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独有的岱崮地貌群景观以及长江以北最大地下峡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且从超基性金伯利岩到酸性花岗岩的岩石地貌类型丰富。同时,地质公园旅游种类众多,且地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适合开展地质旅游。通过介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和主要地质遗迹景区,并运用了综合评价法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主要地质遗迹景区的地形与地质资源较为独特,地质遗迹景观较为丰富,但文化资源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区的相关设施与交通建设尚可,但相对不完善,有待提高。目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适度,但保护的力度有所欠缺,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地质科普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应更加突出科普教育意义,体现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通过地质旅游资源评估,对该区域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的认识,激发游客和学者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热情,实现地质遗迹价值,推动景区的地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磬云山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灵璧县渔沟镇东,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磬云山以典型的石灰岩地貌景观为特征,以独特的地质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融入人文景观,成为学术研究、科普教育胜地。这里,山体保存完好,地貌景观及地质遗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被誉为“上元古时代地球演变的黑匣子”和“地壳运动历史的活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正>地质遗迹是人类揭示地球环境演化规律的重要窗口,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旅游景观的资源基础。地质遗迹的保护是指保护地质遗迹本身的完整性、真实性、天然动态平衡状态不受破坏。地质遗迹的利用是指对其作为资源的价值的利用,包括科学研究、景观旅游、科普教育利用以及其他的经济性利用。  相似文献   

4.
河北涞水野三坡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濒临北京市,总面积约258km2,为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地质形迹类型.主要地质遗迹有:冲蚀峰谷构造-百里峡、花岗岩断裂构造-龙门天关峡谷、岩溶洞泉构造-鱼谷洞,这些遗迹集雄、险、幽于一体. 园区地处太行山深断裂带南支紫荆关深断裂带北端,具有自高于庄组开始的长城系、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完整剖面和始于新太古代直至新生代仍具继承性活动的紫荆关深断裂.区内的特定地质体、规模巨大的大断壁和十分发育的断层、节理等重要构造控制因素共同构成了区内地质遗迹,其形成过程和表观形象均保存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多样,尤其紫荆关深断裂具有较高的科研、教育、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质公园是以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价值和一定规模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及人文景观,并以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提供具有较高的科学品位及旅游、休闲、科研科普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地质科学研究的基地。  相似文献   

6.
拉脊山花岗岩地貌出露于党河南山—拉脊山蛇绿岩混杂岩带中。是早古生代中祁连陆块与南祁连陆块碰撞时形成的俯冲型-碰撞型花岗岩。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使花岗岩被抬升到山脊,构造作用和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形成峰峦叠嶂、群峰竞秀的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景观,是典型的阶梯状地貌;以峰丛、石柱、崖壁、穿洞、洞穴、峡谷和大量的象形石等组成,具有奇、险、秀、雄的特征。拉脊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处于贵德—西宁精品旅游线路中,虽范围有限,但在省域内稀有、品质高、堪称精品。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教育、美学和旅游价值。对拉脊山花岗岩地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旅游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招虎山属于崂山山系的分支,形成时代为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主要岩性为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地质遗迹类型共分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个大类、7个类、9个亚类。本文分析了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并对其进行了科普、观赏、旅游开发3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招虎山地质遗迹种类繁多、地学信息量丰富、地质内涵深隧,地学科普旅游潜在巨大的价值,合理开发招虎山地质遗迹资源,可能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化过程。显露在河床及河谷两岸的地质遗迹,揭示着黄河壶口瀑布演化进程,对研究黄河发育史、晋陕峡谷的形成、瀑布成因、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因此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综合评价,提出了开发构想。使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地貌能得以科学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将壶口瀑布建成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更要将其建成我国的瀑布科学研究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7月6日.河南省首届”十大最优美的地质景观”和“十大最具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初评活动在省国土资源厅举行。登封嵩山太室山、栾川鸡冠洞、焦作云台山红石峡等15处地质景观和汝阳白垩纪黄河巨龙化石群、西峡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义马侏罗纪植物化石群(古生物群)等15处地质遗迹分别以其地质景观的优美性、地貌形态的典型性及地质遗迹类型、内容、规模等的代表性通过了初评.成功进入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10.
济南华山地质公园是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景观等众多地质遗迹类型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园区内地质遗迹尤以岩浆岩侵入接触剖面、构造形迹、奇石而闻名.区内地质遗迹可分为五大类、八类、九个亚类,具有较高的科普和游览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火山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采矿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2 8年冯景兰等将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 1938年陈国达在粤北考察时修正了冯氏的层位划分 ,研究了仁化丹霞山的地形发育 ,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 1939年陈正式提出“丹霞地形”的地貌学名词 ,解放后又经过有关专家补充完善 ,将丹霞地貌定义为陆相巨厚层、厚层 ,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 ,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相对高度 >10m ,陡崖坡度 60°以上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丹崖赤壁地形。广西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形如今均为广大…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省磐安县方前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村庄被称为“悬崖村”,隐没于空中,与云雾为邻,与世无争。“悬崖村”坐落于海拔七百多米的平台上,三面为悬崖。与国内一般的农村相比,因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地壳运动,“悬崖村”拥有各类地质遗迹27处,以火山岩地貌景观为主,辅以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等,组成了省内罕有、国内少见的“平台—峡谷—平板溪”复合地貌。然而,“桃花源”里并非只有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3.
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以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地质遗迹类型包括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该文探讨了公园规划的具体思路,着重从公园的范围、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地质遗迹保护,解说系统,科普与旅游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公园范围的界定应考虑地质遗迹的集中度和管理的方便性;目标定位要结合资源特征和全省的大旅游格局;总体布局要考虑公园地质遗迹的集中度和空间分布;功能分区以最大程度发挥地质公园的功能为目标;地质遗迹的保护要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分级分类实施;解说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科普功能,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且与环境协调一致;要大力发展面向中小学生的乡土科普活动和面向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规划专门的科普旅游路线;旅游发展要突出公园的地学文化特色,科学设计旅游产品,从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公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依据国土资源部制订的地质遗迹分类标准,从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地学旅游价值等方面出发,选取了科学价值、稀有性、典型性、观赏性、经济社会价值、环境优美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通达性、安全性等10个评价因子,对济宁市现有124处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确定了国家级地质遗迹点7处、省级地质遗迹点54处、省以下级地质遗迹点63处,提出了开展地质遗迹资源详细调查、加大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力度、探索建立地学知识科普基地、积极开拓地学知识旅游市场4条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建议,为当地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是由国土资源部2005年批准的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包括冰洞、芦芽山、高山湖群和宁化4个景区.主要景观有43处,其中地质遗迹景观36处,世界级地质遗迹1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0处.宁武冰洞是世界上已知在中纬度高山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冰体最多,并存有地质时期古冰的冰洞;芦芽山景区以冰川遗迹为主,主要景观有芦芽山、小芦芽山、马仑草原、荷叶坪、情人谷头等;高山天池群是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由天池、元池等多个大小不同的湖面组成,水量常年变化不大,水质良好,宛如璀璨明珠散布于大地;宁化景区内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5个华北地区岩石地层单位的正层型剖面分布,有如一部凝固在岩石上的地质史书,对华北地区乃至国内及世界地层对比,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指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由国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从以上的定义来看,对国家地质公园内涵的把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地质公园”这一名词的含义,即其由“地质”和“公园”两部分组成。国家地质公园中“地质”一词的内涵,指的是它所特含的“地质遗迹”内容,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国家公园,从而使地质公园具有特别意义的科研价值和科普宣传价值。而国家地质公园中“公园”的特征,指的是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一定的范围,需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同时又要承担社会角色并具有经济作用和美学观赏价值。作为广义公园的一种,国家地质公园表现为具有可以满足人们的观赏、休闲等一般功能外,更体现出它自身科研、科普功能,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它又是土地利用和地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形式,更是边远贫困山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神奇柴达木","魅力海西州","祖国聚宝盆",诸多盛名,名不虚传,这里不仅各种资源富集,而且奇异景观也是多姿多彩。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开展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时,在都兰县香日德镇科尔村一带发现一处弥足珍贵的国家级地质遗迹——大片的俗称为"神柱""魔柱石"的火山岩柱状节理群岩体。近日,我们跟随地质科学者去科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湟源县华石山地区地质遗迹主要为碳酸盐岩地貌、古生物群化石产地、断裂、河流景观带、泉、瀑布、峡谷、崩塌8亚类,其中碳酸盐岩地貌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类型丰富,主要由高原岩溶地貌石林、峰丛、石柱、石芽、石墩以及溶洞、天生桥等组成。其次为数量众多且密集的瀑布群、中元古代古生物群化石—叠层石产地;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崩塌亚类;具有峡中峡、谷中谷特征的大小峡谷、泉、河流景观带等与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风景如画的天然画卷。对华石山地区地质遗迹的调查研究既挖掘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为丰富旅游资源赋予科学内涵,将对当地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本文将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及地质灾害3个大类、6个类,8个亚类。对各类地质遗迹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美学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等6个方面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围子山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科学性、完整性、美学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美学及旅游开发价值,是普及地学知识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地质遗迹基本概况 浙江地处东亚活动大陆边缘,是环太平洋西岸构造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在我省形成、发展并遗留下各种岩溶、丹霞、火山、冰川、海岸、花岗岩奇峰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