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张志斌 《云南地质》1992,11(2):199-200
自七十年代报道云南哀牢山构造变质带发现“蓝闪石”以来,哀牢山地缝合线是否存在的问题就一直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引起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所发现的“蓝闪石”是否为真正的碱质闪石亚族中的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蓝闪石。针对这一问题,在1:5万错纳甲村幅的地质调查(填图)中进行了再研究。哀牢山构造变质带以NW—SE向呈弧形延伸的哀牢山断裂为界,可分为深、浅变质岩带。其东(北)的深变质岩带由下元古界哀牢山岩群组成,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西(南)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的边界构造带,其内出露的深变质岩系一直被认为是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石。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哀牢山深变质岩系锆石进行U-Pb年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深变质岩系的原岩有728±8Ma、727±3Ma、231±4Ma的花岗质岩石和其它年龄的碎屑岩,变质时代为27.8~23.7Ma。综合野外地质特征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哀牢山深构造带在晚渐新世27.8~23.7Ma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深熔作用,现今所见深变质岩系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原岩在晚渐新世(27.8~23.7Ma)变质形成,不全是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石。深熔过程中熔/流体发生了明显的迁移。哀牢山变质带具有混合岩化特征的岩石很可能是峰期变质作用后减压熔融的产物。晚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与左行走滑剪切是哀牢山深变质带折返过程中近似同时发生的两种不同变质表现形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3.
王顺华  王照波 《云南地质》2004,23(3):287-303
三台坡岩组为哀牢山断裂南段新发现的一套构造混杂岩。在剖面大理岩化灰岩中采获牙形石,经鉴定时代为早石炭世。该套岩石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间的哀牢山断裂带上的构造混杂岩,至少经历4期变形变质。据原岩恢复和变质残余组构,具蛇绿岩套组合特征,断裂带应为板块俯冲带(缝合线)。三台坡组的发现,为研究哀牢山造山带南段地质发展演化提供了依据,填补哀牢山断裂带南段构造演化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点苍山推覆构造的认识依据和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红河断裂、哀牢山断裂、九甲-墨江断裂及其所夹持的哀牢山变质带的构造问题,历来就为云南地质界所瞩目,是区域地质构造争鸣的主题之一。本文以地球物理场特征为依据,通过分析判断,提出用推覆构造模式来解释哀牢山构造变质带有关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5.
云南哀牢山潘家寨一带变质玄武岩的研究程惠兰沈上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哀牢山潘家寨一带变质玄武岩呈构造岩片产于哀牢山深大断裂西侧的浅变质带中(图1),属哀牢山洋脊/准洋脊蛇绿岩带的东部,其东侧为扬子地块,西侧为太忠-李仙江弧火山岩带1。段新华等(...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沿西昆仑北缘的铁克力克断裂北侧断续出露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地层,由于长期以来对其原岩时代、变质时代及成因等存在不同认识,人们常称其为浅变质岩系。岩石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片理十分发育,但总体变质程度明显低于铁克力克断裂南侧下元古界埃连卡特群变质岩。浅变质岩之上被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或上石炭统卡拉乌依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基本地质现象观察以及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基础上,通过K-Ar和Rb-S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对已有年龄数据的具体对比分析,认为本区浅变质岩的原岩年龄在517-448Ma之间,属晚寒武-中奥陶世地层,形成于塔里木古大陆南缘弧后盆地的滨-浅海环境;志留纪-中泥盆世期间,发生在塔里木大陆板块南缘的弧-陆碰撞(440-377Ma)事件不仅使寒武-奥陶系普遍遭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早期主要变质作用),还导致了寒武-奥陶系及下伏地层由南而北的逆冲推覆以及韧性剪切变形(晚期韧性动力变质作用)。上尼盆统奇自拉夫组粗碎屑磨拉石建造是陆壳焊接阶段的典型产物,在此之前,本区浅变质岩系已经定型。  相似文献   

7.
戴启伟 《贵州地质》1990,7(1):65-70
湘黔金矿带呈北东—南西向。北东起于洞庭湖,南西至天柱—榕江一带。带内基底为浅变质岩系,盖层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发育有区域性深大断裂.断隆区浅变质岩广布,断坳区盖层发育。不同级次的构造,分别控制含矿带、矿化密集区、矿床及矿体的产出。北东—南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着金矿带的产出。俯冲带和深大断裂带相交区,控制矿化密集区的产出.次级北东—南西向断裂带和同方向次级褶皱与北西向断裂交会区控制着矿床、矿点的产出。矿体则受层间剥离构造、小背斜及挠曲、节理群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绍断裂东侧出露的早元古代变质基底以一套遭受中压型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已遭受4期构造变形作用改造,从原岩建造和主要岩类地球化学特点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大陆或大陆边缘类似于内硅铝盆地环境。江绍断裂西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则以星子杂岩为代表,由变粒岩、浅粒岩、(十字一石榴)云母片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组成,已遭受中压型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推测其形成于活动性较强大陆一大陆边缘环境。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在原岩建造、变质一变形作用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在早元古代可能是两个地块。  相似文献   

9.
镇沅老王寨金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雪丽  薛传东 《云南地质》2006,25(4):395-396
镇沅老王寨金矿区位于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县和新平县境内,处在哀牢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的哀牢山脉西坡,是一特大型金矿床,资源储量丰富。矿区海拔1337~2230.5m,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中等切割地貌;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湿多雨,降雨量大。矿区内出露下元古界深变质岩系、上古生界浅变质岩系及中生界红层,构造变形强度大,断裂多期次及继承性活动明显,交切关系十分复杂。红河、哀牢山、阿墨江三大断裂控制整个构造变质岩浆杂岩带的展布,各类岩浆岩十分发育,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  相似文献   

10.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 由青藏高原延入南海, 是一条分割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构造分界线, 在地貌上也是一条醒目的分界线。纵向上由4个北西向的长条状变质带组成(雪龙山、点苍山、哀牢山和Day Nui Con Voi变质带), 长约1 200 km。横向上分高级变质带和低级变质带, 二者之间为倾向北东的哀牢山逆冲断裂带, 其中高级变质带主要由元古界高级片麻岩、混合岩、淡色花岗岩脉以及S-L型糜棱岩组成, 低级变质带主要由古生界云母片岩、板岩、千枚岩和S型初糜棱岩组成, 夹杂着条带状基性岩与超基性岩。断裂带整体往南东方向逐渐变宽。西北段面理近直立, 线理近水平, 发育近直立的紧闭褶皱, 南东段较宽, 面理变平缓, 发育宽缓褶皱, 靠近北东侧面理倾向北东, 倾角较陡。中生代时期, 该断裂带是印支地块与杨子地块俯冲碰撞边界线, 也称为金沙江—哀牢山—松马缝合带。新生代以来,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挤压汇聚的影响,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多期逃逸, 该断裂是藏东南地块挤出逃逸的边界, 协调着印支地块与杨子地块的相对运动。新生代早期印支地块向南东逃逸, 该断裂带作为逃逸块体的北边界表现为左旋走滑; 随着印度地块的持续向北推进, 新生代晚期华南地块(川滇地块)往南东逃逸, 该断裂带作为其南边界断裂表现为右旋走滑, 兼具正断分量。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新生代两期次运动与印度板块东构造结的运动轨迹、青藏高原的隆升、逃逸时序、南海的扩张皆具有密切关系。对该断裂带转换时间和机制进行研究, 不仅有利于认识该断裂的演化历史, 而且有利于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此外, 对该断裂新生代构造转换的研究有利于对构造逃逸模式、均匀变形模式、旋转模式以及下地壳流模式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哀牢山区太忠——李仙江带上二叠统弧火山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太忠-李仙江带弧火山岩位于哀牢山浅变质带西侧,沿阿墨江-李仙江深大断裂续延伸达300km,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以火山碎屑岩为主。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及少量的钾质碱性系列并存,化学成分表现为高Al低Ti,产出环境为陆缘弧,此外,该带火山岩由东往西岩石系列表现K2O含量,Th等的丰度表现出不断增加的特点,表明该带火山岩是哀牢山洋盆地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李先勋 《云南地质》1990,9(3):186-199,185
哀牢山老王寨金矿产于变质的晚古生代岩石中,是由浅变质的砂板岩、杂砂岩以及海相火山岩所组成。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区内存在具挤压逆冲性质的东西向断裂带和显示塑性—脆性剪切带特征的NW-SE向断裂带,它们是主要的控矿构造。此外,有少量规模不大的NE-SW向断层,可切割上述断裂和矿体。根据对共轭节理测定、岩组分析和岩石有限应力分析等,本文对构造应力场作了划分:早期(成矿前)构造应力场发生于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晚期(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发生于燕山期,并可进一步划分早晚两个阶段。成矿主要受断裂控制,构造活动引起岩石蚀变,多次构造活动导致多次蚀变矿化。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3.
元阳大坪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研非 《云南地质》1989,8(2):171-177
大坪金矿位于云南省南部元阳县城之东南。矿床已探获具中型规模,并还有远景。 (一)矿区地质情况矿床在地质构造上居于哀牢山构造变质带的浅变质带南段,哀牢山深大断裂从北往南走向由NW—SE变为NWW—SEE、再变为NW—SE的转折部位。 1.地层矿区内全被闪长岩体占据,周围出露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是一套碎屑沉积岩  相似文献   

14.
通过1:5万区调工作发现,在哀牢山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顺层”构造滑脱带,并以该滑脱带为界装哀牢山群变质岩系分割为上下、二部分,两者在变质作用,构造变形,原岩建造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涛  何照波  周仁 《云南地质》2002,21(4):403-412
小水井金多金属矿集区,处于哀牢山造山带锋带或后陆(盆)缘地带,集中分布在哀牢山主造山期后残留的石羊江复式背斜变形区域,在该区多年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后,发现石羊江复式背斜实为一个由边缘或基底主干断裂控制。并在后期的变形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冲起构造,原东翼发育的断裂属一组与边缘主干断裂倾向相反,上盘上升的前展式叠瓦状反冲断裂系,总体构成陆缘背冲型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格架,该构造系统在垂向上,水平方向上均控制了区内成矿元素或含矿热液的矿化范围,强度与规模,多层次成矿系统或成矿条件的耦合,即构成了以冲起构造为轴心的离散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运用上述成矿模式在该区内实践,先后发现十余处以金矿为主的矿床(点),取得找矿重大突破,亦为在类似区域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越城岭花岗岩体定向构造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城岭花岗岩体定向构造的成因类型有5类,即断裂变质与剪切深熔构造、韧性剪切构造、残留区域变质构造、拟态交代与生长构造、碎裂流动构造.其中断裂变质与剪切深熔构造是成岩的基础构造,韧性剪切构造是最重要的叠加构造.韧性剪切指向为正-左旋剪切,Δσ=55~135MPa,ε'=9.6×10-12~3.5×10-10/s,变形变质相为绿片岩相.岩体西部片麻状岩带的形成与新资断裂长期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滇西哀牢山变质岩系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是滇西地区最著名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主体由哀牢山深变质岩系(哀牢山岩群)组成,一直被认为是扬子陆块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本文选取哀牢山深变质岩系内的花岗片麻岩(11 ALl7-1和11AL09-1)和石英岩(11AL08-1),以及邻区的花岗岩(11ALl2-1)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片麻岩11 ALl7-1有岩浆和变质两类锆石,两者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700±6Ma(MSWD=1.4,n=14)和27.4±1.2Ma(MSWD=1.9,n=3),代表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年龄.花岗片麻岩llAL09-1岩浆锆石206 pb/238U年龄为220±3Ma(MSWD=3.1,n=14),变质锆石年龄为31.2±2.3Ma(MSWD =6,n=5),分别代表原岩结晶时代和后期变质年龄.石英岩11AL08-1中所有锆石具有核-边结构,92颗锆石核部年龄集中分布在6组,分别为493~528Ma(n=42)、635 ~ 640Ma(n=2)、701~784Ma(n=44)、976 ~980Ma(n=2)、1839Ma(n=1)和2487Ma(n=1).92个核部分析点具有高的Th/U比值(>0.23),指示岩浆来源.最年轻一组的42个核部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9Ma,代表石英岩原岩的最大沉积时代.7颗锆石变质边年龄为26~ 75 Ma内,代表变质年龄.花岗岩11 ALl2-1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50±4Ma(MSWD =0.6),代表岩石形成时代.这些年龄表明哀牢山变质岩系是一个原岩复杂的变质杂岩带,它的原始物质至少包含新元古代~ 700Ma岩浆岩、~509 Ma沉积地层及220 ~ 240Ma的岩浆岩和地层,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现今所见的哀牢山岩群“古老”岩石面貌主要是由地质历史上的浅变质或未变质的地层和岩浆岩在新生代26~31Ma发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的结果.哀牢山变质带的源区物质特征和主要岩浆事件与扬子陆块西缘十分相似,具有亲扬子的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一) 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元阳金矿产于哀牢山变质带南段西侧的陶家寨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中。矿区外围、即闪长岩体的围岩为元古代哀牢山群变质岩系和古生界浅海相沉积地层。区内构造和岩体均受北西-南东向的红河和哀牢山两条深大断裂的控制。呈北西、北西  相似文献   

19.
哀牢山金矿带原生金矿床的类型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哀牢山金矿带位于红河、哀牢山构造变质带的西亚带.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矿床受地层(上志留统、中-下志留统金厂组矿源层)、岩性(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多期活动的压扭性断裂带(哀牢山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和矿源岩(超基性、基性、中-酸性岩浆岩)成矿条件控制.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基础上,经过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而富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鞠昌荣 《江苏地质》2013,37(2):243-247
播卡金矿位于云南东川,大地构造位置隶属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次级隆起——东川块状隆起,其东、南、西三面均为深大断裂所围限。在这个隆起带的内部分布着中元古界昆阳群巨厚的浅变质岩系,外围覆盖着震旦系及中生界、古生界。矿区构造环境隶属扬子古大陆边缘裂谷——昆阳裂谷带,带内褶皱、断裂极其发育,构造对金、铜等矿床的形成、保存以及破坏有着重要意义。小江断裂为矿区的主干断裂,控制着播卡矿田、矿床的分布格局。形成于晋宁期的F3、F4断裂与小江深大断裂平行,组成了脆韧性剪切带,为区内导矿、容矿构造。F10—F21等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喜山期,为成矿后构造,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