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2.
积雪时地面温度表观测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3.
高洪 《河南气象》2002,(4):46-46
冬季在降雪或有积雪的日子 ,若不注意 ,会产生地面最高温度失真的情况。本站曾出现过 1月份 1 4时 0cm温度比该日地面最高温度高 2 .7℃的现象 ,致使该日地面最高温度失真。分析原因 ,由于降雪 ,表身完全被大雪埋住 ,此时的温度示值不是雪面与空气的交界面温度 ,当积雪逐渐融化 ,表身下陷雪中 ,或积雪融化后 ,没有及时安置好温度表 ,其感应部分与土壤没有密贴 ,这时地温表测得的温度也不真实。因此遇到特殊天气 ,要增加巡视仪器的次数。积雪天巡视仪器时 ,均应将表小心从雪中取出 ,放置在雪面上 ,使表身紧贴雪面。雪面开始融化 ,应注意重…  相似文献   

4.
雪后初晴 ,地面最高温度表会随着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而逐渐陷入积雪内 ,实测得的地面最高温度值失真。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有积雪时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安置在雪面上进行观测 ,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 ,均应将表重新安置。但是 ,这项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因为 ,在太阳照射下 ,有时候积雪融化较快 ,在温度表本身重力作用下 ,地面温度表时常陷入雪内。而这时往往又是地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 ,很容易造成记录失真。不同的天气条件 ,最高温度表塌陷的程度不一样 ,对最高温度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因…  相似文献   

5.
冬季出现积雪时 ,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放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进行观测。若继续下雪 ,或者天气放晴 ,温度表重新被雪埋或下陷积雪内时 ,均应在巡视仪器时把温度表重新放置在雪面上。否则 ,若扒雪观测 ,读数就会偏高 ;若是晴天积雪融化 ,温度表球部下陷雪内 ,0cm和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则会偏低地面温度表在雪面上的观测@冯昌运$台前县气象局!河南台前457600  相似文献   

6.
冬季出现积雪时,应把地面3支温度表放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进行观测.若继续下雪,或者天气放晴,温度表重新被雪埋或下陷积雪内时,均应在巡视仪器时把温度表重新放置在雪面上.否则,若扒雪观测,读数就会偏高;若是晴天积雪融化,温度表球部下陷雪内,0 cm和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则会偏低.  相似文献   

7.
观测仪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观测资料的准确性。但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仪器的安置状态往往被观测员所忽视。例如,《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必须水平地……,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以前,我发现有的观测员20时观测调整  相似文献   

8.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9.
观测仪器是整个地面观测业务工作的基础,而潜在于仪器安置每个环节的测报质量往往为大家所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内在质量的提高。现以地温表的安置为例,谈一谈地温表安置对于地面观测记录和测报质量的影响。按照规范的要求,地温场地面积为2m×4m,要求地面最高、地面最低、地面0cm3支温度表应水平安放,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及表身要保持干净。但在日常安装使用中,人们往往对此重视不够。常见的有感应部分全部裸露在空间,或埋得过深、过浅,或感应…  相似文献   

10.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11.
使用机制报表程序预审气表 - 1数据中 ,有时发现冬季积雪时 ,计算机经常提示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有疑误。这是由于积雪时地面 3支温度表安置状态不同造成的。因此 ,在安置 3支温度表时应注意 :①温度表应水平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 ,避免安置不水平使温度表受重力影响而导致温度示值不准。②安置地温表前 ,一定要用干净的软布擦净表身及球部所粘泥土 ,避免因泥、雪不同的导热率使温度不准。③加强巡视 ,每小时都要认真察看 3支温度表的安置状态 ,尤其是在积雪融化时 ,发现表身下陷或悬空应及时重新安置。④要注意保持地温场雪面状态 ,每次移…  相似文献   

12.
地面温度观测是目前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中问题较多的项目,究竟什么是地面温度?使用什么样的仪器?怎样安置仪器?才能测得真实的地面温度,目前仍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将地面温度定义为: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我国从50年代初至今,一直采用前苏联的地温观测方法,用玻璃水银温度表,半埋式安置测量地面温度.为准确测量地面温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  相似文献   

13.
任萍  宋学义 《黑龙江气象》2000,(1):45-45,4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要埋入土中,一半要露出地面;埋入土中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能留空隙.在实际工作中常被忽视,有时埋的深度没达到规范要求,即使达到要求,一遇春季大风感应部分下的土壤会被吹走,使它与土壤不密贴.感应部分与土壤密贴和不密贴所测得的地温有没有差别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对比观测.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台站不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安置不当 1.平时不注意及时疏松地温场,地面温度表放在板结的地表面或“硬槽”内,感应部分及表身裸露在地表或与土壤间有较大的空隙. 2.20时调整后地高、地低表匆忙放置,感应部分不能与土壤密贴,从而造成地面0 cm、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地面最低温度示值偏高.  相似文献   

15.
观测仪器是整个地面观测工作的基础,而潜在于仪器安置的每个环节的内在质量往往为大家所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内在质量的提高。就以地温表的安置为例,谈一谈地温表安置对于记录的影响。按规范的精神,地温场为2m×4m,要求地面三支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地面(0cm,下同)最高温度常出现明显高于或低于当天1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产生这种偏差,除仪器等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地温地段的土壤状况及温度表的安置情况不一致。地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14时地面温度,是由于地温段表土板结未及时疏松,或最高温度表安置不当,与土壤接触面明显减小而引起的。我们知道,地面三支温度表安置合格,是指表身的二分之一埋入土中,与土壤密贴,能较真实地感应该处地表温度变化。当将地面最高(低)温度表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如果没有细心地将土壤回填到表身四周,从而使地面最高温度表…  相似文献   

17.
地面温度的准确性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利用地面温度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的对比观测可保证地面温度记录准确性的实际作用,来阐述观测人员加强地面温度对比观测的必要性。 1.地面温度对比观测方法的灵活性地面温度表和地面最低温度表均安置在地温场内,两支表相距5厘米且排列方向一致,对比观测不需另外安装地温表,观测方法简单,读数简易快速,容易为观测员所接受。对比观测时观测员先对地面温度表进行读数,尔后对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进行读数,两者经仪器差订正后的示度差即为对比观测结果。这种对比观测可随时多次重复进行,而对地温记录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葛福庭 《气象》1983,9(9):26-26
一、问题的提出 地面温度是指地面表层的温度。所谓地面表层,指为是大气层与地壳之间的一个界面。 为准确测得地面温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及地面最高表)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但在日常安装使用中,人们对此却往往重视不够。常见有感应部分全露在空间,或埋得过深、过浅,或感应部分与土壤没有密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温度订正错0.1,但地温表球部离开土壤,地表板结,往往容易被疏忽.由于仪器安置维护环节影响质量,较之其它影响更为严重,就维护问题谈点看法: 1.地面三支温度表在日常使用中,最高、最低表每日定时调整,放回时球部若没有埋入土中一半,且密贴于土壤,而形成有空隙,则可能造成示值偏低.另外,地面表读数后不需移动,埋土状态较能维持,地高表则不然,也是出现最高表表示值低于地面表示值现象的一个原因.可见正确安置仪器是记录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志芳 《气象》1980,6(3):30-30
大家知道,浅层地中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和作物的生长。因此,获得准确的不同深度的地温资料,在农业上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测得准确的地温资料,必须做到仪器性能良好、仪器安置符合要求,观测操作正确。目前我国气象台站使用的浅层地温表仍是曲管地温表。这种温度表的构造原理和一般玻璃水银温度表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上有些不同。它的感应部分(球部)和表身成135°的夹角。安置时要求球部平躺,有刻度的表身与地面成45°的倾斜角,每组4支表所测深度分别为5、10、15和20cm。按照《规范》规定,曲管表安置时的允许误差:深度为±1cm,倾斜角为±5°。 为了进一步认识这种允许误差所引起的记录误差有多大,我们用历史资料作了一些分析。 根据曲管表的设计,当表身与地面的倾斜角α=45°时,5、10、15和20cm深度(a)的表在土中的长度(C),将分别为7.07、14.4、21.21和28.28cm(见附图)。根据正弦三角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