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层次分析法,以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科学、客观、可量化和易操作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以为模型,建立了广东省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广东省县(市)地震应急能力指标。结果显示:广东省县(市)的政府组织能力、救援力量和物资保障能力相对较强,而灾情收集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较弱;广东省县(市)地震应急分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珠江三角洲、河源、汕头和阳江等地区地震应急能力较强,粤东、粤北及粤西北地区地震应急能力相对较弱;粤东地区为广东省未来加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地区地震活动性、灾害背景及区域协同联动应急模式出发,在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和可操作性及区域特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建立了基于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人力物力财力、(县级)专项能力和专项经验及基础环境背景4个一类指标集的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新疆地区4类人员问卷调查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样本支持条件下各指标的权重及结果,将其应用在新疆地区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等级划分中。结果表明,地震应急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的产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是相适应的,安居富民工程对提升区域地震应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数民族聚集区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寒旱、高海拔地区等特殊地理因素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是将采用的指标标准化。目前,尽管数据标准化方法多样,但对于不同指标标准化方法的优劣选取尚无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具体对象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标准化方法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和选取指标的特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本文以云南省125个县(市)的相关指标数据,采取不同的指标无量纲化方法计算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指数,对比研究不同的综合评价结果差异,对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指标标准化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县(市)区应急备震能力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前做好应急备震工作是有效应对地震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云南地区震害背景和区域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围绕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3个指标层的应急备震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对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应急综合备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和分级。结果表明:从全省单项指标分析结果看,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健全度和地震应急资源基础保障能力2项指标差距小,空间分布均匀,综合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滇中的昆明和滇西的大理地区;地震应急灾情获取与评估能力2项指标综合指数较高的县分布于滇东和滇西地区的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等地;昆明、大理地震紧急救援能力相对较高。从应急备震综合能力分析结果看,云南省17个县较高,8个县相对较弱,综合能力较强区域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等地的昆明、玉溪、普洱等地,滇西北的怒江和滇东南的文山等地综合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密度增大,加剧了城镇地震灾害的风险。然而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大多对城镇地震应急的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如缺乏专门的技术平台及时对地震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估等,影响了当地地震应急的成效。本文针对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丹棱县为例,设计并构建了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为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可提升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科技含量和管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地震应急备灾能力评估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结合BI(商业智能)软件技术,对应急备灾能力评估软件的功能、系统架构进行设计,研发了一套具有省、州市、县区三级备灾能力分析的软件,在云南4个州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方便易用,结果可靠,可很好地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备灾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省发生的汶川、芦山等重大地震中市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在地震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方面的现状和需求调研进行分析,总结了市县政府在地震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地震工作中的管理培训需求,构建了包含组织体系(实施单位、合作单位)、培训体系(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模式、培训评估等)和保障体系(软硬件保障)的适合市县政府的地震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参考性和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县(区)地震工作由于人员、资源匮乏一直是地震应急的薄弱环节, 在人员、编制、资源都不能快速增加的前提下, 主动开放自身系统, 更好融入社会应急体系, 同时促进自身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四川地震应急"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通信车辆的建设、各技术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使用,以及卫星网络的接入和地震应急中的工作模式。对系统在2012年6月24日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5.7级地震现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从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成果、系统特色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情况.本系统是首个应用于省会城市地震应急工作,并基于国产Server GIS软件平台研制开发出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可为大城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13.
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功地举行了首次山西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地震应急演练。结合这次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分析了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思路,总结了地震应急演练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江西九江-瑞昌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26日发生在江西九江—瑞昌的地震是我国华东、华南内陆地区30 a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它给当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次地震应急的实践具有我国东部地震应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多个省地震局协调应急的一次尝试。积极、稳妥、有序的地震应急工作,得到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指出了这次地震应急工作中的不足,得出了应急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As a result of our ability to acquire large volumes of real-time earthquake observation data, coupled with increased computer performance, near real-time seismic instrument intensity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ground motion data observed by instruments and by using the appropriate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By combining vulnerability study results from earthquake disaster research with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models, we can estimate the losses caused by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decision sup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test progress on the methods of rapid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 new method involving seismic instrument intensity rapid reporting to estimate earthquake loss is proposed and the relevant software is developed. Finally, a case study using the M L4.9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in Shun-c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on March 13, 2007 is given as an exampl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简要介绍了当雄6.6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特征,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