基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几期成果,由于几期成果所采用的起算点为不同期,形成一个水准点有多个高程的情况,所以使用者在利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时,应注意配套使用,以免用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