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为改善太湖水质,探索水环境研究新对策,1997年7月20-25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日本关西水圈环境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水环境研究新对策国际学术会议(Answer’97)在无锡一南京市举行。会议得到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国际生态模拟学会及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21个有关机构的支持。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8篇,其中大会交流49篇。会议的主题是:“我们如何能把湖泊与河流从环境不断恶化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会议就中国太湖、日本琵琶湖、俄罗斯贝加…  相似文献   

2.
应第五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美)Jcseph C·Y·Chen教授的邀请,我局齐书勤同志于1988年8月3日至16日赴美参加第五届国际中国科技史会议.会址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参加会议的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中国大陆的20多个单位不同学科的30多位代表和台湾的1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齐书勤同志向会议提交的《近10年中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召开1995年度灾情趋势研讨会1994年12月12日至14日,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在石家庄召开了河北省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1995年度灾情趋势研讨会。省灾害防御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员单位领导和科技工作者70余人出席了会议,河北省副省...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国际地震区划会议在法国尼斯召开高孟潭,叶洪(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陶夏新(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第五届国际地震区划学术会议于1995年10月17—19日在法国尼斯召开,来自35个国家的342位地球科学家、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5.
由联合国国际十年自然减灾委员会赞助,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主办的'96国际自然减灾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2、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的英文名为“NaturalDisasterReductonConference”,简称“NDR‘96”。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采取对策,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该次会议除美国是主办单位外,还有多个国家的39个单位协办。其中,中国有3个协办单位:国家地震局、土木工程师协会和中、美自然减灾委员会。国家地震局的谢礼立院士为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之一。出席会议的有ZO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4位代…  相似文献   

6.
宋玉芝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06,18(5):451-451
2006年6月4-9日,由有毒藻类国际研究协会、水生植物管理协会、美国渔业协会以及加拿大湖沼协会共同协办的海洋与湖沼夏季会议在风景如画的加拿大维多利亚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大会的目的是提出并讨论关于全球性水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来自欧洲、南美洲、亚洲、中东以及北美1100多位科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邀请了近期的10位美国湖沼海洋学会(ALSO)奖获得者作各自相关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大会  相似文献   

7.
国际活断层对比(IGCP)工作会议,于1985年11月5日—12日在我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美国、日本、新西兰、土耳其、英国、印度、尼泊尔、秘鲁9个国家的25位活断层研究者。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先在北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讨论今后2—3年内的工作安排,然后各国代表到山东实地考察了郯庐断裂。决定了下次会议将于1987年在新西兰召开。  相似文献   

8.
汤吉  王立凤 《地震地质》2006,28(1):157-157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10—12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苏丹等国的代表11名,来自国内60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2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电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第1次举办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刘光鼎、刘宝、徐世浙和何继善4位院士专门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会议主席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讲话并宣读了国际电磁会议主席A.Junge教授的贺信,白登海研究员代表国际电磁委员会工作组讲话,日本友人M.Uyeshima也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议围绕“21世纪电磁勘探方法的进展与应用”主题,针对各类电法、磁法和电磁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进行了展示与经验交流,内容包括MT,CSAMT,TEM,GDS,DC,IP,GPR,NMR,GMS和AEM等方法领域。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35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30余篇论文进行了展示交流。论文涉及提高观测资料质量的新技术,电磁方法在深部结构探测、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工程与环境探测和地  相似文献   

9.
《地震地质》1986,8(1):32
第一届国际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定会议于1985年9月1日至4日在日本宇部(Ube)召开。会议由国际上知名的ESR年代测定法倡导者——日本山口大学工学院的池谷元伺(Ikeya Motoji)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世界各国学者与日本各有关学科的学者及研究生共百余人,我国有三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球内部相关论题讨论会于1998年12月1~3日在海得拉巴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发起的,得到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印度国家科学院、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来自亚洲、南太平洋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6名,IASPEI主席和秘书长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论文摘要189篇。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广泛涉及地震学、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地球内部相关论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岩石层结构与过程、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地震过程的物理学、近期破坏性地震、诱发地震、热流与地壳热结构、地震学与其他地球物理学信息的传播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公众教育的当前趋势等。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之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的赞助下,于1998年11月15~30日负责举办了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在武汉召开的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处理、解释研讨会,会议讨论了在我国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GPS观测资料处理规范,并研制我国自己的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12.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第四次学术大会暨地震学、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震风险管理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1月24-26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来自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的22个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约110篇研究报告。文章介绍了大会、学术交流和ASC工作会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了2006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本文简介了这次会议的概况,介绍了东亚地震各向异性专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The UK Planetary Forum's Young Person's Planetary Meeting was a chance for young researchers to meet, speak and discuss their research with others from across the UK and to build new research contacts. The one-day symposium was organized by the UKPF with support from the RAS. Andrew Ball, Ingo Mueller-Wodarg and Tom Stallard report.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我国首次召开的城市地球物理战略研讨会,城市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兴学科,随着世界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隐患和危害也越来越大。城市化问题使得传统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006年6月DEMETER国际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关于DEME-TER卫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地震的电磁效应和电离层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contains extended abstracts of the seven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Radiolarians and Orogenic Belts' held at the seventh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adiolarian Paleontologists (INTERRAD). Important results of the symposium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Upper Paleozoic and Mesozoic cher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within accretionary complexes in the circum-Pacific orogenic belt. Radiolarian dating reveals that long durations of chert sedimentation in a pelagic environment are recorded on both sides of Pacific-rim accretionary complexes (e.g. New Zealand, Japan, Russian Far East, Canadian Cordillera). (2) Triassic radiolarian faunas from New Zealand and the Omolon Massif, northeast Siberia are similar in composit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typical Tethyan elements. This suggests that radiolarian faunal provincialism may have been established as early as the Triassic. High-latitude radiolarian taxa exhibit a bi-po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3) The Lower Triassic interval in chert dominant pelagic sequences is mechanically weaker than other levels and acted as a décollement in accretionary events. This lithologic. contrast in physical property is considered to reflect radiolarian evolution, such as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相似文献   

18.
Synopsis 《Limnologica》1999,29(3):205
The WVU-Symposium, organized by the Wissenschaftsverbund Umwelt at the Rostock University, was held in Rostock, Germany, from April 15–20, 1996. 109 participants and 22 students attend the symposium. 13 invited lectures and 22 lectures were given and 16 posters presented. In two plenary discussions the general results achieved were discussed as well as gaps, problems and main trends in the next 10–20 years. The synopsis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points.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A M=8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intracontinental Linfen basin on September 17, 1303. This is the Hongtong M=8 earthquake in Shanxi Province. It is the first recorded M = 8 earthquake since the Chinese historical seismic records had started. The earthquake killed 200 000 people (LI, 1960; XIE, CAI, 1983). The year 2003 is the 700th anniversary of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memory of the people died in the earthquake, for further improving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  相似文献   

20.
张雪梅  黄辅琼 《中国地震》2019,35(3):584-588
第27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术会议暨庆祝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成立100周年活动于2019年7月8~18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会议举办了各学科研讨会、联合研讨会和交叉学科研讨会,有关专家阐述了在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关于地球深部结构探测、地外行星探测、地震预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开展了改选理事会、颁发奖励、评选会士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