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填海是沿海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及时准确地监测地区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合理保护海岸带资源和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GIS技术,结合多种数据源,提取并分析1974-2017年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3年来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面积持续增长,到2017年总面积达到4649.26 km 2,围海为主要利用方式。围海活动多分布于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滩涂海域,填海活动则集中分布于沿海各大港口海域和城市滨海区域。全省围填海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2000年后,填海造地面积增加迅速,围海利用向填海造地转换现象突出,主要用于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和城镇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受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城镇化、工业化驱动明显,围填海利用向综合化、多元化和集中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吹沙填海",大有"愚公移山"的气势.但如何才能减少围填海造地上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北部湾是红树林、白海豚、珍珠、珊瑚等珍稀海洋物种的柄息地,其中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广西沿海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出现围填海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沿海各地都存在向海要地的冲动,违法围填海现象较为普遍。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区海洋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违法围填海问题"默契"地采取了绕"雷区"、顶"禁令"、藏"猫腻"等多种手段,规避中央政策法规,助长违法围填海嚣张气焰。曾经美如丝带的海岸线,如今正在变得"千疮百孔"。  相似文献   

4.
正围填海造地发展围填海造地是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用海需求日益增大,围填海造地成为各地拓展发展空间、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个为市区发展制造平地的很有效的方法。围填海活动,成为我国沿海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浙江严全控面政落策,实除围国填家海重严管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近日,浙江省政府发布《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围填海专项督察意见整改方案》,提出全面落实围填海严管严控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将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到位,确保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相似文献   

6.
正围填海工程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发展空间,但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围填海活动,也可能会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广西海洋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9]15号)的文件要求于2019年全面开展广西围填海现状调查工作,对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进行生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的情况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绵延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是漫长旷远、瑰丽多变、物产丰饶的海岸带。海洋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海陆作用的历史;沧海桑田,海岸带是地球历史演化百科全书。探索海岸带地质过程、认知海岸带地质作用,是人类认知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历程,同时也是人类审视自身行为、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处于陆地和海洋的接合部,人类开发活动密集,环境影响因素日趋复杂。选取烟台南部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686个表层土壤样品对As,Cd,Cr,Cu,Hg,Ni,Pb,Zn共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及地统计法分析了8个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最后对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整体污染程度较轻,所有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Cr,Ni,Cu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Pb为混合源;Cd,Zn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农业生产。研究区整体处于中低生态风险水平,Cd,Hg元素高生态风险点数量较多,需优先治理。  相似文献   

9.
广西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金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的可靠途径,国内外各沿海地区都把海洋作为拓展空间的一个重点。广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份中唯一沿海的省份,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发挥广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7~8日,应广西海洋研究院及广西师范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傅伯杰到广西调研指导海岸滩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7月7日,傅伯杰院士在广西师范学院为广西海洋、国土研究工作者及广大师生做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报告。该报告以广西海岸滩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题,从当前生态系统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水域景观生态学、海岸带的特征及  相似文献   

11.
政策     
正国务院印发通知: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点明确了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立滨海湿地保护和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四个方面的政策要求。《通知》强调,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一是严控新增项目。完善围填海总量管控,  相似文献   

12.
围海造地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及生产空间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大部分沿海国家或地区都有围海造地的历史,也因此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我国海岸线长、海湾多,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活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锦州市开展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锦州市委托辽宁飞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对未确权围填海历史遗留项目开展生态评估和生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确定围填海对海洋资源的影响程度,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基于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多位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形成能够很好表达不确定性的D数矩阵,进而基于传统AHP方法提出基于D数的改进D-AHP方法,给出确定指标权重的详细步骤,最后依据已建立的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AHP方法求得指标权重,对曹妃甸围填海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围填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最大,对港行资源的影响次之,对旅游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与海、陆系统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海岸带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从海岸线到海岸带的认识过程。海岸带是以海岸为基线向海陆两方面辐射、扩散并构成海洋与陆地的共同边界。人类是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对海岸带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将揭示海岸带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作为地球系统中最有生机活力的部分,对全球变化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均有着重大影响。海岸带已成为全球经济技术和商贸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为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有序地开发海洋资源,相应地建立起良好平衡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有必要从人文地理角度对社会经济海岸带的范围作出具体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正>天津关键词:协同发展污染防治高效推动京津冀重点领域协同。推动津冀港口合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共同推进渤海污染协同治理。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打造雄安新区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实行最严格的围填海和岸线开发管控,落实"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陆海污染防治,大幅降低陆源污染入海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完善公共  相似文献   

18.
引言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中国21世纪议程》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主要行动方案领域之一,提出“要建立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体系,及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在我国陆上资源越来越匾乏,生存发展空间潜力愈来愈小的情况下,海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所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实用性的海洋决策支持系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可见,结合全球变化,加强我国海岸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海岸带的概念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地带,从海岸到海岸带是概念认识的过渡。约翰逊(1919年)提出海岸现象可以分成为3-4个带,各具不同的海蚀或堆集地貌,并提出了海岸和海滨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接地带,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海岸带的各种开发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人口增多、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此外,海岸带的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有台风、干旱和地震,海岸带生态环境呈现出典型脆弱性的特征。以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对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进行研究:首先,它依托由对地观测技术、实地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而建立起的时空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产生征兆图谱;然后,结合评价和时空分析模型及G IS提取诊断图谱;最后,在预测模型的支持下产生实施图谱,从而形成决策方案。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图谱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包括其现状、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变化趋势,为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环境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