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采自藏东贡觉—江达地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T_3b)和川西白玉地区上三叠统下逆松多组碳酸盐岩段(T_3~x~2)的牙形刺 Epigondolella postera 组合,成员包括 Epigondolella postera,E.sp.,Neogondolellanavicula。含上述牙形刺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诺利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柳州市1:5万区调工作中所获得石炭系较多的地层古生物新资料,对柳州市石炭系划分进行探讨。文中较详细论述了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下石炭统内部界线、上下石炭统界线和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划分的新证据和认识。指出位于柳州市东郊马鹿山剖面产出较丰富的(?)类、珊瑚、牙形刺化石,为当前广西碳酸盐台地相区发育良好的石炭—二叠系界线剖面之一。  相似文献   

3.
湖南中部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涟源、邵东等县,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产丰富的轮藻化石,以宁乡县崔坪峡塘剖面为代表,有3属7种1型1新种,并首次发现了轮藻植物节部化石.建立了2个化石带(1)Trochiliscus ingricus-Eochara changshaensis组合带,分布在跳马涧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2)Sycidium顶峰带,分布在棋子桥纽,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并对轮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贵州早石炭世异珊瑚化石,目前仅见报导产于黔西威宁一属种。我们于1981年夏在黔南惠水摆金地区发现了两个异珊瑚化石,一个定为新种Hexahpyllia baijinensis sp.nvo.,另一个为Hexaphyllia sp.,暂未定种名,两个化石保存在一块灰岩上,采自下石炭统大塘组上司段。在这块灰岩上还有皱纹珊瑚、有孔虫等类化石。该新种与本属其他种不同点:林径微小,隔壁加厚明显;体腔呈花朵状。  相似文献   

5.
石炭-二叠系是我省主要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按岩石地层单位可划分五个组:即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大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笔者参考前人文献.在综合16个井田资料的基础上,依构造型态和沉积环境等为主要依据.建立煤系地层综合对比.对比手段主要采用多元方法.即:标志层(段)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岩矿特征.古生物组合特征.煤质特征和煤层间距特征等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石炭系是含煤层位之一,地层比较完整,生物群较为发育。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历经六十多年的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可以在此基础上比较正确的建立起各区的层序系统以及区间的对比关系。泥盆系-石炭系分界线陕西南部泥盆系-石炭系之间,本文采用以含Siphonodella sulcata以及与此相当的地层的底界为两者分界线。根据牙形刺资料很少这一事实,还须在牙形刺带和底生物带之间找到对应关系。许永寿(1984)在研究三峡地区石炭系时提到,珊瑚Pseudouralinia与S·iso(?)ha,S·cooperi共生;湖南区调队(1987)发现牙形刺S·levis与腕足类Eochoristites neipentaiensis—Martinella ching Lungensi组合带下部和珊瑚P·tangpakouensis带相当,并认为S·Levis是S·sulcata退化而来,所以说S·Levis最初山现不会高于牙形刺第二事(S·duplicata带),因而S·Levis接近石炭系底界,也可以说pseudo-uralinia带和E·neipentaiensis组合带底界也接近石炭系底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产于四川龙门山地区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观雾山组和土桥子组的四射珊瑚。在大量珊瑚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初期的四个四射珊瑚化石组合。根据四射珊瑚的演化规律,确定以Peneckiella珊瑚类的兴起和Pseudozaphrentis hejiazhaiensis,Temnophyllun(Truncicarinulum)beichua-nensis珊瑚类的消失作为龙门山地区识别中、上泥盆统界线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山东淄博晚古生代地层出露较好,发育较全,植物化石较为丰富,是研究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最好的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区晚古生代植物群做了初步研究。根据植物的演替和组合特征,共建立七个化石组合带,用以解决本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与时代问题。同时,从植物群角度,着重对当前分歧较大的华北石炭、二叠系分界和二叠系上、下统分界的确定以及界线划分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位于沂沭断裂带内的中生代“红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资料依据,多年来对于它的时代归属及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一直存在着疑问。本文主要以生物化石、岩石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为依据,对沂沭断裂带内原“上白垩统王氏组”时代进行重新厘定。我们从该地层中获得了较丰富的孢粉类、叶肢介类、腹足类、双壳类和植物类化石,其化石组合面貌与山东上白垩统王氏组大不相同,与邻区化石对比表明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并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大盛群。  相似文献   

10.
象州县崖脚下石炭统剖面简介象州县城西侧的下石炭统,为灰质、硅质沉积,部分灰岩富含硅质,硅质则伴有锰质沉积,具塌积、碎石流和韵律层等沉积构造;含牙形刺、菊石海绵骨针等,显示为较深水的盆地相环境。在县城西南3km崖脚村的柳江河岸,下石炭统成单斜产出,基岩...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合奇地区石炭系巴什索贡组研究程度较低,鲜有古生物化石的报道,其精确时代一直没有确定。在该套地层中发现四射珊瑚化石共计10属13种,床板珊瑚5属8种。其中四射珊瑚中主要分子有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Arachnolasma,Lithostrotion,根据珊瑚的垂向分布,建立了Kueichouphyllum-Palaeosmilia-Dibunophyllum组合带,该组合带可与前人在华南地区早石炭世地层中建立的Yuanophyllum带进行对比,也能与邻区及中国其他地方相同时期的珊瑚组合对比,进而确定其精确时代为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期至德坞期早期。对该珊瑚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该动物群具明显的特提斯生物大区和中国北方大区的珊瑚分子特征,属二者的混生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的海参化石系采自广西宜山峡口附近早石炭世地层,另在广西其它一些地区也有所发现。现将宜山峡口下石炭统岩关剖面简介如下: 4.浅灰色中—薄层状粗晶生物碎屑灰岩。产腕足类、珊瑚等化石,未见顶。  相似文献   

13.
通过1:250 000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礼县鲁班石、郭家坪、青林寺、大南岔沟、固城一带的石炭系地层中相继新发现了丰富的珊瑚、腕足、蜓及非蜓有孔虫、牙形刺及古植物化石,为该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证据.经过区域对比,发现原划地层单元的名称和时代归属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根据新发现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重新厘定了本区石炭纪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岩石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14.
山东聊城地区隐伏的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发育,其中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灰岩中富含类化石。由三灰、七灰、十灰共鉴定出化石11属45种,自上而下可建立1个类组合带(Pseudoschw agerina带),2个类组合亚带(Triticites paramontiparus亚带;Pseudofusulina firma-Rugosofusulina complicata亚带),该地区所产类组合与华北其他地区及国外相关组合具可比性,Pseudoschw agerina带的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5.
广西恭城地区的额头村组珊瑚化石极为丰富,自上往下共有20余层之多,共建立了Cystophrentis、Caninia dorlodoti及Ceriphyllum elegantum 3个珊瑚组合带,如此连续及完整的珊瑚组合带在广西同类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新疆柯坪地区印干组笔石及三叶虫化石丰富,已做过较多的工作,但珊瑚化石未见报道。柯坪地区南部柯坪塔格山一带出露完整的印干组,该组顶部首次发现富含珊瑚化石的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珊瑚经鉴定计有9属14种(含未定种)。该珊瑚动物群中,Agetolites,Heliolites和Streptelasma最为丰富。根据珊瑚动物群特征、垂向变化规律及与邻区的对比,建立了Agetolites Heliolites Streptelasma生物组合。就生物组合特征而言,该组合可与浙赣地区三巨山组、准噶尔北部布龙果尔组对应,时代属晚奥陶世钱塘江早期,对应国际凯迪期晚期。就生物古地理特征而言,该动物群分子大部分见于华南地区,属中国南方的阿盖特珊瑚区,表明该区当时与华南相连。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天峨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 ,上泥盆统顶部至上石炭统下部有孔虫十分发育 ,可划分 15个有孔虫生物组合带 ,它们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以有孔虫Eoendothyra与Quasiendothyra的灭绝、Bisphaera的大量出现划分泥盆系 /石炭系 ,以Eoparastaffella的出现作为维宪阶的底界 ,以Globivalvulina或Pseudostaffella的出现作为上、下石炭统的划分标志 ,生物分带明显 ,与岩石地层分界吻合或基本一致 ,是较理想的地层分界  相似文献   

18.
桂北中、晚泥盆世生物群及年代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北地区中、晚泥盆世地层化石丰富,经系统工作,建立了较系统的可与区域乃至世界对比的牙形刺、竹节石、介形类、珊瑚、腕足类生物带,为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了东秦岭造山带奥陶系两岔口组中的牙形刺化石9个属。其组合面貌具有中奥陶世晚期牙形刺的特色,总体可与河南荆关一带寺岗组和陕西耀县一带桃启坡组中的牙形刺对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JP2]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 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 Brachythyrina组合,Orthotetina Chonetes组合和Compressoproductus Enteletes组合;巴立克立克组划分为Plicatifera Liraplecta组合。区域对比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生物古地理区属于特提斯大区,混有少量北方大区冷水型分子,早二叠世混生的冷水型分子较晚石炭世明显增加。从Orthotetina Chonetes组合开始,明显出现早二叠世分子。腕足动物的演化阶段特征表明,腕足动物群对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响应明显滞后于牙形刺和[XC蜓.eps;%50%100;P]类等生物门类,即明显变化发生在康克林组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