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地上有近20万座矿山。中国大地上有近500座城镇是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矿城”。然而,目前全国有50多个矿业城市已经进入休退期,就在近两年,国家就关闭了110座资源枯竭的矿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关中 《国土资源》2005,(8):8-18
∷中国大地上有近20万座矿山. 中国大地上有近500座城镇是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这些城镇被称为"矿城".  相似文献   

3.
矿业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是依托资源开发成长起来的。在我国目前建制市中,矿业城市约占五分之一左右,如石油城市大庆、钢铁城市鞍山、煤炭城市大同等。建国以来这些城市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正因为矿业城市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抚顺旧称"煤都".采煤史已逾百年,煤炭产业养活着40多万人,矿区人口占抚顺城市人口的40%.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原煤年产量由原来的1400万吨锐减到现在的600万吨,老虎台等9座大型煤矿已关闭两座,煤炭可采储量仅为1亿吨左右.煤炭产量的大幅调降,致使近20万矿工下岗.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5月18日至21日,笔者随《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一行来到湖北省大冶市调研。课题组采取现场察看、座谈等方式,对湖北省大冶市"矿山环境保护与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关情况作了详细了解。管中窥豹,通过调研,课题组了解到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矿山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灵宝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项目自2012年开工以来,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整个项目中的第一、二期重点项目已经完工,第三期重点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镇在其鼎盛发展期就必须进行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利用方式转变,及时重建生存空间,避免出现人口大迁移资源型城镇应通过实现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评议与认定,争取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这是实现产业接替的环境基础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应着手进行现代农业的战略储备和物质条件改造,这是实现产业接续的关键资源型城镇应通过构建国土资源领域野外大型科研示范基地,为全国鼎盛期矿业城镇产业转型的实现,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区域、城市所在的资源储量总在不断减少,甚至一些以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得不面临无矿可采的局面.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名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为人们所熟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治理与转型问题也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2010年,湖南省耒阳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展开,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参与其中,为全省资源型枯竭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树立了典型,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密集的区域,是国家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最重要的基地之一。2003年辽宁工业总产值6055亿元,其中原材料工业总值达到3139亿元,占一半以上。全年煤炭总产量5872万吨,石油产量1332万吨,钢产量2123万吨。辽宁省许多城市是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这些城市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都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辽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淄博市淄川区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经过多年开采,资源已近枯竭,原有“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和部分井下开采的矿山企业陆续关闭,加之近几年的资源整合和企业改制,共关闭露天采矿场61家,关闭地下开采矿山企业38家。企业关闭后遗留下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初步统计需要治理恢复的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加上历史遗留下的私采滥挖矿坑约600处需要恢复治理,合计需要治理的面积达600万平方米。2011年淄川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此为契机,淄博市国土资源局淄川分局党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抓住机遇,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对地质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相似文献   

11.
一、矿业城市(镇)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城市(镇)是指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及其初级产品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者说其主要经济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的城市。矿业城市(镇)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矿业城市(镇)390座,人口3.1亿,界定标准是以1999年为基数:矿业产值地级城市大干1亿元,县级城(镇)大于4500万元;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5%;从事矿业人数大于6000人;著名的老矿业城市,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兴矿业城市,虽然统计数据低于三项指标,也可确定为矿业城市。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在重构矿业城市生态系统,提升矿业城市人居环境品质上作用关键。一方面,经过生态修复后的矿业废弃地是矿业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增量,另一方面,以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为导向的治理是破解当前矿业废弃地治理低效的有效途径。湖北省大冶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评价大冶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结合矿业废弃地空间分布,评价其生态潜力,进而提出生态型、生活型和生产型3种矿业废弃地再生的改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冶市生态基底良好,但是景观破碎化严重,连通性弱;②大部分矿业废弃地生态潜力较高,60%的矿业废弃地可以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③30%的矿业废弃地适合生态型改造、52%的适合生活型改造、18%的适合生产型改造。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一些当初的资源型城市摇身一变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过去三期的聚焦资源枯竭型城市涅槃的报道中,我们先后采访了湖南的资兴市、冷水江市、耒阳市三个  相似文献   

14.
濒临虚空的矿城 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七成以上的城市. 相较于全国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试点意义,第二批衡量是否人选资源枯竭城市的主要指标,是这些城市(矿区)的主要矿产品的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30%以下.  相似文献   

15.
正近5年来,广西贺州市旺高工业区的碳酸钙产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在20%以上。2019年,贺州碳酸钙粉体产量占全国市场的比重超过了35%。目前,贺州市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2座,到2022年底前,预计将建成绿色矿山47座。贺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碳酸钙资源优势,是广西发展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贺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生态环境和资源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矿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正16家近日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获悉,经国家矿山公园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湖南沅陵沃溪等16家矿山公园获得第四批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72家。943.1万近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京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943.1万公顷,其中,城市面积占46%,建制镇面积占54%。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0日,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记者来到了太行山南麓,看到三三两两的市民,沿着一条水泥路走上山顶公园。这是焦作市近日刚刚建成并向市民开放的黎明脚步山地公园。黎明脚步山地公园是焦作市在废弃矿山治理中新建的一个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功能的公园,总面积201.67公顷。该项目属于焦东矿采煤沉陷区牛庄北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于2013年5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资金由国家资源枯  相似文献   

18.
枣庄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枣庄市素有“鲁南煤城”之称,是因煤而兴的矿业城市,煤炭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辖区内有陶枣、官桥、滕南、滕北、韩台5个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现探明储量18.87亿t。滕南、滕北煤田含煤面积较大,资源储量较丰富,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和天然焦,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枣庄的煤炭资源自元代末期就开始零星开采,清晚期洋务运动时进入规模开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境内共有各类矿井65对,目前陶枣煤田资源已近枯竭,滕南、滕北煤田已经进入煤炭资源的全面开发期。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出现,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法国洛林,德国鲁尔区,法、德、卢森堡和比利时接壤地带的萨尔区,英国蒂斯地区,美国匹兹堡、休斯敦、洛杉矶及日本九州地区,陆续感受到了资源枯竭带来的压力并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作为资源大国的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意识到资源的简单、粗放利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而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做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各类资源占有量在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的我省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探索可持续小城镇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资源枯竭、结构单一、体制僵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三大"拦路虎",在为数众多的资源型城市中表现尤为突出。2015年以来,记者连续3年跟踪观察辽宁阜新、吉林辽源和黑龙江鸡西等煤城经济转型,试图从经济增长、产业变迁和国企改革等视角,探寻这三座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的突围之道,可为更多资源城市选择转型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