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大型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从深部的中粒花岗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记录了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为查明铌铁矿族矿物成分、结构变化及其与岩浆演化过程的耦合关系,文章对采自不同深度的3种类型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石英斑晶不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族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元素面扫工作。维拉斯托矿床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铁矿,发育渐变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Ta含量增加,且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铌铁矿族矿物边部的铌铁矿、铌锰矿相较于幔部和核部的铌铁矿,其Ta含量具有明显的组分间隔;铌铁矿族矿物Mn/(Fe+Mn)原子比具有多种演化趋势,与分离结晶的矿物相和流体交代作用有关。中粒花岗岩和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结晶于岩浆阶段,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族矿物结晶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其中,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铌铁矿边部Ta含量增加与铁锂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斑状细粒碱长花岗斑岩铌铁矿族矿物边部Ta含量的突变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水硅酸盐液体中Ta溶解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造山带内广泛分布着淡色花岗岩,近期研究表明多个岩体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喜马拉雅东部拉隆岩体中花岗质伟晶岩发育有铌钽成矿作用,主要赋存在铌铁矿族矿物中。本次研究考察了该岩体的伟晶岩,观察了这些铌铁矿族矿物的产状,并对它们的主量、微量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岩相学特征的差异,拉隆伟晶岩被分为边部带、过渡带和核部带。铌铁矿族矿物大多出现在过渡带中,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根据产状和Ta#[Ta/(Ta+Nb)]可将铌铁矿族矿物分为两类,第一类矿物成分均一,自形程度好,晶体内部缺少内部结构。第二类矿物自形程度差,分布于第一类矿物的边部、填充于第一类矿物的裂隙或交代其核部,并发育有一系列的亚显微结构(包括韵律环带结构、交代结构、溶蚀孔洞结构和裂隙填充结构)。第一类铌铁矿族矿物是Ta#较低(0.08~0.34)的铌铁矿,而第二类为Ta#相对较高(0.45~0.60)的铌铁矿和钽铁矿。这两类铌铁矿族矿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近,Eu呈强烈的负异常,δEu的范围为0.001~0.020。配分曲线总体呈海鸥型,四分组效应不明显;LREE/HREE值范围为0.016~0.044,反映出重稀土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的铝铁矿族矿物。研究表明,本区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锰矿-钽锰矿。成分特征显示从岩脉边部带到核部,Ta/(Nb Ta)比值呈近垂向演化,但Mn/(Fe Mn)比值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铌铁矿族矿物在早期正岩浆阶段(Ⅰ-Ⅳ带)的成分变化非常局限,而在晚期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Ⅴ-Ⅶ带)的成分变化非常大。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观察还表明本区铌铁矿族矿物在正岩浆阶段没有环带构造特征,而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有明显的环带构造特征,而且随着伟晶岩固结过程的进行,环带构造主要沿着渐变环带构造→韵律环带构造→交代构造的趋势变化。研究认为,本区铌铁矿族矿物在不同结构带的成分变化和在单颗粒中的环带构造是热液流体参与铌铁矿族矿物结晶的反应,环带构造的类型主要是由热液流体参与结晶的程度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西藏罗布莎铁族元素金属互化物矿物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中的铁族元素金属及金属互化物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显示其归属于镍纹石、自然铁、钴铁矿及铁镍矿4种矿物。它们与超高压矿物方铁矿、铂族元素矿物等连生,形成于深部的高还原环境,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核十分相近,故认为它们可能来自于地幔及地核。  相似文献   

5.
铌钽铁矿族矿物(CGM)是重要铌、钽矿石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扎乌龙位于四川省西部石渠县,为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以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铌钽铁矿族矿物研究工作.14号伟晶岩脉分带良好,从边部到中心可划分为云母石英电气石带(Ⅰ带)、斜长石带(Ⅱ带)、钠长石锂辉石带(Ⅲ带)和石英锂辉石带(Ⅳ带),均发育有铌钽铁矿族矿物.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推断14号伟晶岩脉存在2个阶段铌钽矿化:早阶段在各带内均形成铌铁矿-铌锰矿(CGM-1),内部呈现均一结构或振荡环带,指示以铌结晶为主的岩浆阶段;晚阶段在Ⅲ带和Ⅳ带内形成钽铁矿和少量富钽的铌铁矿-铌锰矿(CGM-2),围绕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再生长或穿切、交代早阶段铌钽矿物,指示以钽结晶为主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铌钽铁矿族矿物呈现出2种演化趋势,分别为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的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增加,晚阶段富钽矿物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不变,指示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总体为中等程度分异,早期岩浆阶段各带内连续、晚期岩浆-热液阶段发生跳跃的不连续演化过程,并指示早阶段演化受岩浆结晶分异的控制、晚阶段演化主要受结晶分异、富Li流体环境和其他含Fe-Mn矿物共同控制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朱薇珊  寇大明 《辽宁地质》2000,17(2):158-160
翡翠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它的颜色和结构,就颜色而言,主要取决于其中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翡翠主要由辉石族矿物、闪石族矿物、长石族矿物等组成。其中辉石族的矿物如硬玉、霓石、钠铬辉石、钙铁辉石,它们的存在和数量的多少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对翡翠的质量影响很大。另外,闪石族矿物使悲翠的颜色偏暗,部分飘蓝花,直接影响翡翠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地球化学》1972,(2):220-225
钶铁矿-钽铁矿族矿物中铌和钽的含量高,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铌和钽的主要工业矿物之一。最近几年来,新的铌、钽矿床类型在我国相继发现,一般其中钶、钽铁矿的颗粒较细,为了研究其物质成分和进行工业评价,须付出很大的劳动,经过各种选矿方法和  相似文献   

8.
乌石山沉积型铁矿产于泥盆系锡矿山组粗碎屑岩内,属于"宁乡式"沉积型铁矿,矿体呈条带状展布,顺层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鲕状赤铁矿、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及少量碳酸盐。依据区内成矿特征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铁的物源来自于武功古陆,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原始铁矿质矿源层富集阶段、铁矿层固结成岩阶段、铁矿层变形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9.
铌和钽在特殊合金鋼、噴气工业、无綫电技术以及其他工業部門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因此寻找铌和钽的矿物原料资源应該是我們目前的迫切任务之一。铌和钽的重要矿石是钶铁矿-钽铁矿族矿物及黃綠石-細晶石族矿物,至于其他多数的铌钽酸鹽矿物或钛铌钽酸鹽矿物,如褐钇钶矿、钶钇矿及黑稀金矿等,一般只是作为钇族稀土类元素的资源来进行小規模开采。因为象褐钇钶矿这些矿物,一般比较分散,很少形成規模巨大的矿床;同时由于这些矿物的化学組成相当复杂,在分离及冶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困难。尤其象黑稀金矿或复稀金矿等含钛高的矿物,铌、钽和钛的分离、提取,是一个尚待研究的問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散分析-浮选-选择溶解相结合的方法,分离了铁帽型金矿中两种主要载金矿物──褐铁矿和黄铁矿,然后根据已分离矿物的矿物量及含金量计算出金在各矿物中的配分,解决了物相分析测定金在氧化铁矿物与硫化铁矿物中配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铁帽型金矿中黄铁矿与褐铁矿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散分析-浮选-选择溶解相结合的方法,分离了铁帽型金矿中两种主要载金矿物-褐矿和黄铁矿,然后根据已分离矿物的矿物量及含金量计算出金在各矿物中的配分,解决了物相分析测定金在氧化铁矿物与硫化铁矿物中配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角闪石族和辉石族矿物的系统矿物学分类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闪石族和辉石族矿物是链状硅酸盐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中的许多矿物种属于造岩矿物和/或工业矿物,具有重要的成因矿物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开发价值。国内学者对它们的分类命名和基本系统认识主要源自于王璞等(1984)编著的《系统矿物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矿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矿物基础资料和分类命名都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迄今已有专业学术机构和学者在不同年代陆续发表了不同版本对该两类矿物的修订或修改意见,但一直没有统一整合,导致在涉及该两类矿物的应用研究中,在分类命名上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根据本课题组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新编《系统矿物学》)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和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系统归纳、梳理并综述了角闪石族和辉石族矿物的分类方案和命名原则,使分类命名统一标准、原则和认识并与国际接轨,这有利于该两类矿物的理论研究与开发应用,更好地支撑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铜陵矿区废矿石次生氧化产物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铜陵矿区废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原生矿物及其风化产物的组成,探讨次生矿物的形成机制。XRD及SEM/EDS分析表明,废矿石中残留的主要原生矿物为黄铁矿,次生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水铁矿及次生硫酸盐矿物。原生矿物风化为次生矿物的过程是从黄铁矿的裂隙带等有缺陷的部位开始,逐步氧化成最终产物针铁矿。中间过程出现了矿物相及形态的多样性,局部可能会先形成中间产物水铁矿,由于水铁矿很不稳定,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会很快转化成针铁矿或赤铁矿。针铁矿在风化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形态,针状矿物最先形成,随后重结晶成球状集合体和菱方双锥单晶,最后在废矿石表面完全覆盖一层土状针铁矿。SEM观察到的黄铁矿表面的生物矿物与最外层风化层上的菌丝类物质说明,在废矿石的风化过程中生物亦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丹巴地区Cu-Ni-Pt族元素矿床的矿石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四川丹巴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型 Cu- Ni- Pt族元素矿床中 ,含有多种 Pt族元素矿物 ,主要有 :(1)碲化物及碲铋化物、碲锑化物类 ,(2 )锑化物类 ,(3)砷化物类 ,(4 )自然元素类。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鉴定和成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分别计算了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的结晶化学式。结果表明 ,矿床中有 7种已知的 Pt族元素矿物和 6种可能是 Pt族元素新矿物或新变种矿物。  相似文献   

15.
石碌铁矿为我国重要富铁矿基地之一.解放后对该矿区矿床地质方面曾做过不少工作.本文仅就铁矿矿石结构构造、物质组分及矿床沉积变质特征提出初步认识,供进一步研究参考.一、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分石碌铁矿矿石主要由石英、磁铁矿和赤铁矿三种矿物组成,氧化铁及二氧化硅合量常达95%以上.石英和赤铁矿最常见,磁铁矿相对较少.该区矿石主要有三种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16.
四川西部金矿床中有3类金矿含有较多的黝铜矿族矿物,它们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Au-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黝铜矿族矿物的变种有黝铜矿和砷黝铜矿等。在黝铜矿中As-Sb之间呈完全类质同象。在不同类型金矿中,黝铜矿具有不同的特征参数。产于碳酸盐岩系内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中的黝铜矿成分自上而下由富锌锑向富铁砷演变,而且含银量也有降低的趋势。黝铜矿的产出及分带特征对  相似文献   

17.
镁铁矿是一种罕见的交代矿物,发现于安徽秦楼镁夕卡岩Au(Fe、Cu)矿床和陕西木龙沟镁夕卡岩 Fe(Mo、Cu)矿床,它在中国是首次发现。本文对镁铁矿及镁磁铁矿的产出地质条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质、X—射线粉晶数据和红外吸收光谱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数据。镁铁矿含MgO高达13.48%~17.66%,与其共生的矿物主要是斜硅镁石、粒硅镁石、蛇纹石、方解石和镁磁铁矿。镁铁矿的比重为4.537~4.720,反射率R=17.8~18.1,硬度838~900kg/mm~2,晶胞参数为0.8371~0.8379um。对镁铁矿—镁磁铁矿—磁铁矿系列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晶胞参  相似文献   

18.
黑硼锡铁矿(Hulsite)1908年发现于美国阿拉斯加,其后J.R.克拉克(Clark)等人对它作过某些研究,但因未能获得基本的矿物学数据,在新出版的一些矿物学著作中均未提及这一矿物。1976年初,我们在研究华南某接触交代矽卡岩硼矿床中锡的赋存状态时,用电子探针发现了一种含锡的硼酸盐矿物。系统研究证明,此矿物虽与硼镁铁矿-硼铁矿系列的矿物相似,但结构完全不同,定名为黑硼锡铁矿。我国产出的黑硼锡铁矿含量较高,在某些矿石中,既是硼的矿石矿物,又是锡的主要矿石矿物,构成了一种新的硼锡矿石类型和矿床类型。现将黑硼锡铁矿的初步研究成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钽成矿作用。豆乍山岩体位于苗儿山岩体中部,主要由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在豆乍山钻孔样品中发现富含Nb-Ta-W氧化物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进一步全面认识苗儿山-越城岭地区的多时代成矿信息,查明不同类型成矿过程,对钻孔内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钻孔样品主要包含二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其中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穿插了主岩体。详细的矿物学工作显示(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中含有多样的稀有金属副矿物,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中有铌铁矿族矿物、铌铁金红石、锡石等氧化物,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则包含了复杂的Nb-Ta-W的氧化物矿物集合体,主要为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铁矿、骑田岭矿和黑钨矿等;另外还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发现一些富含白钨矿的电气石细脉。白云母花岗岩中岩浆锡石U-Pb定年结果为219±4 Ma,属于印支期成矿作用。结合岩相学观察结...  相似文献   

20.
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属大型铅锌铁矿床,对矿床矿石矿物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认为成矿主要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矿床是与燕山期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